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政府诚信不仅事关政府自身良好形象的树立,而且与社会信用体系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然而,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现象客观存在且不断凸显,政府诚信问题面临着诸多挑战,故在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治理政府失信应当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方政府失信形成机理与惩罚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方政府失信已成为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最大障碍。通过对失信形成机理框架和耗散结构理论的分析发现:经济人自利是失信形成的意识诱因;行为主体的强势直接导致了失信形成;公共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失信的信息鸿沟;信用文化缺失促使行政价值的偏离;监督机制不足导致行政权力的泛滥。当政府系统总熵达到某阈值时,系统会向低级平衡系统转移,使地方政府走向最终平衡状态,形成地方政府的失信。在此基础上,可从管理协同的视角构建以信息公开、失信测评、责任追究、危害补救、守信激励、申诉复核六大子系统为主的地方政府失信惩罚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失信(诚信与信用不足或短缺)严重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对信用的隐蔽性原理及其在企业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揭示失信的信用隐蔽性诱因,认为解决信用失信的关键在于信用显性化,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以及具体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商事失信惩戒法律制度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我国法律体系中有关商事失信惩戒制度严重缺失,应确立法律制度建设在商事失信惩戒机制中的核心地位,并根据商事信用特点和我国国情确定立法基本原则,构建我国商事失信惩戒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失信惩戒呈现低层级立法泛化的趋势,根源在于失信惩戒法律制度和规则的缺位。失信惩戒机制应当在法律层面明确价值取向。惩戒主体应限定在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剔除商业公司,惩戒对象不宜包含未成年人等特殊主体。失信行为的判定标准必须协调社会信用体系构建与信用主体合法权益保障,根据行为性质划分失信行为类型。惩戒措施应当实现失信成本高于失信收益,恪守惩戒措施与失信行为相称的基本原则,理清失信行为与惩戒措施、惩戒目的间的逻辑关联。虽然民法典规定了信用评价不当的处理规则,但失信惩戒机制仍有体系完善的空间。国家仍应建立信用恢复的统一机构、制度和标准,规范错误惩戒的救济方式、时限和内容,确立恶意申请和违规惩戒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6.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源,它可以大大降低市场交易中的交易成本,加速资本的周转.我国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市场环境的不规范及对失信行为的责任人处罚机制不到位,导致失信行为泛滥.这造成诚信机制和契约机制被破坏,金融失信行为愈演愈烈.因此,必须通过强化信用观念,完善市场规则,建立我国的信用中介组织和加强政府管理,以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政府失信虽然只是少数和局部现象,但其不良影响不可低估。文章在对政府失信进行现象描述和理论概括的基础上,对政府失信的后果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要治理政府失信,必须坚持法治、德治两手抓,德法并重,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8.
信用按主体不同分为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和政府信用三种。文章对三种信用缺失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个人非法追逐利润、企业产权不明晰以及政府决策失误和地方保护主义分别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失信的主要原因,并认为企业家失信和领导贪污腐败是企业和政府失信的重要原因,同时比较了各自失信成本的大小。文章还认为个人信用是企业信用和政府信用的基础,而政府信用是个人信用与企业信用的保障。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政府失信虽然只是少数和局部现象,但其不良影响不可低估。文章在对政府失信进行现象描述和理论概括的基础上,对政府失信的后果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要治理政府失信,必须坚持法治、德治两手抓。德法并重,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0.
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在政治效果上可以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法律效果上可以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在社会效果上落实善意文明的执行理念。尽管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具有多重意义,但是构建我国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与困难。首先在理论上存在分歧,各方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的内涵有不同解读;其次在实践过程中,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的构造也不同;最后在程序方面也存在失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缺乏可操作性。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对策:第一,科学界定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的内涵。第二,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第三,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的操作环节。  相似文献   

11.
强烈的诚信信念是人们作出诚信选择内在的、可靠的基础,但将诚信选择仅置于个人的内在信念之基上又是不可靠的。外在环境影响巨大,社会管理者对失信的态度和惩治效果、制度是否公平正义、谁为人先、是否被胁迫是其四大核心要素,其对人的作用是通过心理刺激这个中介来实现的。诚信或失信选择的过程是从内心信念开始的,在外在环境的作用下,最终在心理刺激中作出选择。失信治理的路径选择与此相反,首先要从心理刺激效应入手,其次是建设与心理刺激效应相应的外在环境,最终将人们导向内心信念,引导其作出诚信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失信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已经是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有大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原因,而且有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方面的影响。为此,必须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注重大学生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和诚信素质,重塑当代大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3.
鉴于一些大学生在道德、学习、经济、人际交往中的诚信缺失,需要对症下药。当前,仅仅依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在社会尚未构建诚信机制的情况下,在大学内构建起包括诚信记录档案、失信惩罚机制的诚信制约机制,以促进大学生诚信度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大部分交易都表现为信用交易,信用关系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基本经济关系。在信用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信用制度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信用和信用制度的宣传教育,树立市场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以构建企业信用为重点,加强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完善政府的信用监督和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作为一个具有双重维度的概念,包含了检察机关执法对社会的信用和社会对检察机关执法的信赖这两个核心要素。执法公信力的高低受到来自外部及内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在新形势下,检察机关提升执法公信力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外部及内部,从理念到行为,从个体素能和执法机制等多个方面统筹兼顾,齐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订单农业履约率不高,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合同双方在履约过程中诚信缺失行为的选择。要深入研究订单农业中经济主体诚信缺失行为选择的内在根源,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首先需要清晰地界定何为诚信。分析界定了诚信与诚信缺失的内涵,并将其与信用、信任、信誉等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在对诚信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它的有关特点。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视角下法治政府建设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法治政府是实现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是树立法治理念,必须摒弃人治思想、树立法律信仰、强化程序意识;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是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必须明确政府职能定位、提高立法质量、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是严格行政执法,必须端正行政执法观念、转变行政执法职能、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建设法治政府的保障是完善监督机制,必须加强和完善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内部监督和专门监督。  相似文献   

18.
法律制度的供给不足是造成我国执行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效解决执行难,要从制定单独的强制执行法入手,通过重视执行和解的特殊作用,强化媒体曝光、劳务抵债、征信系统"黑名单"记录等执行方法和执行措施,并引入检察机关对执行程序的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行政管理的主体特征,决定了政府执法确立诚信理念之必要,而诚信理念的确立反过来又将促进行政民主的进程和发展。在政府执法过程中,确立诚信理念,增加民主参与程序,合理地设置民主参与机制,以实现对政府执法的有效约束和控制。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交易费用理论,利用《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探讨区域法治水平变化对农户信贷资本获取以及福利水平的影响。研究显示,提升区域法治水平可以缓解农户信贷约束,提高信贷可得性。同时,区域法治水平提高能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来提高农户收入水平,且直接效应大于通过信贷渠道所发挥的间接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区域法治水平提高可以直接改善小农户福利水平,并通过信贷渠道间接改善大农户福利水平。对此,相关部门应重视完善农村法律体系建设,提高法律法规执行效率,培养农户法律意识,实现产权保护和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