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生命史上,先有植物还是先有细菌?德国科学家在黑海海底发现的一处礁石或许可以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
茫茫宇宙中是否有我们的同类?能找到另一个“地球”吗?多年以来,无数天文学家一直为寻找与地球类似的行星而苦苦搜寻。功夫不负有心人,科学家们现在终于有了惊人的发现,《新科学家》最近对此进行了报道。2002年6月下旬,行星搜索者们的情绪空前高涨。正当一队研究人员因首次看见一个类似我们居住的太阳系的星系  相似文献   

3.
大家都知道世上既有天才,也有"笨蛋",那到底靠什么来判定呢?科学家做出了成就我们可以说他聪明,但平常人"聪明"与否怎么能看得出来呢?这时便有了智商的概念,那"智商"是如何测出来的呢?这就要求助于心理测量学了.今天我们就走进北京师范大学心理测验研究所,让闫巩固博士带我们一探智力测验的究竟.  相似文献   

4.
火星沙尘暴     
1971年,第一艘绕火星飞行的航天器"水手9号"太空船进入了预定轨道.科学家们迫不急待地希望收到飞船传回地球的火星近距离照片.在此之前,还无人对火星进行过近距离观察,而现在它的神秘面纱终将由"水手9号"揭开.  相似文献   

5.
如果发现在茫茫宇宙还有一个像地球这样的行星,而且上面还有生命,那么,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来说,将是个感到多么兴奋的信息?长期以来,虽然人类没能直接观测到太阳系外的行星,但这并没有影响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对类地行星的探索。1995年科学家们间接地证明了太阳系外有行星,即根据恒星的亮度变化证明它的附近有行星。如今,科学家证明太阳系外存在的行星数量据说已超过70颗。但是,至今谁也不敢断定,它们就是类似地球的行星,更不用说上面有无生命了。因为人们无法直接观测,终于,人们在2001年等到了这一天,美国宇航局11月27日宣布,天文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首次直接观测到太阳系外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最近对一颗绕太阳运转的小行星进行观测的结果表明,一颗小行星将来可能会撞向地球,爆炸当量为几百万吨.但是请不要感到惊慌,科学家称这次"可能"的撞击将在878年后出现,这么长的时间足以让这颗超速运行的小行星改变其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7.
颜亮 《科学咨询》2002,(13):45-45
科学家最近对一颗绕太阳运转的小行星进行观测的结果表明,一颗小行星将来可能会撞向地球,爆炸当量为几百万吨.但是请不要感到惊慌,科学家称这次"可能"的撞击将在878年后出现,这么长的时间足以让这颗超速运行的小行星改变其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8.
美国"机遇"号火星车的最新探测结果显示,现在干燥寒冷的火星,历史上也许有过一番海涛拍岸的景象,火星表面过去可能部分为咸海所覆盖.如此浩翰的大海现在究竟在哪里?这一番"沧海桑田"的变化原因何在?连日来,日本科学家不断对此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科学家在地下2000米深处发现微生物 有谁能想到,在地下数千米深的地方,仍然有生命的存在?在我国实施的"入地"工程--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我国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在地下2000米深处的极端条件下,仍然"生活"着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靠"吃"铁、甲烷等维持生存.  相似文献   

10.
湿地这个词可能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熟悉,用一个最简单最恰当的比喻来形容,湿地相当于"地球的肾脏".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哪个人没了肾脏或是肾脏出了毛病,这个人会怎样?这就不难想象,如果地球的"肾脏"湿地出了故障,地球会怎样?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乃至我们会怎样?后果很严重!  相似文献   

11.
来自欧洲、澳大利亚、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科学家们在对占地球表面面积20%的全球6个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初步结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在未来50年中,地球陆地上四分之一的动物和植物将遭到灭顶之灾.他们预计,在2050年地球上将有100万个物种灭绝.  相似文献   

12.
最新一期<国家地理杂志>报道说,澳大利亚科学家首次发现了早期陨石撞击地球的证据,可以证明大约40亿年前地球曾经和陨星发生过激烈碰撞.  相似文献   

13.
人类在遇到灾难的时候最相信谁?科学家、医生和工程师在面临人类的重大事件的时候有什么样的作用?这和科学家平时的公众形象密切相关,与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看法和态度密切相关.而科学家的形象与他们的话语权重相关.形象在引起公众注意进行有效的科学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家的形象越吸引人,公众在重大事件发生的关键时刻倾听科学家的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人类迄今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系统中,可能有四分之一的系统中存在与地球相似的.适宜生命生存的行星.这一数目远远高于以前的预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洪涝灾害在世界范围内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每年因洪水带来的损失难以估量,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有报道称,在今年欧洲举办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地球科学会议上,科学有们专门就洪水现象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警告说,目前人们普遍低估了未来地球上洪水危害的严重性,因为通过对气候变化等的一系列研究发现,全球变暖的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0月12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举世瞩目.有不少向往太空旅游的朋友已经在憧憬着遨游苍穹了.兴奋之余,他们向科学家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人类能在太空环境中长期生活吗?为此记者访问了几位科学家.  相似文献   

17.
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对北美洲70多处恐龙足迹化石及岩石成分考察后认为,恐龙的繁盛,起源于两亿多年前的一次外来天体与地球的撞击.那次撞击对地球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恐龙的大量繁衍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地理课如何设疑、解疑和留疑呢?设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六种: 1.拟问设疑:是老师自问自答,宛如和学生进行娓娓动听的谈话,使学生在思考中听课.如讲地球的形状时,老师边讲边问:"地理的形状像什么?""怎样才能看清地球的形状呢?"通过学生回答后,开展讨论式教学.  相似文献   

19.
研究说明地球大气抵御污染的能力比以往科学家建立的模型所显示的结果要强.但是,这并不是告诉人们可以任意排放污染物,忽略大气所能承受的极限.污染依然威胁着地球大气,我们仍然没有脱离危险的边缘.  相似文献   

20.
我脊椎动物起源研究获重大进展科学家再现包括人类在内脊椎动物是先发育出脊椎还是头颅?这些困惑了科学界一个半世纪的问题,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均远教授等人关于"海口虫"的最新研究中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