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丁·伊登》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一部带有自传性的小说。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按照尼采思想塑造出来的超人。陷入“日神”梦中的马丁,终因无法超越世俗的残酷,悲壮地进入了“酒神”状态。马丁的悲剧性就在于一个强者发出了回归生命的呐喊,而最终这个强者也摔倒在对生命意义探求的路上。 相似文献
2.
3.
刘春芳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549-552
劳伦斯认为,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时代,最突出的特征是人们灵魂的空虚与血性生命的死亡。他致力于通过对完美性关系的探索,倡导达成心灵狂欢的“酒神”精神。通过对生命概念的分析,探讨了体现在劳伦斯作品中独特的生命观,并对这种生命观的根源做了深入研究,从而在更加深刻的层面解读了劳伦斯的思想及作品。 相似文献
4.
李慧杰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1-85
尼采的“酒神精神”肯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强调突破个体化束缚,与原始自然融合。“酒神精神”虽然在肯定生命的价值的同时也肯定了生命的悲剧性本质,但是摆脱了彻底的悲观主义,主张直面人生的痛苦和不幸并对其进行超越。我国宋代文人苏轼身上就体现出了这种“酒神精神”。苏轼一生命运多舛,但他始终以超越的姿态来应对生命的痛苦和不幸,保持着独立的人格。苏轼的“酒神精神”在其文艺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余明锋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39-48
《悲剧的诞生》构造了一种酒神文化的可能图景。尼采所设想的酒神文化绝非成天饮酒作乐的文化,而是关乎"个体化"的生存处境。尼采将叔本华的"太一"与"个体化原理"神话学化、美学化了。可更重要的是,他一方面强调了个体化原理的破碎所带来的"大欢喜",克服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另一方面又将个体生命苦难及其解脱之道拓展成了历史性的文化创制。沉醉的悲剧死于清醒的科学,尼采将苏格拉底主义揭示为一种清醒的妄念,这种妄念随着康德和叔本华的窥破而转向艺术。诞生-死亡-重生的狄奥尼索斯叙事,既是这部书的基本结构,又是一种面对现代性的后果、批判启蒙的偏颇并开创酒神文化的历史哲学。后期尼采虽放弃了早期的浪漫主义方案,可其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可谓在更深更广的意义上重建酒神文化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尤金.奥尼尔的在《悲悼》中成功塑造了莱维尼娅这位悲剧女性形象。本文借助于尼采的悲剧理论,从莱维尼娅身上所体现出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冲突,来阐明她悲剧产生的过程,从而分析这一悲剧人物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建松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74-175
《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东方古典诗歌中的一首杰出的诗歌作品;它在醉与幻中体现着诗人的洒脱诗风和高洁的审美取向。西方美学中称悲剧美为酒神。通过比较西方酒神精神和李白《将进酒》的思想内涵,分析李白在《将进酒》所展现的个性,管窥一种别致的酒神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酒神。借助于酒,他不但达到了一种忘忧的境地,而且达到了一种酒神精神的醉境。在这种醉境里,陶渊明解除了外在和个体的束缚,摆脱了此在生命的沉沦状态,进而与天地万物融合,获得了生命最高之欢乐。 相似文献
9.
章亚昕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38-42
犁青的艺术个性,主要表现为无拘无束的文思、任情适性的浪漫、活力盎然的创造、如痴如醉的激情,因此可以名之为"酒神气质". 相似文献
10.
尼采从古希腊文化的研究中 ,获得了酒神精神和悲剧精神理论。这两种精神是尼采哲学的核心 ,贯穿尼采哲学的始终。其共同的内涵都是以高扬意志的坚强和生命的不屈为主旨。尼采在非理性方面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理论。酒神精神和悲剧精神具有拯救与超脱的审美作用 ,但也有许多难以解释的疑问 相似文献
11.
周国平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3-14
日神(Apollo)和酒神(Dionysus)是尼采美学的一对核心概念,代表植根于人的本能中的两种艺术冲动。前者是个体的人借助外观的幻觉自我肯定的冲动,后者是个体的人自我否定而复归世界本体的冲动。这两种冲动表现在不同的层次上:在世界的层次上,酒神与世界的本质相关,日神则与现象相关;在日常生活的层次上,梦是日神状态,醉是酒神状态;在艺术创作的层次上,造型艺术是日神艺术,音乐是酒神艺术,悲剧和抒情诗求诸日神的形式,但在本质上也是酒神艺术。在二元冲动中,酒神具有本源性。希腊艺术繁荣的原因,在于二元冲动之间达成了一种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的恰当关系。 相似文献
12.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通过追溯希腊悲剧成因来讨论艺术的本质,借助"酒神"和"日神"两位神祇来建立自己的悲剧理论。全书看似是一部怀旧之作,实则更具直面现世和指向未来的洞见。因此,即使在此书问世近一个半世纪后的今天,尼采所提出的"酒神精神"和乐观的悲剧哲学,对我们正确看待人生苦难和追寻幸福真谛仍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万孝献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6):32-35
海子的诗歌深受尼采思想的影响。海子早期的诗歌,阐释了日神精神执著个体生命,迷恋生命梦幻的理想。海子后期的太阳史诗则把尼采的酒神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渴望在原始的生命力中去寻找艺术和生命的价值。成为诗歌之王的梦想是尼采的“超人哲学”在海子身上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14.
闹学图措绘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乡村儿童学习、游戏的场景,是私整教育的一个侧面。以闸学图这一经典的儿童题材绘画为研究对象搜集了十余幅闹学作品,聚焦私内外儿童的游戏行为和表现分其在游戏神动下对私规训和教师权威的反抗行为。儿童是游戏的存在,儿童的游戏精神促使其逃离私规训,无视学规要求,把桌凳、文具和戒尺当作游戏材料,通过游戏抵制私整教育对身体的规训,在对教师的戏弄和戏仿中消解其权威,呈现出私塾反频者的儿童形象。
关键词:闹学图;游戏精神;反叛者;儿童形象 相似文献
15.
作为流散在美的华裔男女代表,赵健秀和汤亭亭可谓各有建树,但两人不同的创作观点却激发了一场论争,赵、汤之争实质上还是长期困扰华美作家的种族归属感问题。他们的表述方法各有千秋,美学理论和创作方法不同,但无论是在种族问题上为华人立言,还是在文化问题上发扬中国文化传统,赵、汤殊途同归,基本立场实质上是一致的。本文从西方的日神和酒神精神在两位作家身上的体现来分析二者的不同美学策略与目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尼采和劳伦斯都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高歌直观的肉体形式的美和生命的力量。劳伦斯作品中对力与美、理性与情感的形象描绘与哲理阐述和尼采在《悲剧的诞生》所探讨的酒神精神更是惊人地契合。劳伦斯和尼采为酒神所代表的情绪的放纵和肉体的活力正了名,他们把它抬到审美的殿堂进行供奉。但是,最终他们不过是合唱了一首边缘文化的狂想曲而已。 相似文献
17.
杨菊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2):34-37,61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年都乎土族"於菟"的祭祀程序、供品及祭祀目的和西方酒神崇拜的程序、供品及祭祀目的对比分析,对土族"於菟"祭祀和希腊酒神祭祀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透过"於菟"表层的社会现实,触及其深层次的宗教文化象征,探寻人类共同的认知方式,揭示"於菟"舞祭中蕴含的生命和自由的本质及酒神崇拜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孙周兴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53-60
作为德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马库斯·吕佩茨在几十年间创作了大量以"酒神赞歌"为主题的造型艺术作品(绘画和雕塑),从而为我们提出了一个与尼采哲学相关的问题:酒神的造型艺术是如何可能的?本文首先从吕佩茨的艺术天才论出发,讨论这位艺术家背后的尼采哲学要素,进而追问吕佩茨通过其艺术创作对尼采"酒神精神"的重新赋义,即所谓"酒神颂歌的抽象表达",最后试图把吕佩茨的创作置于具有德国特色的"艺术神秘主义"路线之中加以理解和定位,由此完成对本文提出的问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19.
吴妍妍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6(12)
近年来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一批另类的女性农民工,从道德上看,她们是乡村的纯美者,又是城市的堕落者;从存在价值上看,她们是乡村的拯救者,又是城市的消费品;从社会地位上,她们是弱者,对于城市与男性又表现出一定的反抗精神。这种复杂形象的塑造与她们特殊处境是有一定关系的。 相似文献
20.
刘悦笛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1):21-22
本文从悲剧源起(戏剧体诗与悲剧歌队)、悲剧主体(伦理实体与酒神冲动)、悲剧冲突(分裂和解与二元媾和)、悲剧效果(调和的感觉与形而上的慰藉)四个方面,对黑格尔与尼采的悲剧美学进行全面的比较.在比较的同中之异里,考察尼采悲剧美学受到的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影响;在比较的异中之同里,管窥西方古典美学向现代转型的诸多中介环节,并寻觅尼采美学所包孕的后现代主义思想的端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