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边地区民族人口结构变动与调整对策古清中1952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时,全州总人口为85.44万人,其中朝鲜族52.98万人,占总人口的62%,汉族30.59万人,占35.8%,其它少数民族1.87万人,占2.2%。此后,院着时间的推移,全州的人口...  相似文献   

2.
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范围和特定时期内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体。人口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即“两种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同时又相互制约,“两种生产”客观上要求二者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互适应关系,这是整个社会生产过程能否保持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各种比例关系能否保持平衡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 在现代化工农业建设过程中,甘肃省如何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开辟新的门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加速建设步伐,是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课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讲一点设想。一就经济条件来说,解放前的甘肃省是半封闭式的封建自然经济。全省8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农业(包括林、牧、渔业)部门,从事工业(包括手工业)的人口只占总人口8%左右,从事商业、交通运输  相似文献   

4.
何玲 《西北人口》2004,(3):36-38,42
人口与自然是否相适应,直接影响人口与经济环境的发展。人口与环境不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制约青海全面推进小康进程的瓶颈。只有制定出符合青海民族地区实际的计生政策,才可能有效地、整体地推动青海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口文化素质对阜新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羡虹 《西北人口》2007,28(3):89-92
阜新市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文化素质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教育如何在学科结构上做出适应性调整?这是阜新等矿业城市经济转型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人口地理学有关理论分析了阜新市产业结构及人口文化素质的现状和变化调整趋势,探讨了阜新市未来产业结构变化对高层次人才学科结构变化的影响,并从战略角度提出了高等教育学科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6.
生态问题是随着近代工业对自然环境破坏的日趋严重而逐渐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误以为,工业发展落后的民族地区还是一个具有自我平衡能力的生态系统.其实不然,只要我们深入到系统内部便不难发现,目前我国不  相似文献   

7.
伴随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以女性劳动力居多的城市下岗待业群体,不仅形成了再就业的巨大压力,也使外来女性人口的就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以上海市纺织行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调查资料的梳理分析,探讨了产业结构调整对上海市外来女性人口就业的影响以及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特点,评估了上海城市居民对外来女性人口就业的认同程度,并就如何进一步发挥外来劳动力资源的作用和途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要转变传统的投资战略思想。过去,民族地区的投资战略是为实观某阶段的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对投资的增长目标,投资方向和结构,投资途径和方式的选择,总是考虑“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 (当然,这是必要的),企图解决温饱问题,或达到小康水平,却忘观了对人口本身的投资。许多民族地区选择了一种高度集中、追求数量  相似文献   

9.
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又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深化改革、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首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是农村实现小康水平的关键步骤。 在社会物质生产中,人是生产力中能动的因素,是产业结构的主体,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以人口为基点,根据人口的各种构  相似文献   

10.
<正> 研究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可以发现:经济发展过程与人口产业结构转变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经济从传统结构发展为现代结构过程中,总要伴随人口从第一产业向其它产业转移的现象。研究和揭示两者之间的变动规律,对了解我国第一产业人口向其它产业转移的趋势,因势利导地促进我国人口产业结构转移,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有  相似文献   

11.
人口作为劳动力资源,仅仅是可能的生产要素,要成为现实的生产要素,还必须与一定的生产资料相结合。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对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状况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将人口的状况和产业结构的现状结合起来分析,将有助于我们认识苏北经济较苏南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弄清问题的症结所在,探索加快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民族传统与民族人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对于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重大影响.所以.加强对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的研究,是必要的.本文试就民族传统与民族人口作个初步探讨,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一、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发展的概况新疆少数民族是大聚居、小杂居与大杂居、小聚居互相交错.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3.
<正> 建国以来吉林地区人口增长概况建国三十二年来,同全国、全省一样,吉林地区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对人口发展也失去控制,致使人口盲目、大量地增长。1949年人口为163.75万,1981年底增加到388.81万,增长了1.37倍。三十二年来全地区共出生人口252.7万,死亡76.1万,自然增长17.6万,加上机械变动增加47.75万,净增加人口224.35万。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2.7%,超过全国每年2%和全省平均增长2.6%的水平。其中,五十年代平均增长速度为3.0%;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人口学界对人口产业结构问题日趋关注,这是一个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课题。以往人口学界的研究多局限于对人口在三次产业之间比例分布变化的宏观分析,本文则试图对人口产业结构发展模式问题作一些理论性的探索,并对近年来我国特大城市地区,主要是京津沪三大城市地区人口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作一简要研究。  相似文献   

15.
解放以来,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形成了以产值增长为目标的外延型工业化模式,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却忽视了力度极大的结构性问题,其中包括人口产业结构的合理、有效的转移问题。目前我国的人口产业结构仍没有脱离传统模式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四川民族地区人口流动与城市化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风  陶斯文 《西北人口》2010,31(3):68-72
本文以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为例,分析了四川民族地区人口流动的成因、意义与困境;人口流动与城市化发展存在互动关系.积极推进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是缓解人口流动困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出现了第一次下降,表明中国已经步入后人口红利时期。在后人口红利时期,为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克服劳动供给下降和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对经济增长造成的滞缓影响。本文由此提出通过就业和养老两方面的政策调整和制度改革来延续人口红利的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18.
西部民族地区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的8个省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63.41%。受到这些地区本身历史的、自然的、民族的、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人口状况也表现为与中国中、东部很大的不同,具有自身显著的独特性。本文通过对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和有关统计数据的分析,对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人口变动以及自然增长状况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青海人口产业结构初探●王小梅(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西宁810008人口产业结构是指经济活动人口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是人口与经济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现代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青海人口产业结构正经历着转变与调整的历史沿革。本文结合青海实际,对人口产...  相似文献   

20.
<正> 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鄂伦春民族人口总数已达到6,965人,比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的4,132人增加2,833人,增长68.56%。黑河地区是我国鄂伦春民族人口的主要分布区之一,笔者根据现有的第四次人口普查手工汇总资料,对黑河地区鄂伦春民族人口八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粗略的分析,作为深入研究鄂伦春民族人口的序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