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到的见地深切的会心--厨川白村为何会得到鲁迅的赞赏和肯定贵州省黔东南教育学院袁荻涌在鲁迅评论过的日本作家中,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1880~1923年)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位。早在1924年,鲁迅就将厨川白村的文艺论著《苦闷的象征》翻译成中文,介绍给中...  相似文献   

2.
厨川白村的传世名著《苦闷的象征》(以下简称《苦》),是日本现代文艺心理学的开山之作。它与西方的心理学、哲学、美学有着明显继承关系,但不是简单的承袭,而是进行了改造和融铸,形成了独到的见解。本文意在理清《苦》与西方文化思潮的具体关系,希望厨川对西方文化的态度能给我们某些启发。  没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就不会有《苦》,这并非夸大其词。《苦》不仅多次提及精神分析心理学,而且在揭示人间苦和文艺的关系时,先引用介绍它,作为自己的理论铺垫,甚至整个论述过程始终未脱离它。厨川主要接受、吸收了精神分析心…  相似文献   

3.
就厨川白村研究而言,目前中国和日本学界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用"现象"与"本体"来加以归纳.一般认为前者的研究与比较文学有关,后者的研究与国别文学有关.在我看来尽管它们研究的内容不同,但背后都有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和方法论,而且是可以融合打通的.  相似文献   

4.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专门研究日本的著作。在《日本国志》中,黄遵宪较系统地阐发了“以法治国”的思想,第一次将西方的“法治”概念引入中国,从而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主张实行近代法治的思想家。本文通过对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法治思想的梳理和研究,探讨黄遵宪法治思想在中国法律近代化中特殊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以岩本善治与北村透谷为中心,探究日本近代恋爱的源头.二人于明治20年代以女性杂志《女学杂志》为园地,旗帜鲜明地发表近代恋爱论.岩本善治认为灵魂是恋爱不可缺少的要素,这与他信仰基督教有系.北村透谷“灵肉分离二元论”思考法和精神高于肉体的观点,与岩本善治宣扬的观点相一致,二人好似车之两轮,为形成和普及重视精神性的近代神圣恋爱观而勇往直前.岩本善治与北村透谷的恋爱论对白桦派骁将志贺直哉的文学创作产生过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史研究的新视野──评西村成雄《中国的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王桧林,朱汉国一、“革命”观念的转换与“国家”概念的提出西村氏是近年来日本学术界很有影响的一位中国现代史专家。80年代以来,他相继出版了《中国近代东北地域史研究》、《中国民主与自由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吴振华 《阅江学刊》2014,(2):120-129
李白《秋浦歌》与王维《辋川集》是天宝后期创作的表现江南秋浦胜境和北方蓝田辋川佳境的两组山水诗。尽管王、李二人没有交往唱和,也没有受到对方的影响,但两组诗还是存在相同之处:它们都继承了南朝大谢、小谢山水诗的艺术传统,运用五绝组诗描写山水景物。《秋浦歌》《辋川集》的差异主要是:李白重主观抒情,王维重客观描摹;李白受民歌影响,追求“诗中有人”,王维则受佛禅影响,追求“诗中有画”、“诗中有禅”。  相似文献   

8.
《雪国》赞扬“女性的生命”,艺伎被塑造成清洁美人,并有着良好的审美情趣。驹子不是一个积极的行动者,而是一个映入有怜悯之心的受众眼中的女子,她没有近代特色的自我,她对岛村的爱再炽烈,也还是一个古典女性。就女性的爱而言,川端有着无际的梦。他笔下的男主人公往往从女主人公那里得到了更深的爱。驹子向具有纯粹感性的率真者投注了生命,她明知这一切是徒劳的,却依然热衷于“无偿”行为。川端认为,驹子越是如此,越能提高关的纯度。《雪国》利用这种美的力学,吸引了读者。川端将美的力学引至优美纤细、充满生命力的感动之中,构造出洗练的唯美世界。  相似文献   

9.
《周易》中的“贞”字,最初学者依据《易传》和《尔雅》把其释为“正”或“定”。近代以来,随着对殷墟甲骨的考证研究,有学者认为《周易》和殷墟卜辞一样,都是卜筮的产物,并根据《说文》把“贞”训为“卜问”。但通过对殷墟卜辞命辞语气的考察发现,“贞”训为“卜问”解释不通,而释为“正”或“定”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提出,王韬是近代中国研究法国史的先驱之一。在他众多的史著中,法国史研究成果占了相当的比例,其中尤以《法国志略》与《普法战纪》为代表作。这两部著作无论从体例、内容、评析来看,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成为近代中国人乃至日本人了解世界的窗口之一。王韬治法国史绝非单纯为学术目的,而是始终为他的“振兴中国”这一宏旨服务的,从其“变法自强”的改良主义思想的形成轨迹来看,他的法国史研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商业技术设施的发展变化》通过专家鉴定李建平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项目中的青年项目《近代中国商业技术设施的发展变化》于1992年立项,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齐大芝同志任课题组长并承担了主要研究工作。长期以来,关于中国近代商业技术设施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思想史学科是“五四”以后随着中国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此前的思想史主要包涵在经学史、学案史或学术史之中。比如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于近代思想史多有论述,但不以“思想史”命名。比较早以“思想史”命名的思想史著作是梁启超的《先秦政治思想史》(1923年),而比较早以“思想史”命名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著作则是郭湛波的《近五十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于1994年9月出版了魏义霞副教授著的《中国近代哲学的宏观透视》(以下简称《透视》),这是一本研究中国近代哲学具有新见的力著,该书的出版将对中国近代哲学这一领域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近代哲学一直是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近年虽然出现了一批有关这方面研究的优秀成果,但是这些论文和专著大都是对某个人物思想的具体研究,宏观性的综论不多.《透视》一书在全面论述中国近代哲学方面作出了第一次尝试,它打破了研究中国近代哲学只限于具体人物的思想界限,从整体上对中国近代哲学作宏观把握…  相似文献   

14.
日本当代文学研究的新收获——读《日本当代文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李均洋出席学术会议或在大学授课,同行之间常有这么一种说法,日本文学研究是“中间多,两头少”,即研究近世特别是研究近代的多,研究古代和当代的少。没有具体统计论文和专著,但这似乎是一...  相似文献   

15.
一、堂厨公使酒库之印 1982年9月,在依兰县迎兰公社永和大队屯北一里许出土。现藏于依兰县文物管理所。印为铜质,方形,其边长5.9厘米,厚1.7厘米,重975克。扁方柱状形钮,钮宽3.3厘米、厚1.4厘米,高2.5厘米。通高4.2厘米。钮端阴刻楷书“上”字,以示印文方向。印文为阳刻九叠篆书:“堂厨公使酒库之印”八字。印背无刻款。印身左侧凿阴刻楷书:“堂厨公使酒库之印”、印文布局紧凑,字体古朴猷劲。唯印背、印侧工艺处理略显粗疏。“弄狗厨印”之发现,标明秦代已有“弄狗厨”之设。到宋代时,“堂厨”,“酒库”官衙已见端倪。《宋史·职官二》载:“三省、枢密院激赏库。三省、枢密院激赏酒库。监官各二人。初以武臣,嘉泰末,始易以选人。二库并因绍兴用兵,  相似文献   

16.
夏目漱石的名篇《门》(1910),在文学神髓上是称名日本近代文坛的“爱情三部曲”的第三部。寓意深长的《门》里的主人公野中宗助和阿米以生命铸就的恋爱,被外在伦理意识判为“罪过”,二人因此声名狼藉,遭到现实规范的残酷惩罚。二人被迫息交绝游,远离社会,忍受负“罪”心理的折磨。原本生性明朗蓬勃的宗助,由此对人生失去了理想与自信。  相似文献   

17.
一、近代经济学的荒废近代经济学,随着六十年代的迅速发展,已彻底改变了性质。这是因为近代经济学已完成了“制度化”。由于佐和隆光按照广重彻《科学的社会史》的观点,采用了“制度化”概念,并用“制度化”概念精辟地抓住了近代经济学的根本性质,所以,有必要先说明一下“制度化”概念。广重彻在《科学的社会史》中指出:“这里所说的‘制度化’,是由institutionalization译过来的。institution这个在欧洲极为普通的词汇,指的是已确立的事物,特别指在人  相似文献   

18.
关于《易经》西传的时问,现有学术界的观点认为是在18世纪。本文从有关资料的分析推测中,提出了《易经》西传的时间大大早于18世纪。在近代以前,甚至古希腊时期,都有这种文化传入的痕迹。文章进一步论述了提出“近代以前易学西传”假说的文化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朱颖 《日本研究》2003,(2):60-66
川端康成是二十世纪国际文学界名人 ,196 8年成为日本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我国自 1981年第一次出版川端康成的《雪国》和《古都》中译本 ,到 1996年出版《川端康成文集》(全十卷 )。历时十余年间风雨 ,说明川端康成文学已突破某些禁锢。但是在川端康成文学的研究中还存在许多困惑 ,总觉得川端文学是个谜 ,有的则对川端文学中的性爱心理描写颇有微词 ,如 1999年某出版社推出世界百部书时 ,编者在序言中说 ,川端文学中“另一类表现病态的性爱心理 ,带有比较浓厚的颓废色彩。”“许多作品甚至把那些污秽、丑恶、违背人伦的行为当作艺…  相似文献   

20.
覃方明 《社会理论》2006,(1):170-201
中国人在近代早期翻译西方经典时,有意无意地将其中的术语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其中最有趣的例子之一就是将“言”译为“道”。例如中文本圣经《新约·约翰福音》的起首至今仍然是:“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