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学交往德育模式是在交往德育理论指导下,依据德育过程的规律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大学德育程序及其方法体系。高校应通过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环境、建立"个人成长导师制"的制度环境以及构建"回归生活世界"的实践环境,为大学交往德育模式的实施提供环境保障;通过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育情境、"回归生活世界"的生活交往情境以及"互动合作"的主题活动情境,为大学交往德育模式创设情境模式。并通过讨论教育法、生活交流教育法、熏陶感染教育法以及生活实践互动法等方法推进大学交往德育模式的实施,从而实现大学交往德育从理论到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交往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包括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 ,体现着主体间性的交互作用。当前的大学德育仍然是一种知性德育 ,强调道德理性 ,缺乏真正的交往 ,导致了德育的弱效。由知性德育向交往德育转变 ,应成为大学德育创新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3.
交往德育论是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依据构建的新的德育论,本文立足于交往德育论的角度,概括论述了交往德育论的概念,实质,重点阐述交往德育论中“交往”对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导师育人功能的提升所具有的现实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世界是一个高度开放的世界,大学德育必然面临新的变革。这要求我们面向世界,用世界眼光重新审视大学德育,制定开放型的发展战略。大学德育要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应对来自世界的方方面面的挑战。如要更新观念,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确立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价值取向。在德育目标预设上应增加新要求,培养有全球眼光、关注人类共同命运、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在内容上应有新拓展,应增加公民意识、全球意识、生命伦理等教育内容。在方法上应有新创造,可采取在交往活动、情景化模式、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德性是在教育活动与交往中形成和发展的,生生交往是大学生德性发展的背景和条件。生生德育交往具有平等性、渗透性、渐进性、隐蔽性。高校德育要发挥促进大学生德性发展完善的功能,就必须在重视师生交往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生生交往,从而建立走进生活、交往与实践肾密结合的德育新机制。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构建的交往行为理论以达成主体间相互理解与一致为目标,强调主体间的对话与沟通,并把生活世界作为交往进行的预设背景。交往视域中的高校德育是高校教育者主体与受教育者主体之间以德育话语为媒介、通过平等自由对话、经由相互理解与解释而达成一致的交往行为。经由交往的新视域对高校德育进行的全新阐释,我们可以获得以下有益启示:尊重受教育者的话语权、贴近生活世界和重视交往成为高校德育超越当下困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德性是在教育活动与交往中形成和发展的,生生交往是大学生德性发展的背景和条件.生生德育交往具有平等性、渗透性、渐进性、隐蔽性.高校德育要发挥促进大学生德性发展完善的功能,就必须在重视师生交往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生生交往,从而建立走进生活、交往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德育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指导下,文章将“交往”引入德育研究的视阈中,认为高校德育是提升大学生生命质量的精神交往,借鉴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尝试提出了高校交往德育模式,并着重阐述了模式运行的四个原则:主体间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平等对话原则;互动交融原则。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指导下,文章将"交往"引入德育研究的视阈中,认为高校德育是提升大学生生命质量的精神交往,借鉴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尝试提出了高校交往德育模式,并着重阐述了模式运行的四个原则主体间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平等对话原则;互动交融原则.  相似文献   

10.
交往问题是普遍关注的新视点。师生交往是有效教学的基本条件。成功的德育教学离不开师生交往 ,正确的师生交往将进一步促进德育教学。正确师生交往的含义是多层面的。正确的师生交往应当遵循多重交换的原则 ,应当调动课堂内外相互衔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德育契合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德育之契合点,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德育教师作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要努力寻求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契合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于高校德育教学之中;学生辅导员、担任其它课程的各科教师等也要善于搞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德育之契合,寓心理健康教育于高校教学和德育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环境的作用机制分析与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德育环境与人、环境与高校德育系统、高校德育环境与大学生成才关系的基础上 ,深入地分析了高校德育环境对德育工作的作用机制 ,提出了构建高校德育环境作用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直面网络文化挑战的高校德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文化应是高校德育所在的德育生态系统的一个构成部分。网络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强势文化。它的兴起既给高校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又为高校德育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强势文化。在我国,网络文化仅仅是高校德育所在的德育生态系统的一个构成部分。它的兴起给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高校德育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需要。探讨了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目前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影响当前大学生道德素质状况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道德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大学生道德水准下降 ,价值取向多元化 ,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本文从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与困境入手 ,在分析道德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的基础上 ,试图改变当前大学道德教育现状 ,探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理念、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关系着21世纪中国的面貌。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时期,毛泽东德育思想中的人生价值观、政治道德观、教育观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道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虚拟社会的主力军,其网络道德问题尤为突出。高校应加强对此问题的重视,认真梳理并研究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经梳理和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存在认知偏差、情感冷漠、行为失范等问题。高校德育应明确网络德育内容,创新网络德育方法,拓宽网络德育途径,以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和引导,帮助其养成科学、文明上网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