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国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在全民所有制内部各企业和经济组织之间进行交换时,是否具有商品交换的性质,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其理由是: 国营企业既是全民所有制的一个生产单位,同时也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生产资料和产品的所有权虽然属于国家,但直接占有、使用和进行经营管理的,却是一个个国营企业。这些企业的主人,是联合起来的劳动者,而不是资本家或小生产者,因而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不存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矛盾和对抗。但是,由于  相似文献   

2.
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物资储备林文益一、社会产品储备的一般理论分析在单一的经济过程中,生产总是起点,消费为终点,而交换和分配则是承担不同的经济职能的中介。然而,除开劳务产品这种随供即逝的服务外,物质产品一般不是生产出来后就立即进入消费的。当其生产出...  相似文献   

3.
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能不搞清商品的定义.而目前流行的有关见解,我认为是不确切、不科学的.如有些书上说:商品就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这种观点首先就难以解释.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前后,人们偶然交换的产品并不是为了交换才生产的,那是原始人为了自身的消费而生产的.可是,能说这些经过交换的产品不是商品吗?  相似文献   

4.
关于国营企业生产的生产資料是否商品的問題,在討論中意見分歧,目前主要有下面两种对立的意見。第一种意見:認为国营企业生产的生产資料是商品。他們的主要根据是:在实行經济核算的条件下,生产資料在国营企业內部流通还必須通过合同和买卖形式,即还需要计价、付款。因此,他們断定在国內流通的国营企业生产的生产資料是商品。第二种意見:認为国营企业生产的生产資料,在国內流通虽然还要計价、付款,经过“买卖”形式,但本貭上已不是商品,仅仅保持着商品的形式(或外壳)。他們的主要理由是:国营企业內部的产品調撥,并不轉移产品的所有权,計价、付款只是为了計算企业的盈亏。因此,他們断定国内流通的生产資料,本  相似文献   

5.
我在“国营企业生产的生产资料仍是商品”一文中(见本刊今年第二期),认为国营企业生产的生产资料仍属于商品性质,不过,在商品特性上有了局部的质变,这集中表现在它在有计划的交换中并不改变所有权。现在我想继续探讨一下国营企业生产的生产资料是否具有价值和价值规律在这里起什么作用的问题。国营企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具有价值国营企业所生产的生产资料是否具有价值呢?依我看,它既是商品,就必然具有价  相似文献   

6.
这一期我們发表了姜鐸、曉亮、苏杏元、兩田、徐日清、胡梯云等同志論述关于商品生产的文章,他們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商品生产的原因、商品的概念、国营企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和国营企业工人購买的消費品是否商品、以及商品的消亡等問题的看法,是有分歧的。关于我国当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姜鐸認为主要是两种社会主义所有制,但这不是唯一的原因。他認为在两种所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分工和按劳分配制度同样是商品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原因,而生产力水平是通过两种社会主义所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起作用,不是商品生产存在的直接原因。曉亮認为社会分工和不同的所有者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按劳分配則不是,胡梯云認为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是生产力水平,而不能仅归結为两种所有制,他也反对把按劳分配和社会分工作为商品生产的原因。关于国营企业生产的生产资料是否商品的問題,徐日清認为要解决这个問題,首先要看这些生产资料是否进入交換。他認为国营企业内部調撥的生产资料是一种計划性更高的交换、在交換过程中,这些生产资料没有改变所有权,仅是商品特性上局部的质变,而不是全都质变,因此就其整体来說,仍是商品。姜鐸則認为国营企业内部調撥的产品虽然要計价甚至撥款,但本质上已不是商品,仅仅是保持了商品的形式。蹺亮認为国营企业之間的“商品貨币关系”已不是真正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換关系,国营企业之間的产品調撥,因为不改換所有权,只改变管理者和使用者,因而不是普通所指的商品了。关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中的工人用貨币工資購买的消費品是否商品的問題,雨田提出了与駱耕漠(見《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和价值問题》一書)不同的看法,認为工人用貨币工资購买消費品,是等量劳动的交換,消費品在交換中轉化为价值,因此仍是商品。曉亮認为不但国营企业的职工購买消費品不是真正的商品交换关系,而且国营企业、人民公社(合作社)通过社会主义商业机构和职工、社員之間所发生的商品貨币关系,都不是真正的商品交换关系。关于商品生产的消亡問题,姜鐸認为我国商品的縮小和消亡,是和人民公社从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的过渡紧密結合着的,全面的全民所有制的实現,将成为我国商品生产从发展到消亡的轉折点。同时,我国商品的縮小和消亡,也将与按劳分配的逐步缩小、按需分配的逐步扩大紧密地結合着。此外,他还認为在共产主义初期,一部分高級消費品和新产品保留商品形式是可以允許的。曉亮認为在实現全面的全民所有制以后,国营企业内部的产品調撥和消費品的分配这种不完全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还会保留和发展一个时期;而真正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会随着全面的全民所有制的形成而逐渐消亡。雨田則認为只有到了不仅生产資料完全公有,而且消費品也完全公有,不仅劳动是集体,而且消費也集体时,才能使个人劳动完全社会化,才能完全消除商品生产。我們認为,对于上述問题,既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就有展开討論的必要,以便取得正确的認識。我們欢迎对这些問题有兴趣的同志,积极参加爭論。关于价值規律問題,我們亦希望能同时展开討論。  相似文献   

7.
商品是市场经济理论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商品定义是否科学,对理论与实践的影响甚大。在现行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多数教本把商品表述为:“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我认为,这一定义存在三个问题:一、未能揭示出商品本身具有的属性。“劳动产品”前的“为交换而生产”限制词是说明这一劳动产品具有不同于其它劳动产品的“特有属性”,但并非这类劳动产品所“固有”,而是这类劳动产品以外的生产者的思想动机。二、生产者具有“为交换而生产”的思想动机时,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称为商品,否则称为产品。而生产者的这一思想动机是属于意识范畴的。三、由于“为交换而生产”的思想动机往往产生于产品形成之前,按常规,先有“为交换面生产”的动机,后建  相似文献   

8.
市场是反映国民经济的一个侧面,但在一定意义上讲,又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建国三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是随着国民经济的起落而变化的,其中有不少经验教训值得吸取。根据历史经验,结合现实情况,我们觉得有这么五个问题值得探讨。一、承认不承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应当不应当发展商品生产、扩大商品交换? 这个问题争论的核心是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内部调拨的产品是不是商品?我们认为,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虽是公有制的企业,但它们的产品生产和交换仍然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这不仅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阶段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生产是进行交换的产品生产,产品的价值是由生产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所决定的,产品交换实行的是等量劳动交  相似文献   

9.
一究竟什么是商品我认为凡是为了出卖为了交换的一切劳动产品都是商品,或者说通过买卖、通过交换而转移使用价值的产品都是商品.马克思曾经指出:"……能同别的生产品交换的一切产品都是商品."恩格斯也曾经指出:"……商品是在私人生产者所组成的社会内被生产出来的物品,私人生产者以私人的打算,来生产这些商品,而把它们与别的商品进行交换."可是,只在这些生产品,不是为生产者本身消费而生产,而是为他人消费即是说为  相似文献   

10.
一、人口与经济的循环运动人口是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主体,是一切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的基础。人口与经济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人口与经济都是发展变化的因素。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这两种因素就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而这种运动又由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表现为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循环运动,而不是互不干涉的平行直线运动。  相似文献   

11.
争鸣与信息     
我国僵化体制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我国原有经济体制模式是照搬苏联的,孙冶方、刘国光等同志都认为这种僵化的体制模式是在自然经济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王琢在《社会科学战线》今年第2期发表文章认为,僵化体制模式的理论基础不是“自然经济论”,而是产品经济论。把产品生产的计划经济模式搬到社会主义阶段来,把产品经济论奉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金科玉律,起决定作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出发点的选择我国经济理论界对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二个完全不同的出发点:一种意见认为,城市土地是劳动产品,可以用来交换,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这就是所谓的“商品论”。因此,他们把城市土地的所谓“价值”作为城市土地价格和有偿他用的物质基础;另一种观点认为,城市土地不是劳动的产品,它本身没有价值,不能买卖,不是商品,而只是一种经济资源,但是附着于土地上的土地资本是商品。于是,城市土地租金就成为城市土地价格和有偿使用的物质基础。这种对城市土地的经济属性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二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和结论。要正确认识城市土地的经济属性,关键在于土地物质和土地资本的科学区分。  相似文献   

13.
论商品意识     
商品意识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在意识领域的反映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经济领域内出现的商品生产和交换,必然在意识领域引起反映。就广义上说,这种反映既包括高层次的、关于商品经济的各种理论;又包括较低层次的,即广大群众日常的、不定型的关于商品经济活动的感情、习惯、信念等心理状态。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着的。我们在本文中考察商品意识,着眼点是研究商品生产和交换在广大群众的心理状态中发生何种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在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又将发生些什么作用。因此,我们这里研究的商品意识是狭义的,即广大群众日常的关于商品经济活动的感情、习惯、信念等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一、所有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产品的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所有制,表面上看,是人对物的关系,而实际上,是指生产过程中围绕生产资料的归属、占有、支配、处置等问题而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所有制所反映的这种人与人的关系,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的关系以及商品经济及其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问题,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社会主义理沦与实际问题。一百多年来它一直缠绕着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工作者。我国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问题上获得了重大的、新的发展,但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仍存在着较大的理论认识上的分歧,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辨明是非。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的总称。有人认为,有商品交换,就是商品经济。其实,商品交换先于商品生产而产生。在最初的偶然的、个别的商品交换中,商品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商品,它不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这时还没有商品生产,谈不上商品经济,只有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是个人或集体对其在科学、技术、文化等精神领域创造的产品即精神财富享有的所有权。这种财富的表现形式就是知识或思想,而不是物质财富。脑力劳动者则是这种精神财富的生产者,他们生产的产品就是科学发明、工业设计、文学艺术和理论著作以及工业产品的外观设计等,这些产品所包含的价值又与物质财富不同,是难以用数量和金钱来计算的。  相似文献   

17.
一、交换是商品经济循环的决定性阶段 长期以来,论及交换与生产的关系,人们总是用生产决定交换,交换对生产也有反作用来加以解释,从最一般的理论抽象看,这种观点无疑是有道理的,但若把交换纳入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中加以具体考察,就显得过于简单,有失精确了,它不能准确地揭示交换在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特别是商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自然经济中,一方面,占统治地位的自然分工与社会分工相排斥,使交换行为本身的存在和发展失去分工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自成体系、自我服务的生产模式,使社会可供交  相似文献   

18.
目前,许多“厂办集体”仅表面上与主办国营企业挂两个牌子,而实际是混岗作业,无法划清全民与集体两种所有制的经济界线。实践证明,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厂办集体”,也不利于主办国营企业的发展。“厂办集体”职工,无论干与不干,干好、干多,按月照领工资分文不少。“厂办集体”只盈不亏,而主办国营企业则增加了负担,有的甚至发生了亏损,这无疑是从经济上侵占了主办国营企业。国营工业固然有责任要“扶上马,再送一程’,但应当贯彻“扶而不包”的原则,让“厂办集  相似文献   

19.
易炼红 《云梦学刊》2011,32(4):59-60
在人类社会,当出现产品生产,继之产品通过市场进行交换后,生产、消费、交换便互为作用、互为因果,成为经济社会前行与发展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了。马克思主义认为,消费是经济体系中同生产、交换、分配并列的"经济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生产效率理论演进及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宇 《天府新论》2008,56(1):43-48
当我们将效率概念应用于一个特定企业的时候,所要研究的问题是该企业是否利用一定的生产资源生产出了最大的产出,这种效率被称之为"生产效率"或者"技术效率".在组织管理和技术层面上,生产效率问题体现为,在给定一个投入集合的约束下,企业是否达到最大产出的问题.在过剩经济条件下,未来企业(厂商)生产理论中生产效率的有效水平是由外部市场中消费者的选择效率来决定的.只有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选择效率提高以后,企业产品通过交换环节完成价值的实现,才能保证企业内部的生产高效率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