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进优势互补共创经济繁荣冯金灶今年7月1日,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进入历史的新纪元。香港回归、迎接21世纪挑战的进程中,如何继续保持繁荣稳定,继续保持国际经贸中心的地位,这不能不说是香港面对的重大考验和重大转折。深圳与香港山水相连,休戚与共。如何与...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香港顺利回归并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必将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有利的条件。”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香港问题的解决会直接影响到台湾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86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那么,香港问题的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起了什么示范作用,是当前统一战线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用“一国两制”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伟大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对…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都证明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障,中国20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更是证明了社会稳定对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对保持和加强社会稳定,我们党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总结了“文革”十年社会动乱的教训,强调要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全面改革和开放。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邓小平同志关于保持社会稳定的思想,深入进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今天,我们在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更要关注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香港经济的发展前景主要依赖于对外贸易和金融这两个支柱产业。在贸易中香港本地产品的比重下降,转口贸易增速减缓是主要问题。但由于亚洲经济和内地经济持续增长,前景依然看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仍可向好的方向演进。据此,香港经济的繁荣与稳定是有保障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稳定是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前提赵常祥社会稳定是-个动态平衡系统.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保障。社会稳定论是邓小平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邓小平关于社会稳定的思想内容作概括阐述,并对怎样才能保持社会稳定作了研讨。赵常祥,男...  相似文献   

6.
谭玉兰 《探求》2000,(Z1):26-27
“压倒一切的是稳定”,这是邓小平理论反复强调和论证的一个重要原则。在二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中,邓小平同志运用这一原则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在转型时期,人们的社会关系、利益结构、思想观念面临着激烈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能否保持社会稳定,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求》2020,(4)
确保对港澳供应,是中国政府保持港澳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举措。1972-1974年间,广东省在对宝安、珠海边防地区经济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计划在宝安、珠海建立"外贸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并上报国家计委和外贸部。1977年后,广东和国家有关部门重提"出口基地"建设。后来,广东省委进一步要求建立"出口加工区",邓小平提议改为"特区"。通过分析"出口基地"是试办特区动因这一史实,可深化对特区创建史有关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为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实现澳门早日回归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新中国我党三代领导人 ,进行了多年不懈的努力和艰辛的探索 ,探索出了一条从“长期打算 ,充分利用”到“一国两制”再到“实现平稳过渡 ,保持长期稳定繁荣”的策略 ,终于使澳门回归祖国怀抱 ,洗雪了数百年来的民族耻辱  相似文献   

9.
高度自治,港人治港李元书“高度自治,港人治港”,即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以后,在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由香港当地人来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法律形式把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和“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的思...  相似文献   

10.
抓住机遇繁荣香港促进内地——《21世纪:香港深圳珠江三角洲互补关系新态势》学术研讨会综述张海峰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太平洋学会联合举办的《21世纪:香港深圳珠江三角洲互补关系新态势》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5月13~15日在深圳举行。会上,深圳市委书...  相似文献   

11.
深圳、香港经济社会领域的合作是深港衔接的三个层次(“合作”、“衔接”、“融合”)中最广泛、最基本的衔接形式。其中深港高科技合作日益成为深港两地优化产业结构,稳定繁荣的共同需求。一、深港高科技合作的可行性(一)在深港两地的经贸合作中,扩大了“香港因素”在深圳的影响和“深圳因素”在香港的影响,从而逐渐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分工合作、相互依存的紧密联系。1991年底,港资企业占深圳4000家外资工厂的80%,1992年深圳经香港进出口的货物总额分别占该市进出口货物总额的72.9%和叨.8%O随着深圳地价、劳力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经济增长迅速,相互之间的贸易与投资蓬勃发展,引起世界瞩目,形成所谓“中国效应”。它有利于香港的繁荣与稳定,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大业。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香港回归祖国,两岸经贸关系日趋密切,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和贸易市场之一。近几年,海外大公司在中国的投资领域和地区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中国基础设施和主要产业领域的投资迅速增加、中美关系所出现的问题关键在美国,它必须放弃“遏制”中国的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对台湾问题的承诺,不要干预香港事务,妥善地解决经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香港回归和2046年的中国大卫。K。P,李大卫.K.P,李东亚银行副董事长兼最高行政官员。现在,香港己进入对距离1997年7月1日——届时香港将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还有若干周、若干天而进行倒计时的阶段。香港在50年的时间中,一切均将保持不变。当中...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辩证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文选》自始至终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就是唯物辩证法思想创造性运用的集中体现。 一、稳定是相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同志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强调在社会实践中要处理好稳定和发展的关系。一要处理好政治制度的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指出:十几年的实践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说过来说过去,就是一句话,坚持这个路线、方针、政策不变。又说:城乡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长期保持稳定。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补充的补充。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好稳定和发展的关系,才能保持党的基本政策的连续和稳定、保证国家长治久安。这样,中国就大有希望,同时又会促使党的基本政策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5.
1995年过去了,1996年已经开始。过去一年来香港的经济形势如何?今年的前景又会怎样?这是海内外人士所关注的。 1995年经济情况的回顾 港英政府原来预测1995年本地生产总值增长幅度为5.5%,但由于经济放缓,8月份将增幅调低到5%,人消费也从9%调低到3.5%。面对这一形势,有少数人认为,香港经济正在走向萎缩性衰退;有的港府官员认为,香港经济正处于转型期的阵痛之中;但也有许多经济界人士在经过全面分析之后,得出了更为客观、公正的结论:香港经济虽然放缓,但基础依然巩固,目前正处于周期性的局部调整之中。展望1996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所以前景乐观。笔者认为:只要充分估计有利因素,调动积极因素,又充分估计并设法克服困难,香港经济仍可保持繁荣安定。  相似文献   

16.
“基本法”是实现:“一国两制”的法律保障吴方正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第一次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合理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和平实现祖国统一而提出的战略方针。这一方针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7.
活跃理论研究 繁荣社会科学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光洪经历了十六个春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程,《学习与探索》至今已经出版了100期。我同所有读者和作者一样,感到由衷的高兴。《学习与探索》走过的这十六年,正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18.
香港回归会继续繁荣刘景林在第二届“台湾·香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与经济合作研讨会”上,台湾著名学者魏萼先生提出“新三宝”论,即台湾是中国的宝岛,香港是中国的宝港,东北是中国的宝地。香港回归前夕,想起魏萼先生的“新三宝”论,又读了有关资料,感到:香港的确...  相似文献   

19.
199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的日子。香港在殖民统治下走过了156年的漫漫长路,终于重新跨进祖国温暖的家门,开始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笔者从参加中英政权交接和特区政府成立仪式,亲眼目睹香港政权平稳交接的过程,到亲历特区政府成立一年来所遇到的风风雨雨,深感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这个伟大构想是何等的高瞻远瞩。同时,也感到要落实这一构想很不容易,它要面对和解决许多从未遇见过的复杂问题,接受来自多方面的挑战。所幸的是,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和特区政府…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在他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关注革命文艺事业。在各个历史时期,他都发表了许多关于文艺问题的论述,逐步形成了他的具有内在系统性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历史发展轨迹及其理论体系,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对于推进我国现代化,繁荣跨世纪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