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本文认为荀子首先从赋予礼以新意义,建立新礼学入手,彻底否定了远古以降的神学本体论;其次用天人相分的观点考察人性,把人性之善看成是后天之善,打破了思孟学派的心性进路的道德形上学;最后通过对礼起源的论述、认为礼为天地运行之摹本,建立起自己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哲学论坛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忽视了人的现实存在,提出要建立以人性主体性为中心的哲学,即所谓“‘人性’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断言要把哲学基本问题建立在人性主体性上,亦即建立在“人”的基础上,并不是前引观点作者“新发明”,而是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人学的变种。 海德格尔认为,传统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常常把认识看成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运动,这是受“理智主义”的影响,依他看来,哲学认识应当从“本质”到现象的直观,研究人的“存在”这个哲  相似文献   

3.
“人性善”是我国思想界的传统命题,作者认为,适应我国明清之际反对程朱理学脱离现实、空谈心性、倡导所谓“实学”的需要,陈确进一步发挥“人性善”学说,认为“人性善”即人的“气”、“情”、“才”善。进而他指出,人性善恶之别,是后天“习”作用的结果;人性之善是建立在人知善行善的道德实践基础上的,从而赋予“人性善”以实践的品格和特性。  相似文献   

4.
儒学是一种与科学管理哲学相映辉的人文管理哲学。荀子作为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在人文管理思想上不同于孔孟 ,他以“人性恶”为基础 ,在管理的组织观、控制观、价值观、原则观、人才观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文管理模式 ,对历代社会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以古为鉴 ,为当代管理寻获一些启示。  一、“人性恶”的管理人性观荀子认为人性生来就是恶的 ,但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去恶变善 ,即“人之性恶 ,其善者伪” (《荀子·性恶》,下引《荀子》只注篇名 )。他明确区分了先天的“性”与后天…  相似文献   

5.
陈桂枝 《阴山学刊》2007,20(2):66-70
孟子“性善说”主张人性本善,先天赋之而有四德”。客观上,环境影响人性后天发展,主观因素是造成后天善恶悬殊的内在原因。需努力将四善根扩充推广而为“四德”。孟子的性善论具有科学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资料与信息     
市场经济既不姓“社” 也不姓“资”,为什么还要 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既不姓“社”也不姓“资”,是针对一种传统的观念而言的,即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把计划经济成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实际上,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与孟子倡导人性善背道而驰 ,同为儒家代表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善是人为 ,开启了先秦乃至中国传统哲学中人性论研究的新视野。荀子的性恶学说不仅蕴涵深刻的哲学底蕴 ,而且拥有性善说所无法比拟的现实性的优长之处 ,因此 ,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从先天的自然本性而言 ,人性是恶的 ,善来自于后天的人为。因此 ,不能坐等人性的自行完美 ,必须用后天的人为节制和理顺先天不足的人性。这是性恶论所引发的必然结论。事实正是如此。从性恶的认识出发 ,荀子极力呼吁对人性的后天修养和人为 ,并提出了两条改造人性的现实途径 :一是学习…  相似文献   

8.
从总体上看,王船山是先验人性论者。他首先承认,人性是天之所命,是继天道之善,气中之理凝而成性。因而,此性与生俱来,是人性的根本,是不变的。但他又是一个坚定的唯物论者,他始终坚持从气上来论性,由气的运动、变化,毫不犹豫的又论及到人性的后天变化与发展,把人性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日生而日成”。这是他对古代哲学的独到贡献。但他依然没有超越一般旧唯物主义的局限,用气说明人性,使他的理论存在矛盾,难以圆说,就此,作者想谈谈自己的浅见。一整体性是中国古代哲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无论是唯心的天人合一,还…  相似文献   

9.
荀子在其人性学说中 ,把“性”、“伪”作为两个重要概念 ,并提出了“化性起伪”的观点。从“性”的逻辑他得出了“人之性恶”的结论。为此 ,荀子还从人的生理本能、心理意识及社会教化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证。荀子主张人性恶 ,并不是他要达到的理论目的 ,其目的是从人性恶引申出礼义制度及君主专制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荀子试图通过“化性起伪”的过程 ,通过后天教育、学习、道德修养等途径 ,最终达到改变人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在理论界出现了一股“异化热”,并很快蔓延到了文艺界。一时间,“人的异化和复归”竟成了文艺学中最新的、最活跃的话题。所谓“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的异化和复归的理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就是表现人性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的异化和复归。”等等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我们认为,这种用“异化论”来改造社会主义文艺的观点是错误的,必须加以澄清。不能把“异化论”当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1.
荀子的人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代,自从孔子提出人性问题之后,人性问题就逐渐成为思想家们探求的一个重要课题。从认识史的发展看,荀子高于先秦所有的诸子。其特点就在于他克服了先秦诸子人性论中的神秘主义。 集诸家人性论所长 荀子作为战国末期思想的集大成者,在人性论方面也必然吸收了先前的和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的思想。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性恶》)这是荀子人性论的著名命题。他明确区分了先天的“性”与后天的“伪”这两个概念。“不可学,不可事,而有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为伪;是性伪之分也。”“性”是“天之就也”,“感而自  相似文献   

12.
<正> 如何理解孟轲“万物皆备于我”的命题?历来说法颇不一致。近年来多从哲学的角度去理解,但也是人各为说,在性质的判定上,存在很大差异。令张季平同志又论及此事(《孟轲“万物皆备于我”辨析》,《文史哲》1984年第三期,以下简称张文)。张文不同意把这个命题看成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说法,认为象陆九渊那样把“我”解释为“我心”或“我之本心”,并不符合孟  相似文献   

13.
一、文学与人性、人道主义问题 高尔基说:“文学是入学”,文学要反映社会生活,描写人与人之间的种种社会关系。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情绪和愿望、就必然要描写人性。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在人性问题上曾经有过种种错误的提法,错误的理解,特别是十年内乱中,林彪、“四人帮”的极左思潮完否全定人性,把“人性”看成是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的东西。在这种思潮下,人只有阶级性,而阶级性单纯地表现  相似文献   

14.
<正> 从家庭环境的角度,论述王船山的性格与思想的形成,有的同志不赞成,但我觉得是有必要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主要是后天的历史环境和能动的社会实践的结果。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家庭是后天社会环境的有机的组成部分,是人生的摇蓝和起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与文学——论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之“新”是相对于旧历史主义而言的 ,后者把文学看成是对真实而具体的历史的一种反映 ,新历史主义者则看到了历史的文本性和其中的虚构成分 ,把历史话语中的真实限制在一定的观念构造之中。  相似文献   

16.
1.人性的实质是什么? 西方哲学“人性”研究从“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问题入手。最早探讨这个问题的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他给人下了两个著名的定义:第一,“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即:人是唯一能通过抽象和概括及三段论推理而形成概念的动物。第二,“人是政治性动物。”即:人是唯一有能力把自己组织成复杂的群体,形成国家、城市等社会组织的动物。在近现代,黑格尔、尼采、Cassirer 等也分别对人性的实质提出看法。黑格尔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需要”性质的不同。动物的需要是极为有限的,而人的需要是多样而无限的。尼采在其著作《Genealogy of Morals》中,把人描述为唯一能“许诺未来”的动物。在他看来,只有人,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规划自己的行动,并按照预定的系列而坚持行动。Cassirer则把制造和使用符号,即创造特定的意义作为人所特有的本性。  相似文献   

17.
(一) 社会主义社会究竟有没有一个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经济规律?近年来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说:“有计划”,顾名思义,是主观的东西,把它说成是客观经济规律,不合事实;另一些同志则认为,“有计划”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其中不应该包含“按比例”;“按比例”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共有的规律。总之,不少同志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置疑。我认为如果从实质而不是从字面理解问题,是不会把有计划说成是主观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地发展的观点,是已被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对于实践范畴的研究,近年来,哲学界已经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看法,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实践的横向分析,局限于将实践看成既定不变的范畴来加以阐述。对实践进行纵向研究,也就是把“实践”看成是不断发展变化过程的研究却仍然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本文力图从发生、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实践,把实践作为具体的、历史的范畴来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9.
《性善图说》仿照“太极图”重新呈现人、物化生的过程。陆世仪通过阐发“成之者性”来说明万物未生之前只是命,落入气质时才成性,又从人物之别的角度提出“人性之善正在气质”的性学观点。陆世仪力图重构性善以纠时弊,但也由此带出新的理论困境。首先,从“成”的角度规定性,使性的存在依附于气质,消解了性的独立性;其次,割裂了“性”、“命”,性善无法从命善中讲出,其结果是性先善后,使“善”下落成性中的一个属性;最后,人物之别的前提,使人性善只有在人禽之别的语境中才有意义,性善丧失了普遍性。  相似文献   

20.
试论《聊斋志异》妇女形象中人性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人性问题和人道主义,长期以来成为“禁区”。在“四人帮”统治时期,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性,不管是善良的人性或是邪恶的人性,都无例外地被归结到阶级的根源。即便归结不上,也要勉强归结上去。并且这种归结,还带有严重的机械论倾向,例如把一切人性的邪恶,都归结到剥削阶级的成员、或者仅仅是在意识形态方面被认为不够“合法”的人们的头上;又把一切人性的善良,都归结到被剥削的、劳动的、革命的,或者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