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留美归国学人在民国职业外交家群体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比重。民国职业外交家群体的形成与中国留美归国学人密切相关。民国职业外交家群体的崛起和扬名天下,则是留美归国外交家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进行外交努力的结果。抗日战争时期,留美归国外交家积极推行国民政府的"抗日外交"和"大国外交",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使民国职业外交家群体达到其发展史上的顶峰。研讨留美归国学人与民国职业外交家群体的关系,可以深切感受中美文化交流对于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形成及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进步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曾纪泽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外交家。中西文化是曾纪泽外交思想的源泉。他是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外交思想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发展的方向。中俄谈判和中法交涉无疑体现了他的外交思想。他既不同于主和派 ,又不同于主战派。  相似文献   

3.
由于地缘关系,日人于20世纪初侵占东沙岛,晚清政府经过艰苦的主权交涉将其收复。当时上海《东方杂志》向国人介绍了东沙岛的地理状况,记述了晚清政府交涉东沙岛主权的经过,反映出当时国内舆论民心之走向。这在国内舆论界是难能可贵的,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近代南海历史变迁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收复新疆是中国近代史上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为此,左宗棠不仅在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作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还进行了错综复杂的对外交涉,表现出卓越的外交才能。对这个问题,尚无专文论述,本文不揣谫陋,打算作一探讨。1 要了解左宗棠西征的外交方针和策略,需先了解当时与这一地区有关的国际关系。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世界资本主义逐渐向垄断阶段过渡,加剧了争夺殖民  相似文献   

5.
黄恩彤是鸦片战争时期抚夷派中的重要人物,他的对外观念虽然还是一种建立在天朝观念基础上的抚夷思想,有着重大缺陷,但也有其可取之处:一是对于西方国家的基本情况及其复杂关系有一些比较准确的了解;二是对于当时的中西之间的巨大差距和中外交涉活动准则有一些相对清醒的认识,并且努力在对外交涉实践中维护本国利益。这些在当时都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6.
职业外交官陈介的出现是民国近代外交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的体现之一。在对外交涉上,陈介积极务实,多种策略的推进中国外交发展,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陈介的外交工作对民国外交运作产生了积极作用,从事外交工作对陈介的个人命运又产生很大的影响。陈介外交活动的价值在近代中国大的历史背景下得以彰显,二者互动明显。作为民国职业外交官的代表之一,陈介的外交贡献也是民国政府努力推进近代外交体制的成果体现。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诸多"学人"任事于外交,此乃近代中国外交人事结构变动的新景观.这一变动打破了长时间以来职业外交官对外交界的垄断,造成了人事结构之重组和"学人"自身角色的转换,并引发了他们与职业外交官在外交理念上的矛盾冲突.而这些变化则与当时国内社会生态以及现代外交发展相关联.  相似文献   

8.
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集团与日本之间关于满蒙铁路问题展开的交涉是探究日奉关系中最为复杂和突出的一个问题。铁路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涉及到政治、军事利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动态。日奉双方围绕满蒙铁路交涉的合作利用、利害冲突具有很大的代表性。纵观当时国内外形势,联系路权外交的重要影响,可以更准确地评析日奉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9.
1870年爆发的天津教案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反洋教斗争。办理天津教案是丁日昌对外交涉的实践之一。笔者拟从丁日昌对天津教案起因的认识、处理方针以及经验教训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1840年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的是广州一口通商的"闭关自守"政策,严禁外国人私入内地。1858年,随着中英《天津条约》第九款的签订,中国内地正式对外国人开放,准许他们持照进入中国内地游历。围绕着外国人是凭游历执照还是通商执照通行内地,清政府与当时的西方列强发生了大量的纠纷与交涉,双方争论的焦点包括游历执照内容的填写、签发盖印、如何管理以及有效期等具体问题,交涉过程既体现了法律制度的严密性,又暴露出清政府在与洋人打交道时的被动性。  相似文献   

11.
晚清中外约章对地方外交礼仪的规定包括三部分:与外国官员往来礼、与传教士往来礼及与其他外国人往来礼,其中与官员往来礼仪规定最详,涉及公文格式、称谓等方面。这些规定从礼仪方面体现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外交局势的深刻变化。地方官十分重视礼仪的作用,将其作为处理地方交涉的重要辅助手段,如借助外交礼仪抵制列强索取约定之外的外交特权,借助外交礼仪推动中外关系的发展等,都是他们重视和运用礼仪的表现。地方官对外交礼仪的重视和运用体现了他们对新的外交关系模式的应对和适应。  相似文献   

12.
中外合作办学的产生和发展是教育规律、管理规律、经济规律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国内高校与境外高校开展国际合作,从管理方式上说建立的是联盟治理关系.联盟关系的建立及其运行机制直接影响高等学校跨国之间合作的效果和质量.境内外高校要以国际化发展来增强竞争力,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上建立和完善联盟治理机制,在联盟治理上达成共识,以此增强合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入世以来,中国出现了几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这为入世后的中国证券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模式.之所以选择合资,原因主要有三目前中国证券公司与国外有实力的证券公司差距太大,不具有竞争优势;合资是中外证券公司双赢的选择;政策允许.而合资证券公司的发展可以采取股份制产权模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组织架构,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采取股权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戈宝权是我国著名的外国文学翻译家,也是卓有成就的比较文学学者。他具有严谨科学的求实精神,是我国中外文学关系史研究的先驱,其成果集中体现在《中外文学因缘》一书中。该书是一部注重考据的比较文学著作,堪称原典性实证研究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俄国十月革命后,北洋政府面临如何处理与旧俄政权的关系问题。军阀控制的北洋政府意图取消同旧俄政权的关系,并为此作了努力,其中包括停付庚子赔款、停止旧俄使领待遇及收回旧俄租界、旧俄驻华使领馆等。因列强公使团干涉,北洋政府的行动未取得预期效果;但行动本身对于中国与苏俄关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通商口岸和外贸态势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洋务运动时期,外资在华势力快速膨胀,中国资本主义性基本产业开始产生和初步发展,中外贸易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西方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和原料需求的升级;中国新式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初步兴起后对外国商品需求的增加。中外贸易状况由出超向入超转变,并成为此后中外贸易变化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研究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渠道逐渐受到重视,但也相继涌现出一系列问题,如办学层次不高、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化、专业设置过于集中等,通过案例分析,试图为研究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几点建议,如加大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力度、合理设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  相似文献   

18.
从江南区域史研究出发,可以看到江南地区对外贸易史和对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国内相关成果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涉及江南对外关系史的研究多数局限在中外关系史领域,没有将之延伸到江南区域史的讨论范围;其次,江南区域史研究者对相关对外关系史的研究进展关注有限。为此,从对外关系史的视角,江南区域史研究有以下两方面值得进一步推进:一是要深入探寻历史上江南对外贸易对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二是要把江南放在东亚乃至世界的范围中加以讨论,在东亚及全球视野下思考江南社会所具有的区域性特点和发展脉络,以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也纷纷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存在生源质量不高、师资力量薄弱、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只有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日益增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我国教育国际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本文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教学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