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易>的原貌乃是古代占筮之书.<左传>、<国语>所记载的十六则"神奇灵异"的<易>筮实例,令后世学者论说纷纭.历代学者关于<左传>、<国语>筮例的论述,需要进行全面的梳理,寻绎其中有价值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左传>、<国语>筮例提出拟议和评判.  相似文献   

2.
《左传》中所载的筮占是春秋时期从原始思维向理性思维过度的表征.筮占主要用于战争、婚姻、命运等方面,筮占的结果多指向春秋世家大族的升降荣辱.春秋是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将筮占活动放在具体的春秋历史语境中,能清晰的看到筮占观念从原始蒙昧向理性因果过度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3.
《国语·楚语》中“史不失书,矇不失诵”的说法应该是可信的。根据这个思路,我们认为《国语》、《左传》中许多篇章是先由“瞽矇”之类在口传过程中不断加工、增饰而后书于简帛的,从语言艺术的角度看,这些在流传过程中的加工增饰人也应该是《国语》的“作者”。  相似文献   

4.
韩国良 《阴山学刊》2006,19(2):49-53
今、古文学派有关《商颂》年代的界定存在争论。由于争论多局限在文本所展示的语言、地理、历史、文化信息和前人有关《商颂》作年记载两个方面,因此至今仍未形成统一认识。转换论证角度,“称诗”之风在春秋非常流行,从《国语》《左传》的赋引情况看春秋“称诗”的基本特征,可以确定《商颂》为商人所作。  相似文献   

5.
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中有两篇属于《易》类的书,分别以《筮法》和《别卦》为题收入2013年底出版的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四辑中。就卦名、次序、写法等内容来看,《筮法》与《别卦》确与《归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7.
尚中思想是中国类型文化的基本要义之一。在清华简《筮法》中虽然没有专门的理论叙述,但是在具体筮例中并不难见尚中的观念。经过对相关内容的剖析,可以发现在清华简《筮法》中,尚中观念有着四个层次的义蕴,即数之中、卦之中、位之中和体之中。由于清华简《筮法》文本性质的限制,虽未能呈现出系统、成熟的理论形态,但以具体的形式反映了先秦时期尚中思想在卜筮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国语》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国别史,汇编了春秋时期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史实,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其外交辞令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言辞的重视,体现了春秋时代记言说理的艺术成就与技巧,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语》在历史文学上开创了古代史学之先河。在记言、记人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为《左传》所继承。  相似文献   

9.
黄耀明 《船山学刊》2011,(1):136-139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爬梳论证《左传》中可能是成语的短语,整理出605条源自《左传》的成语,其中7条未见于各成语辞书。并据此对其形成方式、语法结构和语义演变方式进行穷尽式分析.力求全面、深入地反映其面貌。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证《左传》文本形式的史诗性。《左传》文本在内视线索、选材和结构中心点上达到了史诗所要求的整一。《左传》记录了春秋二百五十多年间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其全部叙事的最终思维指向是“天人合德”的历史观。四类题材都从不同角度反映“礼崩乐坏”的现实,向着“天人合德”的主题辐辏凝聚,呈现比较严密的主题构思。《左传》蕴含了中华民族后世文化的基本因子,是中华民族文化“元”精神的第一次形象记录和阐释,称得上是一部史诗性作品  相似文献   

11.
《孝经·开宗明义章》义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经》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统治者把它视为"治理天下"的思想政治圭臬,普通民众将其视为"立身行道"的行为准则。《孝经·开宗明义章》是孝经的起始章,蕴含义理有三个:一、"无念尔祖";二、"孝为德本";三、"孝始孝终"。研读《孝经》,发掘其深层智慧,赋予"孝"以现代内涵,运用其义理可以对当今社会问题的解决予以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2.
《国语》叙事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语》作为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之一 ,以长于记事为人们所熟知 ,其叙事艺术亦有独到之处。在故事情节方面 ,叙事完整 ,脉络清晰 ;在结构安排上 ,针线绵密 ,剪裁适度 ;场面描写张弛有度 ,精彩纷呈 ;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 ,适度想象 ,虚构 ,使历史散文具有了一定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解读《周易》,须要围绕象数、义理这一基本问题,并要做到二者兼顾;象数系统具有本源地位,要重视对象数系统的研探;开显《周易》所深蕴的宇宙观、人生观等哲学义理是解读《周易》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左传》的叙事成就古今学者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本文从叙事学理论出发,选取情节、视角、人物等角度,探讨《左传》的战争叙事策略,探讨叙事策略所蕴含的道德评判倾向。  相似文献   

15.
李青苗 《兰州学刊》2009,(12):206-210
象征在狭义上指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广义上则几乎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象征是符号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与隐喻和指称关系密切。《左传》中的象征系统博大精深,文章仅举三例:《周易》中蕴涵的丰富的符号学思想,是《左传》象征系统的组成之一;书中的各种礼仪是一种社会约定的行为符号,各种礼仪形式象征了礼的实质内容;另一个重要组成即书中的各种理念,如德、信、忠、敬等等,还包括先秦时著名的“正名”思想。  相似文献   

16.
清代乾嘉学者研治<左传>,一方面崇汉尊古,另一方面集矢杜<注>.焦循的<左传>研究,不以搜求汉儒旧说为主,也不满足于仅以名物训诂匡正杜<注>之讹,而是着力从义理的角度批判杜预,否定杜<注>的思想价值,并认为<左传>违失<春秋>之义,跳出了汉学的藩篱,在清代<左传>学中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17.
戚朝霞 《广州师院学报》2000,21(6):26-28,33
本文从神与天命的角度对《左传》进行分析,认为《左传》肯定了民本思想,并以此作为撰写本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张新科 《人文杂志》2005,(3):99-103
《左传》叙事文的艺术结构颇有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明断”与“暗续”、“曲径通幽”与“一以贯之”、“前埋伏笔”与“后文应对”、“单线发展”与“双管齐下”等方面。文章结构的安排不只是艺术手段问题,它还与作者的史识和思想倾向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张永路 《理论界》2015,(2):107-111
《国语》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文献。不过,对于《国语》的编纂情况,历代都是纷争不断。其中有一种影响很大的观点,即《国语》是一部史料汇编。这种观点并没有注意到《国语》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国语》的研究工作存在着误导。因此,这一问题亟需厘清。其实,就其性质而言,《国语》自始就是一部有着鲜明主题、精心布局和统一体例的完整著作。  相似文献   

20.
李辉 《船山学刊》2015,(1):51-55
柳宗元对《国语》的文学价值有高度评价,同时,以"中道"思想为标准,柳宗元对《国语》中"不概于圣"之处也做过深刻批判,这集中体现在《非〈国语〉》中。以柳宗元对《国语》一书的接受与评价为线索,论析柳宗元撰述《非〈国语〉》的目的与原则,可以加深认识柳宗元的"中道"思想,并进而了解"中道"思想对柳宗元经学、文学、史学等思想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