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忧郁是人的一个天性,人类丝毫没有理由不去研究它。一个人除了不忧郁的时刻,其余大部分或许都是在忧郁中度过,不要设想他人没有忧郁,作为一般个体,常常并非事事如意,忧郁之情袭上心来,就会感觉忧郁就在你的身边。但如果有人问你忧郁是什么,恐伯又中迷糊朦胧,说不清楚。本文试图从忧郁的指向、展开方式、本质及其归因四个方面论述理性的忧郁本质,并试图回答忧郁的超越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假日时间的延长,与家人、朋友和同学一同出门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但当您在欣赏大自然秀丽景色时,别忘了旅游可能会给您带来的某些疾病。  相似文献   

3.
浅谈假日旅游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假日经济日益兴起,假日旅游已成为越来越多城乡居民的时尚,究其主要原因政府重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节假日延长及旅游是一项契合人们需要的某种有益活动。由于假日旅游兴起的时间不长,存在着有些旅游基础设施难免跟不上游客的需要等问题,为使旅游业稳定、健康的发展,本文提出了未来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忧郁美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不同,它源自西方的美学观。忧郁美一直是西方艺术家追求的美学对象。他们热衷于忧郁的情调,发现在忧郁的体验中有一种令人愉快的意味,甚至把忧郁当成一种崇拜的对象:“贤明圣洁的女神啊,欢迎你/……最神圣的忧郁!”海涅在谈到拜伦时说:“他们因为他很忧郁而怜悯他。难道上帝不是也很忧郁吗?优郁正是上帝的快乐。”雪莱也强调:“倾诉最哀伤的思绪才是我们最甜美的歌。”弗莱契则坚信:“没有什么比可爱的忧郁更优雅甜蜜。”波特莱尔说得更明确:“欢悦是‘美’的装饰品中最庸俗的一种,而忧郁似乎是‘美’的灿烂出色的伴侣。”对浪漫主义和“颓废派”诗人来说,忧郁已成为快乐的一个源泉,忧郁美成了他们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5.
《桃花扇》和《哈姆雷特》两部剧中的主人公侯方域和哈姆雷特都具有忧郁的性格特征。二者的忧郁既具有不屈的斗争色彩,又具有软弱、动摇的人性弱点。他们斗争意志强烈,内心却又十分脆弱,在突然的变乱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动摇妥协。二者忧郁的差异首先是外在表现形式的不同,侯方域是入道,而哈姆雷特则是装疯;其次是精神本质的不同,侯方域的忧郁充满历史的破败感和民族的兴亡感,而哈姆雷特的忧郁则是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既是英国文学史上忧郁主题的集大成者,亦是不可超越的丰碑。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忧郁主题并不像浪漫主义诗人将个人精神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而是对时代思潮、自然灾难和历史记忆等社会生活的深层思考。忧郁,就像英国阴霾而又冷淡的空气一样,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无处不在,无论高低贵贱男女老幼无一豁免。莎士比亚融会了费奇诺天才忧郁论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塑造了文学史上最典型的忧郁王子哈姆雷特的文学形象,并以小冰期、瘟疫、旷野、海难等作为内心沉思的工具,用独白和对话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最为重要的是将战争、政教矛盾和世俗忧患交织在一起,在气势恢宏、史诗般的历史剧中,铺开了忧郁时代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7.
忧郁意识是人类的一种情感承载方式和生命体验方式.忧郁意识在文学中以审美体验形式出现时,便成为"美丽"的"总是愁人"的艺术化生命感觉.由于中西文明的形成机制和思维方式不同,西方文学更倾向于悲剧性和悲剧意识,中国文学则主要体现出忧郁性与忧郁精神.20世纪的中国文学在继承传统文学忧郁因质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性焦虑"并形成了特定的忧郁气质和基调,在创作表现上呈示出"契珂夫式忧思"、"川端康成式忧悒"和"维特式忧怨"等三种形态.不过,20世纪中国文学并非全然没有悲剧性质素,因为忧郁意识的极致便趋向忧患精神并逼近悲剧意识,像鲁迅、北岛等作家的创作都体现出明确的忧患意识和或隐或现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8.
促进假日旅游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假日旅游火爆的原因、假日旅游的作用、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促进假日旅游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忧郁气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论是在古代抑或现代 ,忧郁都曾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学气质 ,或是出现于文本的叙事风格当中 ,或是流露于人物的情感性格之中。如果说婉约诗词、《红楼梦》等所释放的忧郁情绪 ,呈示出的主要是哀愁与凄凉的话 ,那么“五四”时期作家作品中普遍流行的忧郁情绪里 ,蕴涵更多的则是苦闷和迷惘。在这些充盈着忧郁情调的叙述里 ,我们可以感受到一颗颗属于那个时代的最为敏感的心灵。事实上 ,也正是透过这些心灵的细微波动 ,我们才得以深刻窥知其所处时代的整体精神状况。忧郁气质在此不仅承担着写作者最内在、最彻底的自我心理宣泄 ,同时亦是作为…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小说中的人物有拯国救民的远大抱负,但是因为社会的腐败与黑暗,他们屡遭挫败,在理想破灭后,他们逐渐沉沦。忧郁是他们最重要的精神特征,表现为孤独意识和自伤自悼;其忧郁、感伤包含着很多焦虑的成分;由于长期的焦虑导致绝望;绝望至极,就会走向自弃。忧郁、焦虑、绝望和自弃共同构成郁达夫小说的沉沦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11.
论晚唐诗人的忧郁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忧郁是一种情感体验,纵观中国古代诗人作品,很多充盈着悲苦的忧郁情结和忧患意识。特别是在晚唐时期,诗人的这种悲苦忧郁情结更是发展到了极致,显现出多重意蕴,这与社会时代的变化、士人心态的衰老、审美思潮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定的时代等诸多因素促成了晚唐诗人的忧郁情结,更改变了诗人的心灵。他们无力改变衰败的社会现实,而从日常生活的琐事入手,将人带入一种纤细的意趣和宁静的境界中去。此外,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对弱质事物的同情,也是晚唐文人忧郁情结的又一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2.
孤独、忧郁与感伤——对艺术家心灵境界的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独并不必然地导向艺术的创造 ,艺术创造却必然地依赖于孤独。忧郁也并不必然地导向艺术创造 ,艺术创造却必然地依赖于忧郁。只有当孤独一变而为忧郁 ,忧郁一变而为感伤的时候 ,真正的艺术创造也就来临了。所以孤独、忧郁和感伤一如愤怒、烦恼与感伤 ,构成了艺术家心灵境界的三个梯度。  相似文献   

13.
假日旅游经济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日旅游经济已经来临,如何正确看待假日旅游,如何发展假日旅游经济,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应高度重视假日旅游的发展,建立“大旅游”战略;应加强行业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要开发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实施精品战略。  相似文献   

14.
饺子是中国人最喜欢食用的美食,每逢新春佳节,喜庆假日,人们都以此为食,尤其是北方人,春节期间的主要食品就是饺子了。 别看小小饺子似乎难登大雅之堂,却是源远流长的佳肴食品之一。那么,饺子源于何时呢?据史籍记载,饺  相似文献   

15.
晨练后,留下一群不急于回家的人 清晨,花香鸟语、空气清新的市区公园是人们的好去处。练拳舞剑、练气功、跳健身舞者各领风骚,伴随着音乐声,处处洋溢着祥和与温馨。然稍加观察便不难发现,在悠扬的音乐嘎然而止后,渐渐遗留下一群忧郁寡语不急于回家的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女性。  相似文献   

16.
“假日旅游”与带薪休假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假日旅游”热潮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一种令人亦喜亦忧的新现象。本文从“假日旅游”现象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入手,分析在我国施行带薪休假制度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7.
应对假日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日经济是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特点和新现象。假日经济虽然是经济发展中的“暂时现象”和表现现象,但由于增加社会就业机制,全面启动社会消费和文化消费,提高国民素质,为企业开拓市场创造广阔的空间等方面起着明显的刺激和推动作用。我国今后发展假日经济要有明确的认识定位,政府应为发展假日经济加强指导协调功能,相关企业应对假日消费市场作出准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协作,今后重点将努力提高假日消费水平,拓宽假日消费领域,推动假日经济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中,人们难免会体验到悲伤、忧郁、焦虑、恐惧、愤怒、怨恨等不良情绪,这些恶劣情绪持续时间越长,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大,甚至导致各种身心疾病. 对不良情绪进行疏泄是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心境的重要方法之一,有时候,“自言自语”也是一种疏泄不良情绪的自我调节方法,“自言自语”在这里是广义的,包括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9.
李嘉图和马尔萨斯作为"忧郁的科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忧郁"敲响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警钟,他们的理论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都具有奠基的作用及震撼的意义.正确认识和评价"忧郁的科学"有利于我们增强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忧患意识,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文学浩如烟海的作品中,萧红的小说创作始终以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和描写而特立独行于主流的宏大叙事。在巅峰之作《呼兰河传》中,她把她的儿童视角、主观色彩、忧郁气质和自由精神融入了那一个个关于生命的故事叙述中,在呼兰河的人们曾经怎样和可能怎样的生命故事里摸索到生命的应然与实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