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跃进”运动是建国以来经济领域的一次大规模、急于求成、狂热冒进的运动,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大失误。发动大跃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毛泽东的赶超思想、心理与现实的反差、自力更生的信心与不平衡的认识论对大跃进运动的发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协作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在"大跃进"运动中,为了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时也受苏联建立经济区的影响,毛泽东提出要成立经济协作区,并规定了相应的会议制度,从组织上设立经济计划委员会.但由于"大跃进"的特殊环境以及对协作的错误理解,协作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再论“大跃进”的历史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跃进”运动作为特定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一种历史性“创造”,它的发生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原因,是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给予历史结局总的影响的结果。国际环境的压力和国内形势的变化是“大跃进”产生的政治心理原因;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多种发展模式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客观选择是“大跃进”产生的经济原因;摆脱苏联束缚,走自己的路与自身建设经验的不足是“大跃进”产生的认识原因;毛泽东过分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是“大跃进”产生的思想原因;国家政治体制中存在的某些弊端和毛泽东个人专断作风的形成是“大跃进”产生的体制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苏联经济学评论>为题汇集起来的毛泽东的这些文章,主要形成于大跃进运动期间和其后的一段时间.从以下几个密切联系的方面去读<苏联经济学评论>是很有益处的:第一,它是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意义所做的一个关键性的初步总结.第二,它是从不断革命的角度对大跃进运动所作的强有力的辩护.第三,它是对苏联政治经济学原理和俄国革命经验的几个要点,特别是斯大林统治时期,所做的开拓性的检视.  相似文献   

5.
"大跃进"的发动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时的国际环境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社会主义阵营的赶超热潮、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恶化等,都是"大跃进"发动起来的外部原因."大跃进"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经验教训正确分析和判断国际形势,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搞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结合的方针;经济建设必须遵循自身固有的客观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6.
以《苏联经济学评论》为题汇集起来的毛泽东的这些文章,主要形成于大跃进运动期间和其后的一段时间。从以下几个密切联系的方面去读《苏联经济学评论》是很有益处的:第一,它是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意义所做的一个关键性的初步总结。第二,它是从不断革命的角度对大跃进运动所作的强有力的辩护。第三,它是对苏联政治经济学原理和俄国革命经验的几个要点,特别是斯大林统治时期,所做的开拓性的检视。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是最早具体落实毛泽东提出15年赶超英国,提前实现工业发展纲要的地方官员。三年"大跃进"时期,上海在"大炼钢铁"运动中首当其冲。由于全国范围内各级领导对城市工业的管理与发展不很了解,因此特别希望原来具有相当工业基础的上海能够在工业"大跃进"上拿出经验和成果,走通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上海逐渐成为大炼钢铁的典型。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发动了一场全国性的大跃进运动,这场运动的发动和展开是和党的一系列会议密不可分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最终促使了大跃进运动在全国的正式发动。  相似文献   

9.
反"右派"运动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其基本原因是在国际上,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民主运动的过激反应;在国内,对被发动起来的民主要求的错误认识;毛泽东个人的判断和独断心理等.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反"右派"运动骤然爆发,终于演变成了一场深重的民族灾难.  相似文献   

10.
在华苏联专家曾是中苏经济关系的纽带.然而随着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的恶化和中国国内政策的左转,苏联专家在中国"大跃进"的特殊年代里已无用武之地.与此同时,中国已培养出一大批可以代替苏联专家的人才.中共已做好了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苏联专家的撤走和中国自力更生口号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自此改变了依靠苏援发展中国经济的方针.  相似文献   

11.
透视毛泽东     
毛泽东的经济思想异常平实,经济战略注重实用.在社会主义世界里,毛泽东对斯大林主义的批评是最全面和最深刻的,他不止干批判而且着手创造不同干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大跃进"与"文革"一样,长远来看,也有一些积极的结果.毛泽东"造反有理"的断言结合文革的经验使中国人相信要让党内官僚真正负责就必须建立起民主制度.毛泽东的"群众路线"不仅与他的认识论紧密联系,而且还表现在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他本质上倾向民主,但是由于环境所迫不得不大权独揽,他这么做正是为了捍卫民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1957年底,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自上而下发动了"大跃进"运动。为扫清农民思想上的疑虑与障碍,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通过开会辩论、传媒动员、文艺宣传以及典型示范等方式做了大量的宣传动员工作。"大跃进"初期的宣传动员虽然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却带有浓厚的"左"倾色彩,最终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重大损失,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3.
认真研读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的毛泽东一系列重要文稿,便不难发现,在观察和思考国内社会的阶级关系、少数人闹事原因、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队伍状况以及国内思想动向等诸多社会问题时,毛泽东偏重于运用阶级斗争的观点,从而导致将国内形势看得过于严重。这就使得毛泽东对整风鸣放阶段中出现的激烈批评言论不仅不能正确对待,反而作出发动反右派运动的决策。可以说,决策发动反右派运动是毛泽东思想深处中存在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指导思想在1957年6月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运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自新中国成立到1958年,我国取得了一个个重大胜利,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阵营亦出现了勃勃生机。在赶超浪潮影响下,中国人民带着快速发展生产力、改变“一穷二白”面貌的美好愿望,在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可以肯定,大跃进的愿望和出发点是好的,但它是在急于求成的“左”倾错误指导下进行的,不但没有加快发展生产力,没有跃进,相反却导致挫折,破坏了生产力,造成了经济中的许多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试论“大跃进”的成因及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1960年,中国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革命迅速胜利的驱动,有高度集权决策的失误,还有苏联方面的影响等.其教训是深刻的--工作务必实事求是,领导切实依靠群众,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大跃进"时期的学习思想和实践,是毛泽东为纠正"大跃进"的错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进行的有益尝试与努力,不能因为"大跃进"运动而忽视或否定它。它告诉我们:90年来,中国共产党能战胜种种困难,保持自己的先进性,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相似文献   

17.
湖南大跃进运动经历了酝酿准备、组织发动、掀起高潮、继续跃进四个阶段.虽然,广大干部和群众在大跃进运动期间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失远高于得,弊远大于利.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坚决克服以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的错误做法,以避免类似大跃进运动的错误在历史上重演.  相似文献   

18.
从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开始一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这期间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热情高涨的建设社会主义现实需要继续探索和思考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历史时期。以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提出和发动为代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进行了不同寻常的艰辛探索。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对价值规律的态度和认识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在指导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时候自觉遵循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因为无视价值规律,他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但通过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惨痛教训,他又认识到价值规律不可违背;在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以后,他一方面承认价值规律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但在另一方面又企图超越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20.
“大跃进”的发动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时的国际环境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社会主义阵营的赶超热潮、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恶化等,都是“大跃进”发动起来的外部原因。“大跃进”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经验教训:正确分析和判断国际形势,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搞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结合的方针;经济建设必须遵循自身固有的客观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