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聊斋志异》的知名注家吕湛恩在《人妖》篇注文中指出故事与明代一桩刑事大案有关,并简略介绍了此案情节,但是未说明资料来源。明人陆粲《庚已编》卷九《人妖公案》备言其详,可作为阅读蒲松龄之作的参考。《人妖公案》载:桑冲系山西太原府石州李家湾文水东都人,本姓李,因被卖至榆次县桑茂家,从其姓。桑冲奸骗妇女的邪术得自大同府山阴县人谷才。谷才为桑冲易容,“将眉脸绞剃,分作三柳,戴上鬏髻,妆作妇人身首”,使之外貌纯然女性化了。此外,又授以“描剪花样、扣绣鞋顶、合包造饭”等妇女应有劳动技能。蒲松龄笔下的王二喜在形貌上“年十八九已来,颇风格”,在女工上“缝纫绝巧”,可谓深得桑  相似文献   

2.
“三会本”《聊斋志异·小谢》:陶三望“好以诗词讥切时事,获罪于邑贵介,日思中伤之。阴赂学使,诬以行简,淹禁狱中。”按“行简”简字当从青柯亭刻本作“检”。行检,指操行。《世说新语·自新》:“戴渊少时不修行检,尝在江淮间攻略商旅。”同书《任诞》“阮公邻家妇有美色”《注》引王隐《晋书》:“籍邻家处子有才色,未嫁而卒。籍与无亲,生不相识,往哭,尽哀而去。其达而无检,皆类此也。”可见不修行检,指奸、盗之类劣迹。上文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成仙》故事源于宋萧德藻寓言小说《吴五百》以及明耿定向《彻蔀篇》。《吴五百》与《彻蔀篇》着重表现人于世间追逐名利,执著于得失荣悴,最后迷失自我的愚蠢行为,哲理意味较强。《成仙》承袭了这一主旨,和《吴五百》与《彻蔀篇》二者相比较,《聊斋志异·成仙》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精彩迭出,人物关系更为复杂,性格形象更为丰满。而故事主旨中训诫世人、柄道觉世的意味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在这一主旨的贯串下,小说反映出蒲松龄重视友情道义和对现实的关怀,也体现了蒲松龄改造旧素材、创造新作品的高超能力。  相似文献   

4.
<宦娘>的本事至少有三个.考察它的本事,就发现<宦娘>从本质上说不是一篇爱情小说,它应该是一篇地道的友情小说,或者说它写了爱情又写了友情.<宦娘>中采用了"琴"和"筝"这两个古老物象,一般说,琴代表友情,筝代表爱情.  相似文献   

5.
号称“短篇之王”的蒲松龄,于《聊斋志异》中所写故事,就其真实性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为作者所亲历或亲闻,如《地震》、《水灾》、《跳神》诸篇,便基本上是记实之作,故亦有人称之为新闻报道或素描,二是取其一点因由,随意点染,且多“写鬼写妖”,并具有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这可以《促织》《聂小倩》、《青凤》等篇为代表,属小说的范畴,也是《聊斋志异》中的大部分;三是篇中所写之  相似文献   

6.
江城是《聊斋志异》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悍妇形象之一。在她身上既有恶的一面 ,即具有一般悍妇的泼、悍、妒、毒等典型特征 ;同时又有善的一面 ,如聪明机智 ,疾恶如仇 ,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是非心。作者通过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对比描写 ,成功地刻画了江城这一独特的悍妇典型  相似文献   

7.
以弗洛伊德、拉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关于母子关系的理论对《聊斋志异·贾儿》进行重新阅读分析,认为贾儿与狐狸的正面冲突实际上体现着他与母亲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贾儿与贾人妇都有着某种试图回复到母子一体的前俄底普斯期的冲动,这在文中表现为贾人妇将讨狐的厚望寄予给贾儿,而贾儿也用尽心计击毙了满足母亲女性欲望的狐男;不过在母子乱伦禁忌的限制下,贾人妇最终以疯癫的形式将其欲望指向了狐狸。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是清初社会的形象史。它从吏治、科举等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出清初社会广阔的生活面貌,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形象历史。  相似文献   

9.
《公孙九娘》是《聊斋志异》中具有强烈艺术魅力的一篇小说,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小说文本,分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尝试着分析它在《聊斋志异》中独特的悲情结局,以引导读者更好地欣赏《聊斋志异》和作为今天创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聊斋志异·胭脂》是公案小说中的佼佼者,行文涉及到众多法律问题。作为文学作品,其对司法特权问题、管辖权问题、刑讯逼供问题、刑事判决附带民事判决问题等刑事诉讼制度的描述,与清朝法律制度存在着差别。  相似文献   

12.
《史记》与《聊斋志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的《史记》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产生了很大影响。文章从褒贬精神,人物故事、行文笔法、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以往《水浒传》的主题,虽各有一定道理,但都有不尽人意处。《水浒传》实质上是作者作为一个下层知识分子,"治国平天下"、挽颓救弊、救世情怀的寓意式表达。这在小说的神话构思、谋篇布局、形象塑造三个方面都有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4.
爱伦·坡的哥特式小说凭借其高超的叙事技巧,一直被当做叙事艺术研究的典范。但是由于他的小说主题往往涉及凶杀、自我毁灭、伦理丧失等,对爱伦·坡小说的道德寓意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以爱伦·坡的哥特式小说代表作之一《一桶白葡萄酒》为例,阐释对爱伦·坡小说道德寓意研究的误区、必要性及坡在本篇小说中展现的道德框架。  相似文献   

15.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构筑了一个充满妖狐鬼魅、畸人异行、虚幻的、奇异的世界 ,它是蒲松龄心灵与当时社会现象碰撞的产物。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 ,借妖狐鬼魅来抒发他自己的“孤愤”之情和一些当时的社会现象 ,表现出了作者赞美鞭丑的心态。《聊斋志异》是现实、心灵共同作用的成果 ,《聊斋》的世界是建立在现实世界之上的 ,与之相交、相切 ,源于现实 ,但又高于现实。  相似文献   

16.
17.
研究一下《聊斋志异》中的诗词及其与小说结合的特点,看看诗词在小说创作中的作用不仅有助于理解和评价这部古典文学名著,而且对我们从中取得借鉴,在今天的小说创作中调动一切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和渲染气氛等,都是有意义的。 在评注本《聊斋志异》的四百三十八篇作品中,有二十三篇中含有诗词。其中除断句、联句共十六句外,完整的诗十八首,词曲五首。  相似文献   

18.
蒲松龄的佛学思想主要来自小乘部派和禅宗,以佛性论和缘起论为核心内容。佛教理论的渗透使《聊斋志异》许多篇什显露出宗教异端思想的战斗锋芒,也构成部分作品的思想糟粕。佛教哲学的朴素辩证法和“六道”并存的幻想模式,给予蒲松龄艺术上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一《聊斋志异》有无民族意识的问题,是多年来蒲学研究中一个悬而未决的关键问题。环绕这一论争,蒲学界大体分为三派,即肯定民族思想,否定民族思想,后起的“有民族意识,但表现并不强烈”三派。实质只有肯定或否定两派。几十年来,这两派论争不断,说明双方还没有提出足以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对方,从而使对方心悦诚服地  相似文献   

20.
一文学语言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可是从表现形态看,从作家的直观感受看,文学语言有两个来源,一是现实生活,二是古代文献。蒲松龄的态度是“不薄今人爱古人”。关于蒲松龄如何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文学语言的问题,要另作专门研究。本文的任务仅限于考察《聊斋志异》的语言艺术与古代文献中语言遗产的关系。笔者曾据“三会本”所录诸家注及自己考查结果加以统计,在语言方面为《聊斋志异》有所取资的古代典籍在二百三十种以上。这种统计自然难以做到绝对准确。但是纵然不完全,统计结果还是可以说明蒲松龄勤于向古人学习语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