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锤炼出鲜明的革命风格,体现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具有的勇于探索的创造精神。 邓小平同志的创造精神是和他的求实态度统一的,即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统一。他不仅坚持了实  相似文献   

2.
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是焦裕禄做人、为官、干事风格的真实写照,是焦裕禄精神的鲜明特征。有没有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是检验党员干部对群众有没有感情的试金石;有没有那股韧劲是检验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度和对人民群众感情深浅的标尺;有没有那股拼劲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党性觉悟高低的指示器。  相似文献   

3.
八二年八、九月间,读了张明吉同志的《谈杨朔散文的不足之处》和刘淮同志的《成就与局限》。此文想谈谈对杨朔散文的一些想法。 那是六十年代初期,曾读过杨朔的散文集《东风第一枝》。读后,印象颇深。他的散文,既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又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确实,他的散文的意境、构思、语言、人物,都浑然融为一体,像一首首优美的诗,很有独特的风格。这在当时的散文里是独树一帜的,也颇为读者喜爱。一幌,若干年过去,偶尔再看杨朔的散文,自然觉得清新、隽永、可喜,也就倍觉他的散文成就是可贵的。  相似文献   

4.
论邓小平革命风格□汪玉奇邓小平是20世纪的历史伟人。尽管他已魂归大海,但他的伟大名字依然在影响着历史的进程———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引中国人民胜利走向新世纪的科学旗帜;他那鲜明而又崇高的革命风格作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和社...  相似文献   

5.
文学艺术的风格是否有阶級性?力揚同志在“詩国土的百花齐放”一文中,对这个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 “我們不能把艺术上的形式和风格问题同阶級立場問題等同起来,认为某一个阶級的作者必須而且只能采用某一种艺术的形式和风格,而另一个阶級的作者必須而且只能采用另外一种。……艺术上的每种形式和风格,不仅被社会各个阶級所利用,同时它們之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还会跨越若干种社会形态而存在。…………这些情况和事例,都說明艺术上的形式和风格,是不可能說它們有什么阶級性的。当我們在討論着艺术上的形式和风格的問題时,是不应該輕率地牵涉到阶級立場問题上去的,……”以上的引文已經可以說明問題了。那就是說,艺术上的形式和风格都是沒有阶級性  相似文献   

6.
画家王乃壮同志是花鸟画领域中很有抱负和创造性的探索者之一。他创作出一批别具风格、很有特色的花鸟画,引起人们的惊喜和注意。运用中国画工具,吸收西洋画技法创作的“水墨粉彩”画,是老画家林风眠所开创的。他承林风眠,但又有新的发展,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现在,经过许多画家的努力,这一流派不仅形成而且千姿百态了,在人物、风景和书籍装帧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它不仅革新和丰富了传统绘画技法,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孙冶方同志,是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在经济科学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崇高的共产主义品质,他的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他那探索真理和坚持真理的勇气,都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他的逝世,是我们学术界的一个很大损失。 为纪念孙冶方同志,仅就他的价值论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1929年7月,邓小平同志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来广西工作,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卓有成效地主持了对俞作柏、李明瑞的统战工作,成功地领导了百色、龙州起义,从而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第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透过这一系列光辉的业绩,我们可以看到青年时代的邓小平那独具特色的工作风格: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9.
罗烽既是卓有成就的小说家,又是激情奔放、独具战斗风格的诗人。罗烽同志的诗歌创作,几乎是与他其它文学体裁的创作同时起步,并贯穿于他的全部创作生涯。甚至在他蒙受冤屈的痛苦岁月里,罗烽同志仍然勤奋写作了一定数量的旧体诗词,只是由于作者当时的境遇,仅有少数几首得以发表。罗烽是以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姿态进入文学创作领域的。由于有党的思想引导,马列主义真理的烛照,因此,他的诗歌没有远离群众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彷徨和消极颓唐,而是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0.
牟世金同志的《(文心雕龙)的总论及其理论体系》一文发表后,笔者和其他同志曾著文发表了一些不同看法。最近牟世金同志又发表了《关于(辨骚)篇的归属问题》一文,认为对他这篇文章的批评,“主要是对拙文中的‘总论’问题提出不同意见,特别是集中在《辨骚》篇的归属上。”这样说是不符合事实的。其实,有关批评文章,涉及到了牟世金同志那篇文章的全部主要论点。就本人那篇文章来说,虽只批评了他的关于“总论”的观点,但不只是讲《辨骚》篇的归属问题,更重要的是批评了他对“原道”、“宗经”及其相互关系的看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近几年来,随着郭沫若研究的全面展开,对他诗歌的研究也有所加强,出现了不少有见解的文章。但探讨他诗歌艺术风格的专论还不多见,而在已发表的文章和著作中谈到这个问题时,看法又不很相同。因此,专就这个问题作些探讨,对估价郭沫若在新诗风格方面的成就,对研究风格学,对推动新诗的发展,都是很有必要的。对郭沫若诗歌的艺术风格,有人说他“既能雄浑豪放,又能绮丽清新”;有人说《女  相似文献   

12.
捧读着陈毅同志遗下的英雄诗章,凝望着他生前和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在一起的照片,止不住激情如火,思潮澎湃。他那身经百战、坚如钢铁的雄伟身躯,仿佛仍高高地站在我们革命大军的前头;他那勤勤恳恳、和蔼可亲的影相,依然如此生气勃勃地活在我们心中。陈毅同志几十年如一日,跟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南征北战,出生入死,顽强奋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建树了不朽的功绩。陈毅同志是中国人民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英勇善战的元帅,同时又是一位革命诗人。他用烈火和  相似文献   

13.
在党的十三次代表大会上,赵紫阳同志作的理论深邃、意义深远的报告,向全国各族人民吹响了坚持全面改革,坚持对外开放,逐步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进军号。秋菊斑烂胜春光,万里无云万里晴。此时此刻,江西的广大群众和干部,都会缅怀二年多前离开我们而谢世的刘俊秀同志。他那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革命风貌,他那亲切敦厚的待人态度,他那凛然正气的坚定立场,他那勤勤恳恳地为开拓农村工作的奋斗精神,都永远留在人  相似文献   

14.
憶刘澍德     
澍德同志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但在我,他的音容笑貌宛然如在目前,似乎他还没有告别人间,而是到远处什么地方度创作假,写他的《归家》的续篇去了。我多么希望再能看到他那清瘦的身影,听到他那豪放的言谈和熟习的东北口音,读到他的新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1932年,朱光潜同志《谈美》初版问世。这本书既反映了在《文艺心理学》中的观点,又“有些处是那部大书所不详的,有的是那里面没有的”,这里有他“自己最重要的理论”。(见朱自清为《谈美》写的序)1980年朱光潜同志《谈美书简》初版问世。这本书既答复了一些求教者的询问,也答复了一些责问。他表示决心“清理一下过去发表过的美学言论,看看其中有哪些是放  相似文献   

16.
1962年我参观了雷锋事迹展览会。雷锋同志为什么对人民会有这样深厚的阶级感情呢?雷锋同志自己写的一篇文章上说:他是因为学习了毛主席的著作,提高了阶级觉悟,对革命有了正确的认识,对人民有了深厚的阶级感情。自那以后,我就下决心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至今,已写出学习心得三百三十九篇,大约三十九万字。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创作这个领域,秦牧同志是专事散文创作的作家。由于他知识渊博、造诣深厚、构制精巧,形成了他独特的散文风格。文化大革命前,他相继出版的散文集《花城》和《潮汐和船》,早就赢得了读者的好评。经过了十年沉默,“四人帮”粉碎了,文学艺术的春天真正来到了。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秦牧同志又象一位辛勤的园丁,在散文创作的领域里,开辟草莱,辛勤耕耘;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而秦牧同志的散文,就象一枝伸出墙头的红杏,春意喧闹,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18.
何其芳同志离开我们五年了。但是,他的声音,精神,流芳人间。他那诅咒黑暗,鞭笞反动,讴歌党和人民,赞美光明,严于剖心自白的诗章,就象一团烈火,依旧在我们的生活中燃烧着,使人灵府朗然,添增生活的勇气,增多奔向“四化”的热力。他写于抗日战争前期的《夜歌》,表现了对新生活的爱和对旧世界的憎。这些诗,词切情真,渲达诗人心海里几经涨落的波涛。诗人曾在《夜歌》(五)中提到他“在想着很多很多的同志”。其中就有王清同志。  相似文献   

19.
读冯契同志《<智慧说三篇>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1994年)冯契同志80岁生日时,我曾给他写过一封信。在信中除了祝贺他的生日外,我特别提到他早年的那篇论文《智慧》(刊于《哲学评论》第10卷第5期,1947年6月),因为我认为他的那篇文章是一篇重要的哲学论文,并且希望能读到他有关这一哲学论题的新作。后来收到他的新作《智慧的探索》,由于各种杂事,而没有能早日读这本书。今年3月9日突然接到华东师大哲学系的电报,告知冯契同志于3月1日病逝。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因为去年12月初,我到上海,还和冯契同志通了电话,但没有抽时间去看他。现在想来,非常后悔,当  相似文献   

20.
李对准的语言风格,杜田材同志在《李准语言风格述评》一文里,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概述和探讨。 一、自然流畅 这主要表现在作家的叙事艺术上。他的叙事,熟谙事情的内部肌理和外在气韵,常能找到一条顺势婉转的线索和俯仰得体的辞藻,“有行云流水之势,无描头画角之态。”读来娓娓动听。他认为,作家《黄河东流去》中关于述说黄河态势的一段文字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