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王婉恬 《经营管理者》2014,(31):142-143
2013年末余额宝迅速走红,其主要是以云计算以及大数据作为支撑,并且融合了多种理念,包括开放、分享、协作互联网理念,在余额宝的影响之下互联网金融模式也迅速升温。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金融行业也开始尝试着网络化,而余额宝正是在该前提之下的一个产物。以下主要从互联网金融的角度为出发点,对其如今的发展、风险、监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2013年,阿里推出余额宝以来,互联网金融一直是个热门词汇。本文将论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和主要模式,研究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关系,以及两者如何共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人们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的未来趋势就是互联网金融的混合经营。互联网金融颠覆了传统的交易方式与金融支付方式,让一些传统的金融监管方式、传统金融机构、传统金融业务与传统金融模式受到了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余额宝的实质,并且从中探讨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状况,并根据目前互联网发展趋势来研究其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4.
一大批新兴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涌现得益于第三方支付方式和互联网金融业的萌生。余额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速崛起,以其收益性与流动性兼顾的特点,得到了大多数客户的青睐,这使得以存贷利差为主的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发展模式陷入困境。本文通过分析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提出商业银行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内由余额宝掀起的互联网金融热从2013年持续至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之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电子银行领域,或产品案例分析,缺乏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整体性趋势归纳。本文将通过梳理最近两年国内互联网金融相关领域的重大事件和背后的原理,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金融模式正在加速金融化,传统金融模式也正在互联网化。货币型基金也开始借助于网络环境呈现高速发展状态,本文则结合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额宝为例,探讨货币型基金对金融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年初,互联网金融成为大众的重要议题,余额宝就是焦点之一。余额宝最独特的地方是:第一,从来没有哪一款银行现金流产品定位如此准确,即平均6000元本来就是网络交易的活期储蓄客户基础,借助技术创新和利率市场化便车实现货币基金收益。第二,即使收益下降,破六甚至到了百分之二、三,余额宝这部分客户银行依然无法竞争,只能用类宝宝产品留住现有客户。下面,本文就简要分析一下当前互联网金融中的第三方支付行  相似文献   

8.
正截至2013年12月31日,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合作的网销基金余额宝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先锋异军突起,成立仅半年之久,已吸金1853亿元;到2月14日,余额宝站在了4000亿元的规模之上,这种火箭般的规模蹿升速度可以视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在2014年的发端。接着,各金融机构纷纷推出各种类"余额宝"货币基金,抢占互联网金融的先机,使得刚刚经历了2013年"钱荒"的市场资金更加紧张,市场利率不断攀升,活期年化收益率一度接近7%,意外地推进了原本缓慢前  相似文献   

9.
王吉伟 《经理人》2014,(5):78-80
根据新浪微博的社交性质,众筹模式和余额宝模式比较适合新浪金融。目前组织众筹活动基本都要靠社交媒体或者社交应用来传播,新浪微博具有优势,而余额宝模式已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标配,也为新浪微博提供了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金融行业带来了蓬勃生机。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更给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了创造了全新的条件和机会。如现在非常流行的"余额宝","增益宝"等,给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新的发展方向。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期货公司也受到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变革,期货公司将面临新的转变和创新,商业模式也将发生彻底性的改变。因此,本文将从期货公司出发,重点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变革将怎样影响期货公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金融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出现而产生,2013年6月,阿里巴巴所推出了余额宝业务,引起了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关注。马云在互联网金融这一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使得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和前景产生了信心和希望,互联网金融从此成为了这个时代家喻户晓的一个新概念。本文主要从互联网金融崛起的原因、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态和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影响三个方面就"论划时代的金融变革--互联网金融"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王国刚 《决策探索》2014,(24):12-14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不仅成为热度最高的金融话题,社会各界广泛议论,各种认识莫衷一是,而且支付宝、P2P网贷、众筹和余额宝等名目繁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或产品,给人们以纷繁多彩的思维冲击和目不暇接的视觉冲击。一些人认为,有别于银行主导的间接金融模式和金融市场主导的直接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似乎正在开辟第三种金融发展模式,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着互联网金融的“颠覆”。  相似文献   

13.
以阿里巴巴"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基金短期内吸纳了大量的活期资金,对传统银行业务造成了显著的冲击。本文以"余额宝"为例,分析了"余额宝"在多方面对我国银行业造成的影响,并为商业银行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发展普惠制金融、小微金融、支农金融的背景下,2013年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阿里巴巴"余额宝"资金快速上涨,截至2014年1月15日,已达2500亿元,年化收益率为6.695%。"网易理财"、"微信理财"、"零钱包"也陆续推出。2013年,P2P网贷行业整体总成交量达1058亿元、贷款存量为268亿元、出借人数高达20万人。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引起了  相似文献   

15.
余额宝产生于2013年6月13日,短短8个月内,余额宝便成为了中国基金史上首支规模破千亿的基金。余额宝到底有何魔力能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本文就此问题利用SWOT分析法对余额宝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指出余额宝之所以得以快速发展,主要得意于抓住客户心理以及长尾效应两个方面,但是余额宝还存在诸多风险以及来自竞争对手和监管方的威胁,因此对于客户而言应谨慎选择投资余额宝,对余额宝而言则应做好应对外来威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8月,当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出现在2013年中国互联网大会首次设立的"互联网金融中国峰会"论坛现场时,台下的嘉宾和媒体记者都感到了些许诧异. 而面对传统金融行业的"搅局者",刘士余直言,互联网金融正在为科学发展和包容性增长贡献越来越多的"正能量",互联网金融力量"不可不视,更不可小视". 从第三方支付工具"余额宝"的风头无两,到超200家P2P公司分享"网络借贷"盛宴,互联网企业急于"贴金",金融企业忙着"触网",互联网金融在2013年似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也迎来了跑马圈地的"战国时代".  相似文献   

17.
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已经广泛而深刻地渗透进了我们生活与工作的每个角落,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许多行业。与此同时,P2P、众筹等新概念的诞生,以及2013年的金融新星——"余额宝"的迅速发展,让越来越多人感慨,互联网将是金融行业焕发全新生机的重要推动力量,"互联网金融"这一新金融形态正在渐渐成型。国务院5月9日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引导证券期货互联网业务有序发展。建立健全证券期货互联网业务监管规则。支持有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参与资本市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扩大资本市场服务的覆盖面。可见,对互联网金融的关注已走向政策层面,它的产生和发展已成为金融行业乃至行业外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简要概括了我国三大互联网巨头在金融领域的战略布局并进行对比总结,以期给我国未来互联网金融创新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8.
查英 《决策》2013,(12):24-27
11月15日上午9时,安徽省亳州市常务副市长刘辉,不经意地打开手机支付宝,查看他的余额宝账单. “今天入账两毛一”.刘辉在意的并不是存入的3000元能否升值,而是通过自己的亲自体验,去观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刘辉关注互联网金融,是因为他自己分管金融工作.而就在同一天,《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其中关于金融改革的相关表述,虽然只有短短382个字,但是刘辉直言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9.
2013年6月,天弘增利宝在支付宝的推出以及2013年11月6日众安在线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的成立将互联网金融纳入了公众的视线,并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互联网金融作为我国一种新兴的金融发展模式,对于整个金融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就互联网金融的在我国的发展进行简要阐述,着重分析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金融行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并针对如何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互联网金融成为悬在商业银行头上的又一把"利剑",迫使商业银行纷纷加快改革的步伐,以谋求生存之道。那么——2013年6月,"余额宝"横空出世,携几亿支付宝客户来势汹汹。一年时间内,资产规模达6000多亿元,增长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同时间,P2P网贷平台、网络理财频道、网络小贷等蓄势已久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如岩浆般喷涌而出,瞬时引起市场上极大关注。互联网金融企业将取代商业银行的说法甚嚣尘上,互联网金融成为悬在商业银行头上的又一把"利剑",迫使商业银行纷纷加快改革的步伐,以谋求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