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靠高水平学者办刊是加快推进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筑牢学术期刊生存底板和加快推进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是高水平学者办刊的应然功能。我国积极推进学者办刊。目前学术期刊呈现体量大且学科门类齐全、学术内容质量和传播力影响力持续提升的发展格局,同时内在面临学者办刊队伍学术功能总体偏弱、外在面临学术期刊引领学术发展普遍有限的现实困境。据此,提出了学会办刊、集群办刊、联合办刊三种高水平学者办刊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建设一流学术期刊,培育一流学术期刊品牌,是融媒体时代中国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要求。良好的学术期刊品牌价值评估体系可以引领学术期刊品牌的发展。从国内外学术期刊评估的演化与发展看,期刊评价从单一的学术质量评估逐渐转向多元的综合质量评估,评价体系大多采用文献计量学自上而下的定量研究,缺乏消费者视角,忽视学术共同体在学术期刊品牌价值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学术期刊品牌是建立在学术共同体心目中的价值,学术期刊品牌价值评估应然回归学术共同体。根据消费者品牌接受模型的认知、联想、情感、偏好四个维度,以学术期刊品牌价值的期刊知名度、期刊权威度、期刊认同度、期刊忠诚度四个指标,构建基于学术共同体的学术期刊品牌价值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3.
提升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办刊能力使其达到国际一流学术水平,已纳入新闻出版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工程"。目前,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进程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出版商合作较少,合作模式主要体现在海外营销代理和版权合作方面。国际合作有利于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有利于学习国际先进的办刊理念,为组建自主性国际品牌期刊和出版平台培育人才。目前的国际合作模式存在一定问题,会导致学术信息不平等循环等状况。"借船出海"扩大期刊国际影响是特定时期的权宜之策;依靠自主创新、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期刊平台应是中国期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中国期刊人应对"斯蒂格利茨怪圈"的良策。  相似文献   

4.
目前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千孔一面"的办刊模式和"全、散、小、弱"的"个性"依然没有改变,这是期刊人必须直面和力求破解的问题.在探索综合性学术期刊的理念转变和整体转型过程中,在"融媒体+"的高技术、智能化平台上,综合性学术期刊既强调构建学术、学科、话语体系的专业化理念,又注重多学科耦合的专题化问题探究方式,并寻求综合、专业与技术的切入点、平衡点、融合点,理应是目前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的具有优势的办刊选择方案,也将成为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围绕学术期刊专栏出版与在线出版平台建设、期刊跨区域合作与协同创新,以及学术传播与学术评价、学术新媒体建设与学术服务功能拓展等内容进行专题学术研讨。由此,总结“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建设经验,重建互联网时代学术传播的新秩序,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学术传播方式,加强学术传播能力建设,通过跨区域合作和协同创新,推动学术期刊专业化、集约化、数字化转型及体系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改革与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的关键时期,中国既要进一步融入国际舞台,又要立足本国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样的现实需求推动着学界要讲好中国故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是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增强文化自信和提升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的迫切需求。学术期刊作为学术研究成果发表的重要平台,是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重要主体,但现有研究对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在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不足。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融合发展可以有效推动学科群建设,进而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因此,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关键时期,推动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融合发展就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学术期刊发展与学术共同体建设具有内在的耦合性,即学术期刊发展需要融入学术共同体,而学术共同体建设离不开学术期刊平台。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的融合发展具有现实的可行性,这种可行性表现为学术期刊能够有效助推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而学术共同体可以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学术期刊内部的异质性、学术资源分配不均衡、行政权力对学术业务的过度干预以及学术共同体研究志趣差异等是影响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推动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融合发展,在需求层面要整合不同组织间的关系以提升学科群的有效需求;在供给层面要构建基于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需求的学术平台;在制度层面要完善同行评议制度和学术资源分配制度;在技术层面要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手段提升组织间的协同力。  相似文献   

7.
<正>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并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由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协办、重庆大学期刊社《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承办的"学术期刊专栏出版暨学术平台建设研讨会",于2016年4月15日—18日在重庆大学隆重召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每一新版"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的发布都会在学术界和期刊界引起强烈震动,"以刊评文"盛行使学术评价的危机正在显现。危机的表象是被异化和简化成排行榜的学术评价大行其道,在危机的背后是评价机构与评价对象间双重的信息不对称,危机的后果则是学术批评的式微与学术诚信的缺失。面对危机,却难觅具有操作性的"以刊评文"的替代方案。尽管学术评价应回归学术共同体的评价基本已成学界共识,但如何才能体现公正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解决的唯一办法就在于学术民主,由学术共同体的代表根据"民意"来进行评价,并有效地接受学术共同体的监督。因此,表达"民意"和进行监督的平台至关重要,最合适的平台无过于学术期刊。真正能成为某一学术共同体交流对话平台的学术期刊必须具有学科专业(专题)边界清晰、开放、通畅传播这三个特征,而目前却鲜有这样的平台。因此,重建学术评价机制的逻辑起点应该是,改变封闭和半封闭的综合性期刊占据多数的现状,建立起以开放的专业(专题)期刊为主并能通畅传播的学术期刊体系。  相似文献   

9.
学术期刊的文化生态与学术共同体的生态状况是紧密相关的,当前学术共同体浮躁和不端的现状已引发了学术期刊文化生态的危机。作为"守门人"的期刊编辑,为此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深深地感到对学术期刊文化生态失衡抗争的无奈。学术期刊文化生态的净化必须依赖学术共同体的生态治理,因此要改进学术管理体制和学术评价机制,完善法律和学术规范,加大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力度,提高违法违纪学术不良行为的成本。能否借鉴我国道路交通管理那样设立一个有作为的学术行为"交警部门"来管理学术共同体,优化学术期刊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河北省高校学术期刊云平台具有运行成本低、管理轻松、灵活性好、资源节约等优势。河北省高校学术期刊个体规模小、地域分散、整体传播力较弱,聚合高校学术期刊数字化资源,依据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建立河北省高校学术期刊云平台,实现动态管理,共享信息资源,有助于促进期刊整体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加快云平台建设,需从构建学术共同体、明确发展定位、确立商业模式、加强风险监管和注重激励管理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提供更多云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