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喜峰 《求是学刊》2006,33(3):133-138
科尔沁蒙古是明朝末年游牧于东北西北部地区的蒙古族部落。在满族形成过程中,科尔沁蒙古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军事上,科尔沁蒙古归附后金政权,改变了其孤军奋战的被动局面,为后金统一女真各部和漠南蒙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政治上,科尔沁蒙古的归附,既壮大了后金政权的政治势力,又扩大了后金政权的政治影响,使之发展成为当时与明王朝抗衡的最强大的政治势力。在经济上,科尔沁蒙古是后金政权战马及牲畜、粮食的供应地,对后金政权的发展强大给予了重要的经济支持。科尔沁蒙古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促进了女真族的统一和满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1616年2月,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辽宁新宾永陵)建立的后金政权,20余年后的1636年5月,被皇太极改为“大清”。在这过程中,后全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显地勾画出满族社会进步的轨迹和新旧势力的复杂斗争过程,并且展示了国家政体必与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相适应,否则落后的国家政体便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而终将被克服、被淘汰的必然规律。本文仅就努尔哈赤时期后金国家政体的形成和演变作一初步的探讨。一 后金建立前的满族,在周边汉族、朝鲜、蒙古的影响下,到万历初年,氏 族社会那种平等和睦气氛已成为过去,各部族内部发生了程度不…  相似文献   

3.
政治的核心是政权,政权是一种公共权力.政治可能依赖法律,也可能不依赖法律;有些情况下依赖法律,有些情况则不依赖法律;有时依靠法律多一些,有时则少一些.政治是围绕政权的取得、组织、行使、更替等而展开的活动,也是以整合公共资源和建立公共秩序为宗旨的制度.  相似文献   

4.
周喜峰 《求是学刊》2004,31(4):111-116
在后金———清政权建立和兴起过程中 ,努尔哈赤及皇太极父子对生活在黑龙江地区的蒙古、索伦、东海女真等民族非常重视。他们根据黑龙江地区的不同民族 ,分别采取了联盟、联姻、征服、招抚等不同策略 ,基本上完成了对黑龙江地区各民族的统一。这些策略是成功的 ,它不仅使黑龙江地区各民族成为后金———清政权的臣民 ,也为清政权的强大和入主中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清入关前皇太极所进行文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具体措施及其作用。皇太极在接续后金政权后,在文化领域进行的“参汉酌金”的改革,不仅适应了当时后金政治、经济全面改革的需要,同时也为清入关后,文化思想意识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文章论述了皇太极在“创制新满文”、“开设文馆”以及“设制科”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指出:皇太极的文化改革提高了满族文化素质,促进了政治经济的改革,为建立大一统的清王朝创造了思想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6.
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出现在辽东的后金政权,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女真奴隶主贵族,从掌握管辖建州卫女真的权力,扩大为割据辽东的地方政权;第二,这个政权出现后仅仅经过二十年,又演变成为以满族贵族为主体的,满、汉、蒙古等族封建统治阶级联合割据东北的地方政权。后金政权之所以具有这两个特点,是因为它割据辽东之前,女真族各部一直处在明朝的有效管辖之下,并同汉和蒙古等民族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但是,苏联的所谓汉学家齐赫文斯基等人,却把后金政权说成独立的“满洲国家”①。故意回避女真族与汉族和蒙…  相似文献   

7.
王同新 《社科纵横》2006,21(6):31-32
党内民主建设受其所处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政党与法律、政党与政权、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是特定政治生态环境中影响党内民主建设的最基本的决定性因素。执政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建设的法治环境、政权环境、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党内(体制内)的高度自觉,一是党外(体制外)民主的压力,两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8.
, 《今日辽宁》2012,(6):126-127
萨尔浒战役是明清之际的重要战役。也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发生在桓仁境内的东路之战,是萨尔浒战役的最后一战,也是关键的一战。后金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经常进犯明朝辽东边境。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二月,根据朝廷的决策,明朝辽  相似文献   

9.
努尔哈赤(1559—1626年)是我国女真族杰出的领袖和清朝政权的奠基人。从1583年起兵攻打尼堪外兰时起,努尔哈赤便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经过三十余年的斗争基本上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努尔哈赤在建立后金政权前后,从斗争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建立法制、管理诉讼的重  相似文献   

10.
2009年9月民主党上台执政以后,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能力与政党支持取向发生了不同变化。在依赖工会团体联合支持的基础上,民主党政权与财界团体经团联之间相互试探,并动摇了业界团体的政党支持取向。在利益集团与民主党政权的利益互换过程中,二者的合作是存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11.
论冷战后日本自民党的派阀政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派阀政治的视角看,冷战后日本自民党的支配体制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自1996年初自民党重新主导政权以来,其党内各派阀相继“复活”,但派阀自身的统合能力却因“政治改革”等制度性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削弱。在此背景下,2000年底发生的“加藤之乱”不仅使得自民党政权一度处于危机之中,并且加速了自民党政治的改革进程。“小泉变革”的实施,则导致自民党的派阀政治逐步走向衰落,各派阀的“细小化”与“流动化”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在哲学和法学概念工具中,“政治”、“法”这些范畴居于一个主导地位。就社会意义的范围来说,国家和政权这类概念可以与之并列。政治和法紧密地结合于统一的相互关系中,所形成的局面可以称之为其本质动态特征鲜明的国家制度的政治法律形态。国家制度的特征正是在调节政治的宪法法律机制中极其充分地表现出来,而宪法法律机制在概念上决定于“政治和法力相互关系本身。因此,在说明政治和法相互关系中的“宪法特点”之前,亦即在阐明宪法与政治间  相似文献   

13.
刘建军 《创新》2011,5(6):20-23,126,127
在我国,乡镇政权担负着指导村民自治和协调纠纷的重要功能。农村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使乡镇政权失去了以往支配农村社会的行政权力和财政能力,乡镇政权权威弱化。重塑乡镇政权权威需要理顺县乡政府、乡镇政权与村委会、村支部的关系,加强乡镇干部行政能力建设和政府间合作,做好村民自治的指导监督实施,完善农民政治参与渠道,积极协调化解农村社会纠纷。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化和政治发展之间联系紧密,相互制约。现代性的政治文化有利于政治发展,而守旧落后的政治文化则阻碍政治发展。"九一一事件"发生后,美国以反恐的名义和北约盟军一道出兵阿富汗,暂时打垮了塔利班政权。尽管阿富汗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下建立了民主政府,但却仍然是一个政治不稳定、经济畸形发展的国家。本文探究政治文化和政治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从政治文化的维度分析阻碍后塔利班时代阿富汗政治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略论东日本大地震视野下的政治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沿海特大地震给日本社会政治生活造成深刻影响。一方面,自然灾难暂时抑制了原本即将发生的政治地震,使菅直人领导的民主党联合政权得以摆脱财政补充预算审议和统一地方选举的双重压力;另一方面,从朝野斗争关系、政府体制到国家发展蓝图的认识与定位,都将因这场空前灾难产生深刻变化。灾难过后的日本政治、外交值得人们从灾难政治学视角给予新的观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研究中国法律体系的结构、特色和发展趋势奠定了现实基础。可以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归属和法律规范的性质两个向度作为研究法律体系的框架。前者的目的在于描述中国立法的现状,后者旨在分析不同性质的法律规范在各个法律部门的分布。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谐社会、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和全球化的影响,使各类法律规范在不同法律部门中的分布发生有意义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反映世界各国法律体系发展的共性,另一方面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法律国家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地说,法律国家可以确定为法律居统治地位的国家。就具体定义而言,法律国家就是公共政治权力及其与作为法律主体的个人相互关系的组织和活动的法律形式。法律国家至少有这样一些特点:法律具有最高地位;实现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根据分权的原则建立主权国的政权并发挥其职能作用。社会主义法律国家的概念只能是反映人民主权民主思想的原则、设制和规范的体系。人民主权是国家主权的基础和源泉,所以,人民有权确定和改  相似文献   

18.
古城辽阳在清朝以前一直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三次被称为东京,一是辽代,二是金代,最后一次是在明末清前的后金时期。在辽阳市东郊,有一个新城村,整个村落为一座古城的遗址,这就是著名的清“关外三都”之一,后金时期第二个都城—东京城。  相似文献   

19.
战后近半个世纪以来,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对日本妇女的地位产生了深刻影响,使日本妇女经历了一场变革。本文拟从法律与现实、历史与现状,考察日本妇女的地位及其变化,研究其发展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20.
法律文化层次论--兼论中国近代法律文化演进的若干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文化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法律文化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次--法律组织机构、法律设施,心物层次--法律制度、政治制度,心理层次--法律价值观、法律意识、法律思维.中国近代法律文化经历了表层变化、表层深化、深层结构的变化三个演变历程,它是在西方法律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冲突交融过程中整合而成的.法律文化的演进始终与政治密切结合在一起,法律从属于政治;近代80年间,法律文化变迁的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在类型上出现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