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农药资源丰富,制作简单,使用安全,不留残毒,在我国传统的农业耕作中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土农药的杀虫效果虽不及化学农药,但在化学农药紧缺、药价昂贵的情况下,充分发掘上农药的潜能,拾遗补缺,因地制宜,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现将十种常见的农药及其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了在翻耕、浅耕和免耕三种土壤耕作方式下稻茬油菜田不同种类杂草的发生情况。其结果表明:与翻耕和浅耕相比,免耕可使看麦娘等杂草数量增加而使猪殃殃、繁缕等恶性杂草的数量减少。杂草的发生与耕作进行的时期也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耕作的艺术     
耕作的艺术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开启了西方世界自然主义的进程。我们应该在城市中保存自然。一个好的城市应该重建和恢复自然的本性,聆听生命世界自身的语言。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湖南省 46个不同类型茶场 ,分析了茶园不同面积、资金投入、生产责任制形式和承包年限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经统计和边际分析得出 :1茶园面积适度规模为 80~ 12 0 hm2 ;2成本构成中 ,采摘工资所占比例最高 ,其次是肥料、农药、非生产性费用 ;3每公顷最适资金投入为 2 479.79元 ;4生产责任制对茶园经营规模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举 《小康生活》2003,(1):43-43
茶园的秋冬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下年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根据各地茶农的生产实践经验,茶园秋冬管理应抓好以下四条:(一)深翻土壤茶园经过一季的采摘后,行间土壤板结,通透性差,不利茶树根系生长。因此,应在10月下  相似文献   

6.
裂区试验研究了免耕、浅耕和常规翻耕三种耕作法和四种过磷酸钙施用量对稻茬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法间油菜产量无显著差异,而施磷量间油菜产量差异达极显著,耕作法和施磷量间存在互作关系.在免耕和浅耕条件下施磷的增产效果比常规翻耕条件下要明显得多.  相似文献   

7.
试论“花儿茶园”与花儿的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儿茶园”是近年来在青海各地兴起的融花儿和饮茶为一体的新型文化产业,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为花儿传承开辟了新的途径。“花儿茶园”在培育花儿歌手、满足城乡群众对花儿的需求、弘扬和传承花儿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中亚热带东部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林和 (Camelliasinensis) 茶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结果表明 ,马尾松林、茶园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为茶园大于马尾松林 (P <0 .0 5 ) .群落内各类群生物量中 ,真菌与放线菌占绝对优势 .微生物生物量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 ,其总生物量与土壤垂直深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反映了土壤不同深度生境条件对微生物分布的影响 .  相似文献   

9.
如今,农业在很大程度上已实现了机械化,农田的耕作已离不开各类型的机械。由于农机的大量利用,对于操作手来说不能不考虑到节约燃料问题,这里从两方面谈谈节约燃油方法。一、在机器的构造方面。(1)使用节油减烟器。将节油减烟器垂直固定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传统耕作方式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寿阳县进行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情况,阐述了发展保护性耕作是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一)改树:(1)重修剪。凡是未老先衰的茶园.都要因树制宜进行重修剪。方法:一是同一茶园中.茶树高矮比较一致的.在叶量最多部位剪去上面部分;二是同一茶园中.茶树高矮相差很大.而高茶树较多的.高丛多剪些.矮丛少剪些。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林和茶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垂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亚热带东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Camellia sinensis)茶园土训微生物生物量。结果表明,马尾松林、茶园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为茶园大于马尾松林(P<0.05)。群落内各类群生物量中,真菌与放线菌占 绝对优势。 微生物生物量随土层的 加深而减少,其总生物量与土壤垂直深度呈极显负相关,反映了土壤不同深度生境条件对微生物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漫撒子是蒙古族传统耕作方式,至少在1980年代以前还在内蒙古的局部地区被使用着。随着人口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漫撒子这样一种产量较低的耕作方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调查访谈,总结了漫撒子在内蒙古的分布及应用时间、主要耕作特点及其环境效应,并分析了漫撒子产生及失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对各门艺术加以分类,在艺术分类史上由来已久。为了准确地把握艺术世界的内部结构及各门艺术的审美特征,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美学原则和科学的系统方法,即从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活动这一事实出发,站在艺术本质的高度去认识艺术分类的系统结构,充分体现出各艺术分类因素有机组成的整体性,依次排列的层次性和发展变化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是利用先进的机械和技术,以免耕、少耕、作物覆盖及在草控制的方式[1]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耕作方式。相对于常规耕作,保护性耕作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通过分析保护性耕作的效益及受益主体,界定其受益主体享受效益的比例,为外在效益的补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背景下,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主要特点是机械化耕作小农具占据主导地位.从现实来看,机械化耕作小农具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当前我国农业的机械化应不断提高专业化农机服务和倡导农户开展农机合作,同时,政府要逐步改善农村的道路体系,以使机械化耕作小农具发挥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古茶园复杂的群落结构和生态环境,使土壤肥力能较好的自我维持,但因古树茶日益增长的经济价值,古茶园受到的人为干扰越来越大,影响到茶树的营养环境.通过设置4个不同综合措施的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古茶园0~4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B、D使土壤pH、有机质、有效钙、有效镁含量增高.处理B、D、C可提高古茶园土壤碱解氮、速效磷、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锌、有效铜的含量.处理B可保持古茶园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古茶园土壤养分的相关分析表明,速效磷与有机质、碱解氮成呈相关;有效硫与碱解氮呈正相关;有效钙与pH呈正相关;有效镁与pH、有效钙成呈相关;有效锌与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钙呈正相关;有效锰与速效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背景下,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主要特点是机械化耕作小农具占据主导地位。从现实来看,机械化耕作小农具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当前我国农业的机械化应不断提高专业化农机服务和倡导农户开展农机合作,同时,政府要逐步改善农村的道路体系,以使机械化耕作小农具发挥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农户认知的保护性耕作模式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是技术最终采用的主体,其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知程度关系到此项技术能否大面积推广。本研究从农户角度评价旱作农业区保护性耕作模式适宜性问题,以阜新市保护性耕作重点示范推广区域开展的高茬覆盖、碎秆覆盖和整秆覆盖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不同模式的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3种模式在当地的认知程度为:高茬覆盖模式>整秆覆盖模式>碎秆覆盖模式,高茬覆盖模式农户认知程度最优,碎秆覆盖模式农户认知程度最差。其中,高茬覆盖模式中,农业投入、产出投入比、播种质量、保苗率、作物长势、预防病虫草害、劳动力接受该项新技术所需时间、示范推广面积农户认知程度最优,适宜于以秸秆为主要燃料和秸秆作饲料的地区;整秆覆盖模式中,农产品产量增长率、保墒效果、受过技术培训的劳动力比重农户认知程度最优,适宜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碎秆覆盖模式中,农产品产量、土地净生产率、土壤肥力、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农业用工减少量农户认知程度最优,适宜于劳动力短缺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在资本下乡的背景下,大量以户为单位的农民流向异地农村并逐渐替代流入地农户,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劳力支撑。通过分析这一流动现象,探讨流动农户与流入地农户的社会融入问题,研究认为:现阶段乡村流入群体与当地村民之间的关系处于从适应到社会融合的过渡阶段,具体表现为心理或文化上的"敦睦"、经济上的"新二元关系"和农村户口的排他性。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村社分离"措施以促使村落由生产共同体转变为生活共同体,是消解乡村不同群体身份相互排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