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人单位基于劳动者对其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规章制度,向劳动行政管理部门举报而受到处罚后易导致对举报者的打击报复。依据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着眼于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在探究用人单位报复性行为表现方式及其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运用比较与实证的方法,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者的程序完善、赋予并有效保护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异议权和明确与强化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等方面,创新性地提出对用人单位报复性行为进行法律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不超过6个月的考察期。 对劳动者来说,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对企业的劳动定额、劳动条件、劳动保护等综合情况进行全面考察,适合自身条件则干,否则解除劳动合同。 按照《劳动法》有关规定,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而不需承担违约责任,用人单位要按劳动者的实际工作天数支付工资。因此,劳动者在对用人单位不十分了解的情况下,尤其应该坚持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以防劳动欺诈。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是否不符合录用条件,不能由用人单位一方说了算。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与自己解除劳动合同理由不正当,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者应注意,在签订劳动合同对,就把用人单位招聘时提出的有关录用条件的资料如招聘广告、劳动  相似文献   

3.
"逆向劳务派遣"被普遍认为是无效派遣,而实际上"逆向劳务派遣"分为原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终止与员工的劳动关系和已经解除或终止与员工的劳动关系两种情形.通常所认为的"逆向劳务派遣"无效仅限于要派单位在被派遣劳动者尚未解除或终止此前的劳动关系情形下刻意使其转变身份的范畴,如果确认原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已经解除,逆向劳务派遣有效.而法律规定的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应为倡导性适用,而非强制性执行.  相似文献   

4.
问:我已经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5年了,在提前30天向单位提出辞职报告后离开公司到新的单位工作,但是原公司不予办理人事档案调转手续,请问我应当怎么办呢? 小李 答:在解除劳动关系问题上,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时,用人单位往往不愿意提请劳动争议仲裁,也不给劳动者办理人事档案调转手续。没有人事档案既影响劳动者求职,也会造成劳动者无法与新的用人单位建立合法、完备的劳动合同关系,还影响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出国政审手续、技术职称评定等,这种情况是当前劳动纠纷中的热点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下列劳动争议:(一)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二)因履行劳  相似文献   

5.
我国《劳动合同法》的损害赔偿规则体系应由限额赔偿、加额赔偿和等额赔偿三种制度有机结合而成。限额赔偿是法律对处于双重赔偿主体情形下之劳动者采取的特别保护措施。加额赔偿是严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的惩罚性赔偿责任。除此之外,劳动合同的双方在因自己行为致对方损害时,均应依法承担等额赔偿责任。三种制度相辅相成,并行不悖,共同体现与满足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本质需求。  相似文献   

6.
袁纲  范围 《理论界》2011,(7):45-49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劳动争议案件的最大诱因。《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合同的解除进行了规范,使得劳动合同的解除权之间具有体系的关联性。从宏观来看,基于"实质正义"的法律价值,形成了"劳动者解除易,用人单位解除难"的基本体系架构;从微观来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自的解除权之间又形成难易有别的体系层次。尽管如此,《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合同解除权的规定仍然存在体系混乱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进一步规范劳动行为 和谐企业劳动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的意义不仅在于颁布更在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法》施行以来在调节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现实的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作者认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作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都要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规范自己的劳动行为。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它的形成要靠有关劳动法律主体的共同努力和完善执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王蕴哲  高景龙 《河北学刊》2012,32(3):243-245
劳动合同解除是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劳动法的一个重大问题。特别是用人单位的单方解除行为,不以对方的意志为转移,如果解除不当,就会损害劳动者的利益,破坏合同的效力和尊严。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劳动合同的辞退制度,以期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权利,帮助企业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最近联合发出通知,从2001年10月1日起,对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 通知规定,职工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时获得的一次性补偿,其总额不超过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可以免交个人所得税,超过的还需照章交纳。职工领取的一次性补偿金如果含有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医  相似文献   

10.
事实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在建立劳动关系或变更原劳动关系时,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在事实上为用人单位提供了有偿劳动。其构成要件为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劳动者事实上为用人单位的成员,且已有劳动给付行为。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雇佣关系以及档案(保管)挂靠等关系是有区别的。对于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和保护是劳动法研究领域中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家庭科技》2008,(12):47-47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虽然已经形成从属性劳动,但不符合劳动关系成立的形式要件的劳动力使用与被使用关系。根据《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必须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现实中还是有为数不少的用人单位不与所属职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与法律不够普及、人们的守法意识不强,以及国家认可事实劳动关系存在等有关。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无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二是因劳动合同无效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劳动者的个人信息权是指劳动者对由用人单位收集或存储的,能够反映劳动者特征的具有可识别性的符号系统所享有的知悉、控制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其个人信息权受到用人单位知情权的制约,极易受到用人单位的侵害。劳动者的个人信息权义务主体为用人单位,内容与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或解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由此可将其归属于劳动权范畴。通过劳动权救济模式比一般私权的救济模式更能保护劳动者的个人信息权。在此框架下,确立遵循利益衡量、最小损害、倾斜保护劳动者为劳动者个人信息权救济三原则。在责任构成要件上,主要考察侵权事实、侵害后果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弱化对用人单位主观过错的要求。同时考虑到劳资双方的地位减轻劳动者的举证责任,完善行政投诉、劳动仲裁及劳动争议等多元救济途径,从实质上保障劳动者的个人信息权。  相似文献   

13.
超龄劳动者就业法律关系的性质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法学界对超龄劳动者就业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性质存在极大争议,审判实践中的法律适用也很不统一.超龄劳动者就业符合"人身从属性"这一劳动关系的基本判断标准,因而不应否认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的本质而将其归于劳务关系.但是,由于劳动关系在法律效果上分为合法的劳动法律关系和非法用工关系,因此,对劳动者超龄就业这样一种主体不适法的劳动关系应当认定为非法用工关系.这不但符合退休制度的理论基础,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序运行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是一部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法律草案。但是如何切实规范劳动合同,保护劳动者切身利益,仍然需要从理念到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虽然已经形成从属性劳动,但不符合劳动关系成立的形式要件的劳动力使用与被使用关系.根据<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必须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现实中还是有为数不少的用人单位不与所属职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与法律不够普及、人们的守法意识不强,以及国家认可事实劳动关系存在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是一部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法律草案.但是如何切实规范劳动合同,保护劳动者切身利益,仍然需要从理念到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劳动保障部日前发出关于确立劳动关系的通知明确,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相似文献   

18.
老龄劳动者是指离、退休人员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而继续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劳动者,老龄劳动者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能够成为劳动关系的适格主体,用人单位聘用老龄劳动者应视为双方缔结了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汪火良 《理论界》2010,(3):69-70
随着《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实施,劳动争议案件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劳动合同实践也呈现出新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用人单位采取规避法律,扩张自己的权利,限制劳动者权利的新措施。笔者主要从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法律解释和推理、劳动合同文本提供、有关社会保险约定三个问题进行了法理上的阐释,以期有助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和法律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20.
劳动纪律处分权是内在于用人单位经营管理权之中的一种固有的权力,应以法律形式确认这一权力.劳动纪律处分权的制度设计应以劳动者义务为中心,兼及劳动法律制度的社会法属性.为防止用人单位滥用劳动纪律处分权,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对劳动纪律处分的行使原则、事由、方式、程序、时效、救济与监督作出适宜而具体的规定,通过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缩减用人单位自由裁量的幅度,以维系劳动合同关系两造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