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日本文学史研究的新视角──读叶渭渠新著《日本古代文学思潮史》洪蓝在日本,研究日本文学史的专著很多,研究日本文学思潮史的专著则屈指可数。在我国日本文学研究界,发表过日本文学史专著有若干部,但日本文学思潮史研究专著,惟叶著《日本古代文学思潮史》(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2.
文学思潮的功能可分为两层一是在文学活动系统内的文学功能一是在文化系统内的文化功能.在文学活动系统中,文学思潮在观念层面上对参与文学活动的个体产生沟通、组织、同化或激化的作用,并促进群体性文学实践的形成、扩大与演变.而其与已有文学观念、文学思潮的矛盾张力,则直接或间接地推动文学的变革和发展.在文化系统中,文学思潮作为一定文化思潮的"自我意识"和"镜子",揭示了其所属文化的特质并借此促进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评"奉还版籍"苏州铁道师范学院阮廷贵"奉还版籍"是日本明治维新运动中的重大事件,但国内日本史研究中对这一问题似未引起足够重视。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奉还版籍"的动因、性质、历史作用和深远影响予以评析,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1868年12月(旧历,下同)间...  相似文献   

4.
文学思潮的基本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型研究是一种假定性很强的"特殊属性识别",研究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论述需要而设定不同的标准将对象分类.文学思潮当然也可以按照不同的原则进行分类研究.不过,作为文学思潮理论体系建构需要的基本类型划分不是一般的分类研究,其任务是应该尽量找到与文学思潮本质特征相一致的逻辑分类原则,区分出具有"原型"意义的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5.
《左传》为古代史学树立的范例陈其泰通观先秦史学的发展,从《春秋》到《左传》,实是经历了由只具历史著作的雏形到出现内容丰富翔实的著作这样巨大的飞跃。《春秋》虽然开创了私人著史的传统,并第一次用"史义"来统帅"史事"、"史文",因而影响深远,但它记载极其...  相似文献   

6.
法照与敦煌文学施萍婷大约是1988年,我因为要写《敦煌净土变研究》,读了一下日本冢本善隆博士的《中国净土教史研究》,对他引用的一段"写经题记"发生了兴趣。这段所谓的"写经题记"出自许国霖先生的《敦煌石室写经题记》中的北图藏秋字97号。由于冢本先生只说...  相似文献   

7.
沙先一 《阅江学刊》2010,(4):103-106
"选本学"是中国古代"书写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特有的一种建构方式。作为选本批评的一种,所谓"选词",是指根据一定的需要和意图,有意识地选取词家、词作汇集成书。清代选词学的成就较为突出,对清词流派的形成、清代词学的建构具有重要的价值。探讨清代选词学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清代选词学的选源和选则;二是清代选词学与清代词史建构的关系;三是清代选词学与清代词学理论建构的关系。总之,通过对清代选词学的系统研究,可以深入地认识清代词学的建构及中国古代选学批评。同时,20世纪以来人们接受的"词史",最初在相当程度上是清代的"选词学"提供的。因此,以清代"选词学"研究为基础和起点,进而回溯唐五代至清以前的选词学,不失为一条扎实的学术路径,有利于梳理古代"选词学"从早期的音乐文学立场逐渐向文本文学立场的转移,有助于更切实地阐释音乐文学向文本文学蜕变的历史走向,也有助于对古代"文学史"的建构方式予以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2009年7月31日,以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叶渭渠先生的八十寿辰为契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会议--"叶渭渠日本文化研究研讨会",并以此庆祝叶先生的新著<日本文化通史>、<日本文学思潮史>、<日本小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出版.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外灌”和“内引”东方朔认为,在理论上,市场经济与道德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寻求其联系与整合可以借由"外灌"和"内引"两种路径。时下不少论著中存在这样一种倾向,认为研究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便是将一种"既成的"伦理学理论应用于市场经营...  相似文献   

10.
王文锋 《社科纵横》2012,(7):106-108
现代美国的社会变化是鲁滨逊"新史学"思想产生的土壤。其史学观点之"新"突出表现在:应当大大开扩历史研究的范围;必须引进和借鉴其他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历史;历史研究应当追求实用价值;应当用进化论来考察历史。鲁滨逊的"新史学"思想突破了西方传统史学裹足不前的陈旧樊篱,顺应了西方史学史发展的整体趋势。但他把进化论视作"新史学许多重要方面的基石"却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1.
日本无赖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学思潮。它是日本战败的产物,也是战后日本最早出现的有代表性的文学思潮。 这一文学思潮兴起的时代背景是:日本战败,从昔日称霸一时的“皇国”而沦为被占领国,列岛一派衰败景象,政治、经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中国文学思潮是交织于东西方文化双重网络系统里抗争这样的背景下接受着历史的选择,并步履维艰地前进在坎坷的道路上的。她在多重变奏的主旋律中历经了“从表现人生到政治认同”、“民族民间文学复归”、“幼稚与狂热交织”的流变过程。文章以“今天”为视角来观照现代中国文学思潮的发展轨迹,在对文学史料进行重新整理、构建与阐释之后,从文学观念、价值取向、审美特征等方面对“五四”时期和三四十年代文学思潮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传统中国学研究王次澄由于中国国情的改变以及国际科学整合的必然趋势,西方学者对中国文比的研究已经从文、史、哲领域扩展到社会、政治、经济、法律、艺木、宗教等条个层面。因此原来"Sinology"的中译“汉学”一词,必须以涵义较广泛的“中...  相似文献   

14.
王振红 《社科纵横》2010,25(8):114-117
"史"字出现不久,就有史官、史事与史书之三重内涵。"史掌官书以赞治"的传统,不仅培养了史官积极参政的职责意识与审慎的记事态度,而且还有助于形成绵密的记事制度。"史"具有史事的义涵则与上古时期人类祭祀、狩猎等重大事件紧密相关,这对中国史学形成重人事的优良传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随着记事的成熟和文献史料的积累,先秦时期的史书既已具备了较为完善的记事体例、编纂方法以及自觉的文献批判思想。"史"的三重内涵,对中国古代史学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艳 《唐都学刊》2011,27(5):110-112
古代的蔬菜是农史、饮食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以《说文解字.艸部》所收"藜"、"莱"、"藋"为例,单看解释,三字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而通过考察可知,"藜"是古人常食较粗劣的野菜,"莱"为藜的别称。"藋"与"藜"同类,其"灰藋"一词得名之由是因其叶背面灰白且植株高大,并非因"枝叶翘趯"而名。"灰藋"后世方言音变也称"灰涤"、"灰条"。  相似文献   

16.
题东汉学者卫宏撰《汉旧仪》卷上说到"小儿官"职任。"小儿官"是内廷近侍身份,有"持兵""侍宿"的责任。在特定情況下,可和帝王保持极其亲近的关系。作为能够提供反映当时内廷制度以及未成年人生活情状的信息,"小儿官"应当为官制史、宫廷史和未成年人生活史研究者关注。"少为侍中"史例,值得讨论"小儿官"时重视。有些被史家归于"佞幸"者的事迹,亦符合有关"小儿官"的记述。"小儿官"作为特殊的历史角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宫廷生活的复杂情状。而对于汉代一些特殊的未成年人的生活情状和政治责任,也能够得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刘玉山 《阅江学刊》2011,3(5):92-98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的士族、庶族等词汇的区别和划分问题,由于说法或者语境的不同往往产生歧义。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比较、辨析,可知严格意义上的士族就是指高门士族,其余所谓的"次等"与"低级"士族并不存在,不应视为士族。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共产主义的道德精神史宝庆在"恭喜发财"已成为口头禅的市场经济之下,孔繁森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精神,在神州大地获得了人们由衷地敬佩,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和许多人民群众正以其为楷模努力净化自己的精神世界。讲求物质利益和效益竞争的市...  相似文献   

19.
把当代40年文学思潮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运动体系,对思潮自身的生发流变和内部规律以及与外部诸因素的联系进行整体性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思潮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创作倾向、理论态势和文学接受思潮。社会文化背景作为思潮生发的外部环境,对思潮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当代,主要体现在政治运动对文学思潮的决定性影响。本思潮研究,以本体为主,运动为辅,着重从思潮内部挖掘其生长和发展规律,总结其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0.
圣德太子的《十七条宪法》与中国儒家文化徐晓风圣德太子(574-622)是日本文化的奠基者和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开拓者,是日本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统治者之一。他自幼习"内教"和"外典"①,撰写《三经义疏》②,制定《冠位十二阶》(603)和《十七条宪法》(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