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知识管理战略、组织能力与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描述和测量知识管理战略的六个主要维度:外部导向、内部导向、显性导向、隐性导向、探索导向和利用导向.基于397家中国企业的问卷调查所得数据,本文检验了知识管理战略、组织能力和企业绩效三者的关系,发现知识管理战略能显著地提升组织能力,而组织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组织能力在知识管理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企业知识联盟是企业为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而兴起的一种新的战略组织模式。区域产业集聚是一种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有组织的市场”。区域产业集聚下的企业知识联盟在成员组成、学习愿景、创新机制方面都有其特性和研究的特殊意义,区域产业集聚的企业成员之间存在着寄生、共生和竞争的产业生态关系,知识联盟对不同关系类型的企业在经济利润、知识存量和企业能力方面具有不同的效应,在区域产业集聚的基础上分析联盟效应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知识类型及知识管理战略形式的基础上,指出了组织拥有不同类型的知识情况、应采取的知识管理战略与适用的信息技术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组织中拥有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不同状况会采用的知识管理战略有所不同,从而使得实施知识管理战略的相应信息技术的使用也不相同.文中得出的结论对于组织实施知识管理具有战略指导意义.最后对我国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战略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知识型企业的竞争战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知识的层次、内容和形态三个维度定义了企业的知识空间, 在此空间中通过评估职能 层知识能力并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 得到的知识能力位势图反映了职能型组织的竞争位势, 最 后针对不同知识能力位势的组织给出相应的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5.
实施大规模定制中组织知识共享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从知识共享的角度提出了更有效地实现大规模定制(MC)的方法.知识共享是未来组织为了适应高速变化的经济环境而必须采取的战略措施.组织知识可以分为三种个人知识,工作流程,数据库.这三种类型知识的可共享程度依次递增.为了提高知识的共享程度,组织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编码化方式和个人化方式.组织可以针对自身的具体情况和经营环境进行选择.本文还就如何选择知识共享的方式给出了一些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学习和创新是影响动态能力的重要因素,而动态能力又是企业在越来越复杂和动态的环境中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但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对学习、创新以及动态能力之间的相互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以我国华南地区271家企业为对象,对组织学习、知识创新以及动态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创新对动态能力具有直接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则需要通过以知识创新作为完全中介变量,才能增强动态能力。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中国企业如何运用组织学习、知识创新来增强动态能力和获得竞争优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 所谓知识管理,是把人力资本的不同方面和信息技术、市场分析乃至企业的经营战略等协调统一起来,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从而产生整体大于全部之和的经济效果。知识管理是当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着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及组织的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嵌涵了组织的发展进程,并寻找将信息  相似文献   

8.
学习能力与企业绩效:知识资源是中介变量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知识观和组织学习理论,本文就以下问题展开研究:其一,探讨学习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其二,将知识资源视为影响学习能力与企业绩效的中介变量,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三,考察组织内、外部学习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不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发现,知识资源在内部学习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扮演着部分中介的角色;而在外部学习能力与绩效之间扮演着完全中介的角色.本项研究较为深入地揭示了学习能力、知识资源与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用知识管理理论来解释组织学习如何影响公司的战略转型,从三个角度分析组织学习对于公司战略转型的机理:向柔性战略的转型、向协同战略的协同以及向开放式创新战略的转型;最后指出组织学习的障碍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组织内部沟通与整合能力的内外部知识整合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基础的知识整合受到理论和实践研究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将企业内外部知识有效整合并创造新知识成为企业在新竞争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从企业内部组织沟通和整合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企业内外部知识整合的概念模型,并利用585家企业的知识管理数据验证了该模型.本文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内部部门间的沟通与交流以及知识整合能力为企业内外部知识整合提供了有利的组织环境,外部知识获取本身并不能导致新知识的创造,只有在有效的部门间沟通交流以及发达知识整合能力的条件下,外部获得的知识才能与企业内部知识有效的结合起来创造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企业知识的创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既包括内部知识的自我超越,又包括外部知识的吸收与转化.野中郁次郎的SECI模型虽然对知识在企业内的动态演化有很好的解释力,但忽略了外部环境的力量.因此,本文从知识的分类与分布角度出发,以SECI为基础,提出了知识创造的IDE-SECI模型,以期对企业知识的动态产生过程更为全面地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2.
企业知识内部转移:模式、影响因素与机制分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知识是企业的核心资源,它只有在企业内部不断转移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本文分析了企业知识转移的三种理论模式,以及影响企业知识内部转移的因素,并探讨了如何建立企业知识内部转移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SWOT分析的企业知识管理战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以SWOT分析为基础,探讨了企业的知识需求与知识供给,并对由此产生的知识缺口进行了分析。针对企业不同的知识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知识管理战略及知识处理活动,使得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并结合外部环境选择合适的知识管理战略,从而有助于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知识的分类及其管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郭睦庚 《管理科学》2001,14(2):11-14
知识管理是一个寻求数据和信息处理能力与员工的创造和革新能力协作组合的组织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应付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生存和竞争能力。但是,由于知识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等特征,试图通过一种模式来实施对知识的有效管理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企业要有效地管理知识,应在对企业知识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因此归纳了5种分类方法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实体知识和过程知识、核心知识和非核心知识,并时各种分类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5.
Eyvind Aven  Terje Aven 《Risk analysis》2015,35(9):1706-1716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issue of how performance and risk management can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management of an enterprise. Often, we see that risk management focuses on goal achievements and not the enterprise risk related to its activities in the value chain. The statement “no goal, no risk” is a common misconception. The main aim of the article is to present a normative model for describing the links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risk, and to use this model to give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o best structure and plan the management of an enterprise in situations involving risk and uncertainties. The model, which has several novel features, is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risk management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task risk management, and personal risk management) and a structure where the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overrules both the task and personal risk management. To illustrate the model we use the metaphor of a ship, where the ship is loaded with cash‐generating activities and has a direction over time determined by the overall strategic objectives. Compared to the current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practice, the model and related analysis are founded on a new perspective on risk, highlighting knowledge and uncertainties beyond probabilities.  相似文献   

16.
知识原理、知识具体与企业知识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知识成为社会尤其是企业创新的重要资源时,对知识所进行的分析和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从企业知识分类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了知识原理和知识具体两个相对应的概念,分析了这两个概念在被企业运用过程中的性质和特点,从而指出知识原理与知识具体的转化是一项重要的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7.
基于知识管理的敏捷组织学习二维度模型框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壮  樊治平 《管理科学》2004,7(1):45-52
如何在知识管理先进思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组织学习,是当前企业管 理的主要研究问题之一. 在剖析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组织学习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知 识管理的敏捷组织学习二维度模型框架. 在该模型框架中,充分考虑了组织学习的核心内容, 并围绕学习主体和学习工具的互动关系,对组织学习过程进行了构建. 文章不仅详细给出了该 模型框架的建立过程以及实施要素、原则和方法,而且通过一个案例具体说明了该模型框架在 企业项目建设中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企业知识的替代性、知识生产的函数及效用函数分析了企业在进行知识替代过程中的决策问题。通过分析,讨论了企业在知识更替中的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以及互联网促进知识创新及其兴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运用组织双元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构建了一个基于知识流动过程的双元文化机制、创新战略与科技企业创业绩效的关系框架,通过介入网络结构和领导调节因子来观察双元性三种前因机制的共同作用过程。对长江三角洲科技园区的283家小微创业型科技企业进行了实证调查,采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双元文化通过改善企业创新战略的均衡实施来提高其创业绩效,其对突破及利润导向的战略行为均有正向影响;网络关系强度和权力距离在双元文化与创新战略之间产生调节作用,网络关系强度对利润导向行为产生正向调节,权力距离对利润导向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它们对突破导向行为均呈负向调节。研究将双元视角引入到组织与战略关系研究当中,对信息时代下的中国科技企业创业创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e investigation of socialization as a conduit of knowledge transfer and development (KTD) to subsidiaries in emerging economies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This paper aims to discern empirically and theoretically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interpersonal-level micro-foundations of socialization as a conduit of KTD in emerging economy subsidiaries. This study draws on a four-year longitudinal in-depth qualitative case study of Volvo Car China. The observational unit is the subsidiaries' temporal dual management constellations referred to as matched pairs (MPs). The study illustrates how the MPs acted as a means of temporal socialization, conducive in the creation of knowledge collectivities that aid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managerial capacity. A grounded model with four overarching theoretical dimensions is developed and discussed to illustrate the theoretical insights derived from this study. The main overarching disclosure is the prevalence of recursive interrelatedness between competence and competency of the individual, context-, and the expansion of managerial capacity. Findings of the case study opens up for a more nuanced view on transferring- and developing ta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in a context with less dense social capital. The study contributes to research on knowledge transfer and development, managerial capacity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