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萧培 《船山学刊》1991,(1):18-19
今年七月底,衡南县文管所在硫市镇发观一座古建筑——司马祠;所长欧阳觉邀我前往考察,初步定为明代建筑。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时,我在《三阳宁氏八修宗谱》发现船山佚文《邵阳宁氏台上祠堂记》及王(吾夂)诗《赠白野公入泮诗》。  相似文献   

2.
《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与先秦婚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匏有苦叶》是一个女子对婚姻真谛的理解和对理想情人的热切期盼。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种民俗。诗中的“匏”便是先秦婚礼中“合卺”所用的工具;以济渡比婚恋是当时的民俗习语;诗中的“雁”为当时婚姻“六礼”中最重要而且是必不可少的聘礼;“士如归妻,迨水未泮”表明了当时的婚嫁时期的选定。  相似文献   

3.
囚禁锢 “囚”的本义是拘系、关押。《说文》:“囚,系也,从人在“□”(音wéi),“□”字象形,是囚禁犯人的“圜土”(即牢狱)等地方,与“人”会意为“囚”。《尚书·蔡伸之命》:“囚蔡叔于郭邻”,《韩非子·说林上》:“吏因囚之’,用的都是本义。上古时,拘囚的主要对象是战场上捉到的俘虏,所以俘虏也称为“囚”。《诗·鲁颂·泮水》“在泮献囚”,意为在泮宫向鲁僖公献上括捉到的敌俘。又如《左传·成公九年》载:楚人钟仪被郑人俘获,辗转到晋国,晋人称之为“郑人所献楚囚也。”可见把战俘称做“囚”是先秦一种很普遍的说法。“囚”又引申指称因犯罪而系狱的人,如:《礼记·月令》“挺重囚,益其食”、自居易《歌舞》诗“岂知阌哆狱,中有冻死囚”。  相似文献   

4.
唐才常 (1 867~ 1 90 0 )字绂丞 ,一字伯平 ,号佛尘 ,别号子 ,湖南浏阳人。二十岁应童子试 ,以县、府、道三试冠军入泮 ,俗称“小三元及第”,清代二百余年中 ,在浏阳为第一人 ,传为佳话。三十一岁应拔贡试获售 ,与杨毓麟、樊锥、胡元亻炎同科。学术根底深厚 ,与谭嗣同并称“浏阳二杰”。康有为评曰 :“挟高世之才 ,负万夫之勇 ,学奥博而文雄奇 ,思深远而仁质厚 ,以天下为任 ,以救中国为事 ,气猛志锐。”梁启超谓其诗联字字精神活现 ,凄人心脾 ,称之为“唐浏阳”。钱仲联、傅璇琮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 ,认为其诗“重性情 ,慷慨激昂。…  相似文献   

5.
徐琳 《北方论丛》2015,(4):15-18
春秋时期,文学进入到了全面发展和成熟阶段,创作思想亦走上了自觉之路。以《诗。鲁颂》观之,《駉》《有駜》《泮水》《閟宫》四篇皆体现了创作的自觉意识,即创作题材选择的多样、文学表现手法的灵活、作者主体意识的增强。然而,针对这一文学自觉状况,研究《鲁颂》缘起的主流仍囿于义理意义上的解析和阐释,片面引证历代笺注,重视内容的章法,轻视文学观的演变。因此,本文从春秋文学自觉观角度考论《鲁颂》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正> 魏源的经学思想是清代经今文学派的理论重镇,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很大影响,本文拟初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一魏源的经学著作十分宏富,主要有《诗古微》、《书古微》、《董子春秋发微》、《公羊春秋论上下》、《孝经集传》、《礼记别录考》、《易象微》、《大戴礼记微》、《论语类编》、《孟子类编》、《禹贡说》、《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等等。魏源于嘉庆十三年(1808)入泮,十五岁“始究心阳明之学”。进京后,从胡承珙  相似文献   

7.
李鸿渊 《学术探索》2010,(2):116-121
泮池作为孔庙水池的特有型制和专用名称,具有特殊的文化寓意。它是儒家圣地曲阜泮水的象征,也是地方官学的标志。设泮池以蓄水,隐含有希望学子从圣人“乐水”,以水比德中得到启示之意。泮池、泮桥体现了礼制,蕴含鼓励学子跳跃龙门的殷殷之情。泮池中的水绝大多数是活水,这种设计是儒家思想“孔泽流长”的象征。泮池的设置,还增添了孔庙的灵气,优化了整体环境。  相似文献   

8.
墓门风雨正凄然世事沧弔昔贤。宋室邦几余落日。楚江宦辙滞残烟。成仁泮水泰山重。秦祀潭城岳庙联。宿草更寻同母塚。几人忠孝似当年。  相似文献   

9.
说《氓》     
本文在吸收前代训《氓》成果的基础上,对“氓”的读音,“布”的属性以及“靡室劳矣”,“淇则有泮”等句,均提出了新解。  相似文献   

10.
郑杰文 《文史哲》2006,(1):59-65
《墨子》引《诗》与“汉代四家诗”各本相应篇章对校,有40%左右的语句差别、10%以上的字词差别,另外还有名称、章次、句次差别等,这说明在《墨子》成书与流传的战国时期,《诗三百》有多种版本在流传。墨家引《诗》,遵循着“以《诗》为史”和“以《诗》为训”的《诗》学观念,论《诗》时没有“以《诗》为教”的《诗》学观念;这与儒家解《诗》论《诗》时所奉行的“以《诗》为教”的《诗》学观念不同。由此可以看出,与儒家《诗》学观属于孔子开创的“诗教《诗》学系统”不同,墨家引《诗》解《诗》论《诗》所展现出的《诗》学观,应属于传统的“历史《诗》学系统”。  相似文献   

11.
春秋后期的引诗、赋诗、说诗都一度出现高潮,但到后来,引诗、赋诗活动衰落,而说诗风气继续蔓延。这个阶段的引诗、赋诗,在形式上经历了由繁入简的演变,说诗则是由简入繁。引诗带有鲜明的个人特点,赋诗出现审美属性强化的趋势。训诂说诗、义理说诗,以事说诗,是当时说诗的三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新诗是一种"现代性"文体,新诗现代性建设的两大任务是让中国人成为现代人和让中国成为现代强国。诗的题材比体裁更有力量,更能直接促进社会的变革。当下应该重点关注九大类型的诗:校园诗、城市诗、乡土诗、生态诗、旅游诗、爱情诗、打油诗、哲理诗、政治诗。校园诗、城市诗和乡土诗是从地理空间和文化空间角度划分出的诗的题材类型。很多打工诗歌对城市文明怨气太重,城市诗人要热爱城市文明。乡土诗要更重视审美现代性建设,写乡土诗必须以诗人的身份说话。现代爱情诗应该包括抒写人的生物性情感的情色诗和人的心理性情感的情爱诗。适度的理性和智性,更能够让人"诗意地栖居"。政治抒情诗是艺术地表现公民政治情感的语言艺术,需要唤醒公民的政治情感。  相似文献   

13.
房瑞丽 《北方论丛》2012,(1):121-124
相对于齐《诗》、鲁《诗》,《韩诗外传》保存完整。《韩诗外传》的引《诗》与《左传》引《诗》取义、孔门诗教、孟子以意逆志说、《荀子》用《诗》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韩诗外传》的解《诗》与先秦传《诗》方式一脉相承,直接承继先秦《诗》学精神而来。  相似文献   

14.
延水诗情录     
1.延水——诗的激流,宝塔——诗的旗杆,延安——诗的城。 2.诗的城,是时代给予的,是人民给予的,是党中央给予的,是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的诗人自己建造的。 3、诗的城,随时随处都是诗——黑板上,写的诗;街头上,贴的诗;枪托上,刻的诗;口头上,念唸的诗;心头上,想的诗。诗人的笔端下,如蜂酿蜜,如蚕吐丝,如朝霞喷焰,如大江呼啸扬波,奔腾万里。演奏的是时代的主旋律——民族民主革命的诗,拯救祖国的诗,神圣抗战的诗。  相似文献   

15.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8(4):126-129
北岛诗大致可分为青春诗、宣告诗、探索诗、反思诗、自省诗、爱情诗、灵感诗,从中可以感悟北岛的孤独与迷茫以及行走中不断反抗、执著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探索精神,代表着一个特别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诗的建构要求诗必须有意义,诗应该是对生命存在的真理性揭示,这是诗的艺术特质。本文即对李白咏月诗的语言、寓意、幻想等进行剖析,并论述了李白咏月诗在不同时期的哲理表现。  相似文献   

17.
退溪的爱民诗及其批评意义〔韩〕金泰雁一、爱民诗的批评方向退溪诗的作用也是自然诗中所常有的。自然诗既是有感于“欣赏自然”形象化的诗,又具有涵养性情(即正心)的作用。与“欣赏自然”有着密切关系的自然诗能够以“正心”为创作依据而完成创作。在保留下来的退溪诗...  相似文献   

18.
“诗”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的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小说由诗发展而来,而中国小说极少用诗去写,但有以诗入小说的传统。诗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的功能是发展多变的:《三国演义》的诗多用于评论;《水浒传》的诗多用于描写;《金瓶梅》中多用曲辞,多写市井生活;而《红楼梦》中的诗则起着结构小说的重要作用。以诗入小说,是中国小说的独特民族形式。  相似文献   

19.
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以往诗家多从形象思维的角度来议论诗。本文试图立足于逻辑思维,运用现代思维科学、行为科学、系统科学和泛系理论,对诗和诗学进行辩证综合、宏微兼顾的分析研究,但愿能深入本质地认识诗和微型诗,并对诗和微诗的发展及现代化作一篑之助。下面分四部分论述。 一、诗的定义求索 要了解什么是微型诗?微型诗有些什么特性?它对诗学的发展、时代的文明有什么推动作用?首先得明确什么叫  相似文献   

20.
金宝 《理论界》2009,(10):122-123
春秋诗用的方式,按照<左传> <国语>诗用的惯用素语可以分为:言语引诗、礼仪赋;诗、交际解诗、典礼歌诗和评论用诗.春秋的诗用方式对于"诗教"的发展都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关系直接的是言语引诗和交际解诗,这种诗用是以<诗>为品德优劣、行事对错、政治是非、社会治乱的判断参照的,是把<诗>对人物、事物的褒贬当作衡量一切的依据,当作论辩说理的理论依据,其实际就等于是"诗教",是西周礼仪"诗教"和教学"诗教"的外展,是西周"诗教"理论的社会实践.关系颇为间接的是礼仪赋诗和典礼歌诗,这种诗用是以<诗>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工具,藉此表达思想情感和交往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