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在评述了美国资产阶级历史研究中过去两种主要趋向:所谓“科学的”历史研究和道德评价的历史研究之后,大肆鼓吹把这两种趋向结合起来。他满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使两者相辅相成,给资产阶级历史研究重新添上活力。这只能是枉费心机。我们知道,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标榜“科学”的历史研究无非是一种假借科学的名义来欺骗人民的把戏。资产阶级历史学家由于其所处的剥削阶级地位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限制,就使得他们不可能科学地、客观地去观察历史事变,也决计找不到合乎客观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来;而且他们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还往往故意歪曲历史发展的真象。所谓“成为反映独立的外在现实的一面光滑的镜子”不过是自我吹嘘而已。至于以道德批评家自居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下道德判断时所使用的是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道德标准,也就是本文作者所供认的实用主义标准。很清楚,他们依据这种标准下道德判断,目的是要为一切反动阶级的代表人物的罪恶行径进行可耻辩护。总之,不论是所谓“科学的”历史研究,还是道德评价的历史研究,它们都是伪科学的、极端反动的,它们都同样为帝国主义资产阶级效劳,而且濒于破产。而作者认为这两者结合就能看出资产阶级历史研究的前途,那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相似文献   

2.
僧格林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不可忽略的历史人物。从主观思想看,他以“忠于皇帝、忠于朝廷”为宗旨,本文探讨了他这一思想形成的根源;从客观作用看,他既是清朝镇压农民起义的“工具”,又是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他是“有异于其他腐烂的统治阶级中人”、“还知道担当起抵御外来侵犯的责任”的人,并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3.
关于未来道德建设的思考奚建华无论是“滑坡”论还是“爬坡”论,都揭示出当前我国道德建设中的共同问题即道德建设面临新的选择,道德发展处在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它今后的趋势如何,人们都有一定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由于客观上社会的变化正处干进行之中,主观上人们的...  相似文献   

4.
费尔巴哈的伦理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生命本身就是幸福” ,“生活的东西都属于幸福”和“道德的原则是幸福”。关于费尔巴哈伦理学观点以及伦理学的性质 ,恩格斯进行了评价和批判 ,指出他的伦理观是唯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唐甄所提出的“五伦百姓,非恕不行”的伦理观,猛烈地抨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及其道德教条,在传统的形式下,反映了当时正在成长的市民阶层“平等”的道德要求,包含着近代资产阶级伦理观的萌芽;他的功利主义主张,强调以“救民”,“爱人”为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渗溢着某种类似“博爱”的精神因素,已经开始在突破传统“内圣外王”、“圣德王功”的狭隘眼界,表现出从传统向近代悦变的历史轨迹,闪烁着早期启蒙思想的光辉,他的伦理观对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当前西方功利主义再度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一些人看到了功利主义与我国市场经济的某种程度的契合,就片面地认为功利主义应当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占主导地位的伦理观。文章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妥的,会在实践中引起混乱。作为产生于资本主义初、中期的资产阶级的伦理观,其理论体系中包含着很多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个人利益最大化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矛盾、客观标准与主观体验的矛盾、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矛盾等。尤其是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也不具有一致性。尽管可以从其观点中批判地吸收某些合理因素,但是,将功利主义视为当前社会的主导伦理观则是偏激而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7.
在卡尔?波兰尼看来,资本主义社会既是一个"社会分化"的社会,也是一个"伦理碎化"的社会;资产阶级道德自由观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支配商品交换关系的规律也在支配人类生活,导致人类特别是劳动者道德自由的丧失,从而陷入了对"自由和责任的理解"超越了"资产阶级世界自身边界"的伦理困境;对这一伦理困境的突破方案在于以人性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是即将到来的稳定时代的统治性的意识形态,也是个体自由能够获得制度性保障又能达成公平的成熟社会.波兰尼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批判是深刻的、新颖的,其中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洞见.但由于他不懂得历史唯物主义,不懂得资本主义社会的不道德、资产阶级道德自由观陷入伦理困境,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这也导致他提出的人性社会的新社会方案陷入抽象人性论的窠臼,而他主张把社会主义与基督教相关联以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观点也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8.
王充的伦理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王充评判一切社会问题的标准。王充伦理思想的使命和宗旨是“疾虚妄”,即对一切不符合其“命”论思想标准的天人感应论、随命论等虚妄现象进行声讨和批判。王充通过对天体、天道与天地论的批判,对道德神化进行了否定,摧毁了“天人感应”论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人性论的批判,提出了禀气成性及人性有善有恶论,将人性归于所禀之气,认为是气的差异性决定了人性的善恶之分;通过对“随命”论和“遭命论”思想批判,提出人生的一切在于初禀所得的命,否定了“随命以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湘西土家族情歌,既丰富多彩,又源远流长。它不仅是土家族男女青年追求自由、美好、幸福婚姻的纪录,而且凝聚着土家族劳动人民传统的婚姻道德和伦理观。本文试对土家族情歌所表现出的土家族婚姻道德伦理观作一探讨。 封建婚姻,是以子女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道德伦理观;土家族情歌却以男女青年“自由恋爱”为道德伦理论;蔑视封建“包办”婚姻,赞颂“自主”婚姻。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对社会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是一个时代的智力良心,对社会的发展承担着重要的伦理责任。以人格独立为标志的大学的成熟是大学批判精神产生的基础。大学对社会发展的“止于至善”的道德追求和建设性的、理性的批判是其社会责任的核心。这一责任具体体现为现代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过程中对“至善社会”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章太炎(1869—1936)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参加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组织光复会,主办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从事资产阶级革命的宣传和思想理论建设。他的伦理思想在中国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拟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一、“一切道德皆始自利”的道德起源论在道德起源问题上,章太炎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一切道德,皆始自利。”(《菌说》)这个观点是从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的“自爱说”演变而来的。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  相似文献   

12.
尼克洛·马基雅弗利(N·Machiavelli,1469—1527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史学家。在伦理思想方面,他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情欲支配,论述了资产阶级关于人的本质恶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他的非道德主义伦理学说和以阴谋权术为手段的政治理论。他在《君主论》中阐述的“马基雅弗利主义”,成为后世一切西方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治国原则,因而他被称为“政治学之父”。  相似文献   

13.
从老子的伦理观论人对自然的伦理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伦理观基于“道”而更具超越性和普遍性 ,他主张“天人合一”,“物我不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老子普遍的伦理观意味着人对自然有着伦理责任 ,而这种伦理责任也是人际间伦理关系的折射  相似文献   

14.
这里发表两篇有关国家问题的文章,供批判。奥托在文章中宣扬“永恒的正义”和超阶级的法律,鼓吹司法的主导地位,胡说“法治国就是每一个人都掌握权力”。这完全是骗人的鬼话。法律从来就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封建的法律制度就是维护地主阶级压迫和剥削农民的制度;资本主义的法律制度就是维护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工人的制度。在目前实行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里,劳动人民除了受压迫受剥削之外根本谈不上什么权利。奥托不遗余力地为君主制辩护,竟说什么由于君主不属于任何党派,“因此能平等地对待全体公民,能够保卫弱者的权利。”他还以英国、北欧、荷兰等国早已变成叛徒和工贼的资产阶级工人党跟剥削统治阶级狼狈为奸的突例妄图论证“君主制为工人阶级政党提供了比共和制更好的土壤。”其实这些政党不过是帝国主义的奴仆和帮凶,它们同君主制的勾结只是进一步暴露了它们与劳动人民为敌的凶恶面貌。至于君主,尽管他可以不参加任何党派,但是他本人就是最大的剥削者、剥削阶级的最高代表、剥削者政权的象征。君主的穷奢极欲就是建立在横征暴敛、民不聊生的基础之上,他怎么能平等地对待全体公民?怎么能保卫弱者的权利?怎么能为民请命?当然这些颠倒黑白的胡言呓语出自外国一位被黜的皇太子之口本无足怪,但我国《谢瑶环》的作者居然也大肆吹捧武则天,这不是无独有偶吗?哈沃斯一文则主要鼓吹“随宜国家论”以之代替“规定国家论”这个资产阶级的标准国家观。所谓“随宜国家论”就是主张资产阶级国家一方面多采用容许法,即以报酬为引诱,欺骗劳动人民“自愿地”屈从资产阶级的意(上日);另一方面又借以吹嘘资产阶级法律已没有强制性,因此资产阶级国家也“改变了性质”,而成为“福利”国家,“服务”国家,“让步”国家和“随宜”国家,妄图麻痹工人阶级的革命意志,使资产阶级王国得以永世长存。实际上法律总是强制的,没有国家的强制力就没有法律可言。不过资产阶级为了对付工人运动,除了使用暴力以外,还需要用欺骗的一手来补充镇压的不足。因此不管是用容许法也好,用规定法也好,用欺骗的手法也好,用强制的手法也好,都决不是为人民谋福利,决不是对人民的让步,而是更便利于统治者把劳动人民压榨到底,丝毫改变不了剥削者专政这个国家本质。  相似文献   

15.
青年毛泽东的经济伦理观是毛泽东早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对中国传统封建经济制度的研究与道德批判,二是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研究和道德批判;三是对建立新的经济制度的尝试及其道德基础的初步论证。  相似文献   

16.
在道德起源论方面,梁启超比较多地接受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伦理学说和社会学说的影响,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经济利益的产物;章太炎则主要从中国传统的“性恶论”出发,认为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类道德观念产生的本源。在对社会道德现状的评估方面,梁启超对整个社会道德状况的堕落持严厉的批判态度,并将发明新道德的希望寄托在新式知识分子身上;章太炎则认为道德状况受社会职业的影响,认为道德水平的高低与知识水平、政治地位的高低成反比,并特别认为知识分子“率多无行”。梁启超认为道德随着社会关系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其水平,实现全人类道德是人类社会进化的规律所决定的;章太炎则提出“俱分进化论”,并由此得出否定进化,否定人类道德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休谟以其经验论的立场和怀疑论的主张,批判了“宇宙论论证”和“设计论论证”,否定了“上帝是可以用理性来证明的”这一命题。而其所提倡的“仁爱”道德,以“社会公用性”为原则,将道德变成单纯的激情活动,区别于宗教神学和僧侣道德。休谟对自然神论的批判标志着自然宗教的衰落,他的宗教思想对后来的启蒙思想家对理性和信仰的思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青年毛泽东对传统儒家伦理道德和西方资产阶级伦理思想所推崇的理想人格进行了批判和继承,提出了“精神个人主义”伦理观,表现出追求一种独立自在,自我实现的理想人格。这种追求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之上的。青年毛泽东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后,他又完成了“精神个人主义”的自我扬弃,使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上升到共产主义道德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晚年毛泽东的资产阶级概念具有多重意蕴,一方面它基于人在客观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包括客观的阶级出身;另一方面它基于主观的“思想和政治觉悟”。具体而言,晚年毛泽东的资产阶级概念体现在四个方面:经济基础层面的资产阶级,政治路线层面的资产阶级,思想作风层面的资产阶级和道德伦理层面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生产资料私有制被削灭,资产阶级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思想和观念领域。由于判定是否属于思想观念领域的资产阶级并没有客观的标准,导致“文化大革命”时期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必然性。究其原因,晚年毛泽东背离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脱离客观经济基础片面强调思想和观念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是从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入手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他的一切政治经济学论著都包含着批判的内容和精神,不少论著名称都带有“批判”的字样。他的《资本论》的科学体系,正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展开的。他的宏伟的政治经济学大厦的建造过程,就是一个彻底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