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新有 《经营管理者》2009,(24):247-248
印度的土地所有制及其管理机制,还有其不可忽视的选举政治的因素,导致了印度城市土地产权领域的一些问题。这主要体现在普遍存在于印度各个城市中的大量的贫民窟,以及其令人困惑的法律地位。作为与我国国情相似的亚洲大国,印度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有必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以资我国在土地产权改革和城市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一、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基本要求 城市交通是城市社会经济的骨胳系统,是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空前加快,城市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与繁荣,但也引发了一系列城市交通问题,反过来又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给业已形成的城市交通格局造成了巨大冲击。城市功能分区的配置和调整,改变了原有客货分布和出行特征,交通网络和公交线路设置需相应调整;城市空间的扩大、出行距离的延长,要求提高交通工具的运送速度;高强度的土地开发,使客货流强度超越了道路通行容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提高交通的主动权和服务水平;机动车的大量增加,要求提高现行道路的技术标准和通行能力;多层次的交通需求,使构建新型城市交通组合结构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吕建中 《决策探索》2014,(18):54-54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杂乱无章的城中村被规划整齐的社区所代替,新型工业区厂房林立,商贸区繁华而有序,这些变化都和城市规划以及地价的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有许多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由于承受的土地财政压力较大,所以在城市规划中更看重其对土地价格高低的影响。就是说合理的城市规划会抬高城市规划预期地价;城市地价抬高后,当地政府在考虑土地财政的因素下,又会导致某些区域临时改变城市规划。  相似文献   

4.
阳立高  韩峰  曾艺 《管理科学》2022,25(7):106-126
利用中国土地市场网的土地市场实际交易数据和中国277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基于2SLS法的空间滞后解释变量模型(SLX)探讨了土地资源配置对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土地资源在工业领域的偏向性配置导致工业用地价格被严重低估,进而产生工业用地应得收益大于实际价格的反向错配问题;尽管土地资源错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水平,但却通过阻碍发展动能转换、降低发展效率、抑制产业结构升级、加重节能减排压力等机制对本市及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提升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除小城市的土地资源错配对其自身及周边城市均未产生明显影响外,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土地资源错配对其自身及周边同等级城市以及中等城市土地资源错配对周边小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均产生了抑制作用,而大城市与中等城市间土地资源错配的空间外溢效应却显著提升了各自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研究结论对于深刻把握土地资源配置影响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推进城市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作为城市经济与发展的基本载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城市土地的发展仅靠市场经济的调节已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仍需要政府管制,两者相辅相成,进而促进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东来  献忠  京京 《决策探索》2004,(10):43-43
2001年以来,孟州市国土资源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支持下,通过对城市土地的收购储备和市场化运作,既满足了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又使城市建设和企业发展实现了新的转机,走出了一条以地聚财,以财兴市的城市建设发展之路,他们的经验受到了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有关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7.
《决策探索》2011,(15):28-33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华夏始祖在这里将文明开启;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枣乡儿女在这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豫北战役的号角声犹在耳畔,一代名将的踪迹依然可寻觅;这是一片火热的土地,每一寸土地都生长着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和希冀。这里就是华夏人文的摇篮、红色沙区、中国枣乡——河南内黄。  相似文献   

8.
代冕 《咨询与决策》2004,(10):78-78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中国每年有数以百万亩的土地由农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一方面所征用的土地在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同时,又造成大量的良田被占用。据国土资源部统计,近几年来,因城市建设等原因,约有1300万亩优质良田被占用。  相似文献   

9.
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代表了我国城市土地制度新一轮改革的方向,是城市用地制度的第二次创新。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建设尚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无论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对此作些探讨,藉以抛砖引玉。 一、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城市用地制度二次创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城市土地制度改革,实现了我国城市用地制度的第一次创新,即由改革之前的“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1)。我们以为,从国内外的实践经验看,建立城市土地…  相似文献   

10.
印度的地缘战略与中国西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5月以来,印巴核试验和印度人民党政府突然对中国发难,引起世界大国在南亚问题上一阵纷忙。这迫使人们对南亚问题进行思考,人们想问: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印度在南亚穷兵黩武;核试前的中印关系日益好转,在此情况下,印度却突然反目,印度在南亚究竟想干什么?印度是南亚核竞赛的始作俑者,在制裁问题上,与伊拉克相比,以西方大国为主导的国际社会对印度如此软弱,这究竟是为什么?长期困挠国际社会的南亚问题的焦点及中国周边安全的重点将是什么?南亚问题对世界和平的影响是什么?一.印度在南亚的战略意图印度在历史上的孔雀王…  相似文献   

11.
杨剑波 《决策探索》2010,(14):18-19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量逐年加大,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与城市土地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强城市建设用地科学管理,确保城市土地的利用更加合理,使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政府控制和调节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研究城市土地储备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无论对健全和完善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还是对发挥土地储备制度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调控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领导文萃》2008,(11):9-9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规划中心主任牛凤瑞提出:现在房价偏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有效供给不足,这是一个关键。其他政策无论怎么设计,土地供应上不去,房价不可能降下来。现在一方面希望控制房价,一方面又限制土地供给,这无异于一只脚踩刹车,一只脚踩油门,不可能起作用。在一些城市,开发商之所以有“谁捂(盘)到最后,谁受益最多”的共同预期,就是因为他们瞅准了有效供给不足的“软肋”。供求关系是决定物价的基础,房价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3.
赵发所,一个曾经厌倦土地,后又回到土地淘金的水果商人。他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打造了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农庄。他带领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坚守在土地、耕耘在土地,拓展出一个崭新的农村新世界。  相似文献   

14.
《决策》2001,(1):6-10
词语是情感的。民工潮、打工潮、盲流、三无人员、流动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等都是对农民外出务工现象带有不同情感的词语描述。我们在这里用“流动的安徽”来指称500多万离开土地进城务工的皖籍农民,也同样流露出我们的情感,这种情感充满了敬意。安徽是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近3000万,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1200万人口中。将近一半的人“亲带亲”、“友帮友”走出了土地,进入了城市。他们在城市里生活的极其艰辛,他们的身份仍然是农民,但是,他们本意上是出于“自救”的行为其实为了社会、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他们的声音弱小,因为他们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他们的意志坚定,因为他们为了生存。这期杂志与读者见面时,“春运”又近高潮,在中国特有的“春运”之潮中千万名民工因为身份、户籍的原由往返奔波。这是二十一世纪中的第一个“春运”,不知这种因制度造成的畸形的交通繁忙现象在新世纪还会持续多久?当然,我们希望越短越好!  相似文献   

15.
厉以宁教授曾经说过,中国的改革是两种模式.一种是危机导向,另一种是利益导向。过去30几年,改革虽然在总体上好像是利益导向,但是具体到每项改革实际上几乎都是危机导向。粮食不够吃了,于是就有了包产到户:中央财政没钱花了.于是就有了分税制;国有企业亏损严重,于是就有了“抓大放小”;城市建设资金不足,于是就有了土地财政,等等。但是,时至今日,继续依靠危机导向来推动改革.  相似文献   

16.
朱国钟 《领导文萃》2013,(20):25-27
中国实行城市土地由国家所有、采取招拍挂形式转让一定期限内使用权的土地供给制度,这一使用期限为70年。直观上,这项20世纪80年代率先由深圳尝试的制度,绕开了关于"土地私有化"的意识形态争论,盘活了土地资源,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但这一巧妙设计会有哪些宏观层面的后果?70年使用权期限满了之后又该怎么办?笔者最近的一项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通过计算机模拟开发商与消费者动态行为,分析了住宅用地70年使用权对房价、供给、房龄、城市扩张的影响。大体上,70年使用权将会抬高房价,降低城市住房供给,减缓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城市土地行政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构建,提出以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职能管理、部门体系建设和土地行政满意度4个方面为目标层的指标体系,并使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指标权重,运用模糊评价方法对指标分值进行测算,对城市土地行政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自从奥巴马接任美国总统以来,严重依赖美国的印度外包产业一度感到胆战心惊:首先,奥巴马大幅减少了允许外国工人在美国本土就业的H-1b工作签证;接着奥巴马又在2月24日的国会讲话中宣布“终止美国公司外包业务的减税优惠”。  相似文献   

19.
东方 《管理与财富》2002,(10):74-75
李嘉诚:果断进退 能进则进,不进则退,是香港首富李嘉诚的成功之道。" 20世纪50年代后期,欧美兴起塑料花热中,他迅速生产塑料花;6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起飞,地价开始跃升,他迅速购买了大量土地;70年代后期,香港股市热得烫手,他迅速入市炒作,毫不手软。这样,他的资产像气泡一样膨胀起来。" 李嘉诚投资果断;但遇到棘手的事,他又能像投资时一样果断地抽身而退,毫不拖泥带水。在一次国际城市内幕交易买卖中,他遭到了别人的诬陷攻击,因此声言要打一场大规模的官司,后来他明白此举“劳神伤财,于事无补”、“双方都没有赢家”…  相似文献   

20.
印度自独立以来,在对外政策上既注重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又重视发展与大国的关系,特别是与美苏俄的关系,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左右逢源。1947年印度独立后,世界正处于冷战时期。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抗争,摩擦频仍。大国插手南亚事务,使该地区出现了新的战略格局,以美苏为后台的两个阵线初见端倪。印度在“四国双对抗”的环境中不断调整与美苏两大国的关系,长期以来,印度利用美苏矛盾,联合苏联抗衡美国和巴基斯坦,以维持其在南亚的霸主地位。在此期间,印对美苏的关系由“平衡外交”,最后转为向苏“一边倒”。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