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春红 《理论界》2007,(8):33-34
“八荣八耻”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是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理想人格,表现一定社会和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整体精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我们要把“八荣八耻”作为塑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人格的基本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分析王小锡由于一些人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运行过程看作是“纯经济”的现象,他们不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本质,不懂得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是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一致的。故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单纯地理解为“大把赚钱,...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探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的变化与发展,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论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价值观念变化的现状及问题、建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内在地要求人们的人格也发生相应转变,因而就必然有一个人格塑造间题。如果人的各方面还束缚在旧体制中,人格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要求存在脱节、失衡和矛盾现象,就会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生扭曲。在校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将直接投身于祖国的经济建设行列,担负着为中华腾飞而奋斗的历史责任。因此,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就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人才培养的一项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将要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不发展市场经济,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不可能;发展市场经济不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便会抹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由社会主义道路滑向资本主义道路。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条根本原则”和“两个基本点”。两条根本原则是:“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1页。下引此书只注页数)如何正确把握这两条根本原则,邓小平同志指出,关键在于坚持两个基本点:“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相似文献   

6.
坚持党报的性质不动摇──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考王明宏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明确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又把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具体化,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7.
作者首先论述市场经济不是中性事物;市场经济是一定的经济关系,但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经济制度,它是与各种特殊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接着分析了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结合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木制度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文章认为,市场经济交换原则与社会主义本质利益关系是存在矛盾的,基本是对立的。解决矛盾实现两者有机结合的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与按劳分配原则之间的关系,把商品等价交换关系转换为等量劳动交换。最后作者提出了通过“两个过程”解决这一矛盾,使市场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健 《天府新论》2004,23(2):26-2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交换关系有三个基本类型 :个人之间的关系、企业之间的关系和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其中 ,前两类是一般市场经济中共有的 ,遵守等价交换原则 ;而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有 ,直接规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本质 ,遵守的是等量劳动交换原则  相似文献   

9.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人是最重要、最活跃,也是最基本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而人这一要素积极作用的发挥,又要取决于各级领导班子。因为,一方面,各级各类领导班子一般来说是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与民族法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宗金 《天府新论》1996,(3):35-39,61
市场经济与民族法制建设吴宗金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法制经设的基本原则中国的改革开放,拉开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序幕。党的十四大,确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实际上说明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判断和重要目的。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正义是规范人们交往行为的根本伦理原则,市场经济发展应遵循正义原则。马克思指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交换实质是劳动交换,应以劳动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马克思商品理论说明了商品交换正义的实质是正义的劳动交换,劳动正义是市场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伦理实质,是超越市场逻辑的根本伦理依据,是节制资本逻辑的基本价值遵循,劳动正义就是建设人民共同富裕市场经济体制的伦理基石。  相似文献   

12.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时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的利益,执政为民的本质内涵及其时代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的内在的本质要求.展示党执政为民的光荣形象,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以强化法治为基础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努力创造一个"学习型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聂志红 《理论界》2008,(8):30-31
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出发,建立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系统联系。科学发展观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发展中国的首要地位,明确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与原则,规定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方法,是指导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秦楼月 《兰州学刊》2007,(12):40-42
文章在分析和谐社会、公有制和市场经济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从公有制方面进行调节使其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奠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从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入手使其反映和体现公有制的本质,奠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进而使这两个方面形成一种动态的、协调的新型关系,有效的实现两者的有机兼容,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提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号召对我国的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更多地用法律手段来调整经济关系,规范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发展;需要用法律手段来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安定,以巩固和发展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毫无疑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会冲击各种传统的观念,包括社会实践中犯罪观的变化。在确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犯罪观的时候,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大胆地破除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影响而形成的某些犯罪观念。本文就此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理论的、历史的、综合的角度,分四个部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了高度概括的论述。第一部分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总题目出发,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渊源、过程和阶段。第二部分把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作为基础,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五大支柱,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描绘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第三部分概括了改革的主要历程和基本经验,评估了改革的现状,提出了今后改革的方向和任务。第四部分从改革与发展的关系立论,阐述了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推进与经济体制相关的其他体制的改革、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党政机关的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章最后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做了一个包括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制度文明建设三方面内容的概括。  相似文献   

17.
对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察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有其客现必然性。随着这一转变的实现,在物质文明建设及思想文明建设方面它给我们带来了各种好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生产盲目性和生产过剩现象恶性发展;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失业增多与贫富分化加剧;拜金主义思想和社会腐化现象回潮。所以,运用市场机制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能否最终取得胜利,还有待于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的刀,它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些必要的条件;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运行所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应当有所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相似文献   

18.
聂月岩 《学术界》2012,(12):5-13,284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由之路,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19.
自治作为人类理性追求社会优化的一种努力 ,本质上是对社会良性运动机制的一种积极探索。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目标的确立 ,表现出与社会自治观念的某种契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 ,更为社会自治观念奠定了经济认识基础 ;社会自治发展的第一阶段———社会自治 ,适应于市场经济和产权社会化的社会主义社会。或者说 ,在市场经济和产权社会化的社会主义社会可采用市民社会自治的形式 ;市民社会自治是社会现代化和政治现代化的标志 ,当社会由集权时代进入以分权为特征的转型时期 ,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体制的基本要求是政府小型效能化 ,即要求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政治体制和社会自治体制  相似文献   

20.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区域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任务,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区域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原则,比较效益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国家经济安全原则,科技兴农原则和生态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