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是"四书"之一,作为儒学经典对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曾经起过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它所设计的一套较为严密的修身方法影响深远,至今仍有可借鉴的价值.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正确的方法对这套修身模式加以研究,对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应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大学的修身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批判地继承和发扬。这一思想对实现以德治国方略,做到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更好地加强官德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的修身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批判地继承和发扬.这一思想对实现以德治国方略,做到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更好地加强官德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精神有着其特定内涵,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精神对于增强创新活力,塑造科学精神,培育先进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来审视,和谐社会中大学精神的构建应有其固有的向度.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文化把"和"作为人们修身养性的主要内容和追求境界,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构建新型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个人的身心和谐是社会稳定、繁荣发展的基础。保持身心和谐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动力是传统个人修身理念与和谐社会新型自我价值观的有机契合。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其意义在于找到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新途径。《矛盾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矛盾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哲学依据和理论源泉;《矛盾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矛盾论》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儒家学说以为,如何造就完美人格,对于社会的领袖人物与精英人物至关重要。《大学》一书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但这至多只是提供了一种道德原则和实用知识的理论"间架"(朱熹语),如何"填补"和充实这一理论"间架",则是留给后世儒者的任务。南宋真德秀的《大学衍义》和明代邱浚的《大学衍义补》完成了这个任务。这两部书集古代政府行政管理经验之大成,被当时及后世称为"帝王之学",是帝王以及各级官员的必读书。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其意义在于找到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新途径。《矛盾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矛盾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哲学依据和理论源泉;《矛盾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矛盾论》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大学精神有着其特定内涵,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精神对于增强创新活力,塑造科学精神,培育先进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来审视,和谐社会中大学精神的构建应有其固有的向度。  相似文献   

10.
尽管《理想国》有其自身的缺陷,在实际上也不可能实现,但理想国实际上是一幅和谐的政治社会构成图。柏拉图通过追求价值化的善、世俗化的正义、知识化的美德对理想国进行精雕细刻,构建了一个"人间天国"。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一生致力于理想国家的探索和追求,写出了多部伟大的政治哲学著作,提出了许多很有参考价值的治国理念,并设计了经典的理想主义的治国方案,为人类提供了可资借鉴和摹仿的治国之道,也为中国当前和谐社会的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哲学指导。  相似文献   

12.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四点启示:第一,要正视和谐社会矛盾的普遍存在,为正确解决社会矛盾打下基础;第二,要注意分清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认识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依然是和谐社会的主题;第三,要正确认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形式、新特点;第四,要针对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防止非对抗性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矛盾,实现社会的真正和谐。  相似文献   

13.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编纂而成的中华文化传世经典。《论语》中的“学而不厌,学致其道”、“诲人不倦,善竭其才”、“修己安人,君子人格”、“为政以德,讲信修睦”、“尚中贵和,一以贯之”诸方面,集中体现出修身为政之道。在研读《论语》时,应心存敬畏之心,读其书知其为人,力求融会贯通,善于吸取其精华而无求备于一书一人。研读《论语》,对滋润心灵,滋养人格,对确立高校办学理念,领悟高教管理之道,必有助益。  相似文献   

14.
黄宛峰 《南都学坛》2001,21(5):15-18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的核心内容,它给中国知识分子乃至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使中国知识分子产生孤傲不群、刚直峻烈、仗义直言、慷慨赴死等等独立特行之举,在陶冶中国人情操,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统一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将中国知识分子限制在反躬内求、经明行修、读书做官的樊篱之中,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进程。在当代社会,《大学》仍有其合理的成份,它倡导的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对社会的责任感、义务感,修养方法上的层次性,都对当代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四库馆臣提出“四书之《大学》、《中庸》”和“《礼记》之《大学》、《中庸》”两个概念,反映了《大学》、《中庸》与《礼记》的分合作为汉唐——宋明——清三阶段学术转轨标志的事实。经考释可知,“《礼记》之《大学》、《中庸》”属经学范畴,“四书之《大学》、《中庸》”属理学范畴,分属不同的思想体系,有其各自的渊源。  相似文献   

16.
作者详细地分析了明代哲学家李材的《大学》改本 ,并将其与朱子的《大学章句》做了认真比较 :按照朱子的理解 ,则《大学》一书的基本结构应为 :三纲、八目 (经 )———三纲释、八目释 (传 ) ;此“三纲八目”结构成为一种“典型”。此后数百年间 ,人们在阅读、理解《大学》时 ,无不受其影响。李材的《大学》改本则对此有所突破 :李材以其“止修”学说为基础 ,提出了一种以“知止”、“修身”为中心的 ,全新的《大学》义理模式。李材改本为我们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大学》一文提供了新的视角 ,值得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7.
《老子》又名《道德经》,作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老子》一书,洋洋洒洒五千言,言简词略,但其内蕴却独特而又深刻,包含着对人生观、政治观的探讨,其中作者多次提到“水”的概念,她所具有的柔弱、谦虚、安静、无争、处下、利万物的特性,以及作者所构想的安闲舒适、纯朴无争、温馨自然、团结和谐的社会图景,对于我们当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孔子的修身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丰富而完善的修身思想,孔子的修身理论对个人人格的完善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修身思想的内容、目的、方法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试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大学公信力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信力是一个组织发展的社会基础,是社会对一个组织的认可程度.大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的社会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却不断下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应坚守大学理念,弘扬大学精神,勇担大学使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引领社会先进文化,不断提高大学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哲学思想、德治思想、礼治思想和倡导社会公平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价值;孔子的和而不同观、诚信道德观和节约道德观对于当今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可以从《论语》中去汲取智慧,从而去寻找出化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片金钥匙,从而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