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田饲养泥鳅是一种切实可行、效果较好的养殖方式,主要技术措施如下:(1)选择适宜稻田。放养泥鳅的稻田应选择水源条件好,土质疏松肥沃,田硬高而坚实,保水保肥性能强,同时  相似文献   

2.
李煊 《小康生活》2005,(12):12-12
“我们发展泥鳅养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河南省濮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杜忠臣告诉记者,目前,濮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泥鳅养殖基地,每年出口鲜活泥鳅近万吨。  相似文献   

3.
权威预测:泥鳅将是一风行甲鱼养殖之上的普及性高效水产业。湖北省当阳市实用技术研究所、亚洲两栖动物学会大鲵专家组高级工程师周天元先生的“泥鳅微池生态养殖”课题研究日前圆满成功。该模式是以全息生态为理论基础,采用综合科技手段,促进养殖水体及其空间的能流、物流、信息流等生态因子流始终处于高浓缩的正向缓冲循环,以满足微池高密度养殖中泥鳅所必须的生态习性的绝对环境要求和生活条件,且尽可能与全息  相似文献   

4.
网箱养殖泥鳅,可以实行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单产较高,又便于捕捞和防逃。但同时因养殖密度较大,泥鳅发病率较高,管理难度较大技术操作水平要求较高。网箱分为苗种培育网箱和成鳅养殖网箱。泥鳅苗种培育网箱,采用聚乙烯网布做成,面积一般为10—25平方米,成鳅饲养网箱;用3x3聚乙烯网片做成,网目为0.5—1厘米,面积50平方米左右。网箱设在湖、河边或池塘内,箱底着泥,箱内必须铺上  相似文献   

5.
在有水源而不宜建池的情况下,可用木箱养殖泥鳅,饲养半年即可收获,每箱可产泥鳅15-20公斤。具体方法是:  相似文献   

6.
(一)稻田养殖是我市农业经济的一个新亮点。1995年以来,江苏省南通市稻田养殖连续三年持续快速发展,每年翻一番,三年三大步。1994年,全市稻田养殖面积仅有1200亩,1995  相似文献   

7.
吉林西部稻田养殖河蟹经过一年的试验,稻蟹获得了双丰收,由此建立了高纬度稻田养殖河蟹的生态模式,以示推广。  相似文献   

8.
卫军 《小康生活》1996,(1):31-31
泥鳅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在19.8%左右),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营养元素,是城乡广大消费者喜爱的水产佳品;也是出口创汇的畅销商品。泥鳅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肝炎、痔疮、自癣、跌打损伤、小便不通、乳癌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其生命力和适应性都很强,繁殖快,饲料来源广泛,养殖泥鳅是一项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的致富门路。为此,现将其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之称,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现已畅销国内外。实践证明,农家若利用庭院、房前屋后、附近坑塘等养泥鳅,确是一项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招,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江丽  喜群 《小康生活》2001,(3):20-20
稻田里养泥鳅简便易行,只要按科学方法放养就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一般鳅苗放养120—150天即可长到18—26厘米,增重4—9倍,达到商品规格。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养青虾是新的养殖方法,凡水利条件好的地方均可养殖;成本低,效益高,每亩青虾产量可达30~50公斤。 (一)开养殖沟,在稻田四周或中间开挖0.5米深,0.4米宽的沟,呈“田”字形或“井”字形。对田埂加高加宽,以防种虾逃跑。在进水口和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不同生长环境下黄鳝和泥鳅肉的品质特性,分别对其主要营养组分、颜色、嫩度和质构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生长环境对黄鳝和泥鳅肉的上述品质特性有明显影响。野生和人工养殖黄鳝肉的水分、粗蛋白和灰分等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野生环境中的黄鳝内红度值(a*)显著高于人工饲养的黄鳝肉,但生长环境对泥鳅肉营养组分和肉颜色影响较小。野生环境下黄鳝和泥鳅肉具有更高的剪切力、硬度、弹性和咀嚼性。  相似文献   

13.
周元春 《小康生活》2000,(12):16-17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之称。是一个低投入、易养殖、无风险、高效益的养殖品种。其放养季节四季皆宜。现将我们近二年来的夏秋季节放养鳅鱼的主要措施及效益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农家庭院养殖泥鳅,具有占地少、投资小、易养殖、收益高等优点。一般利用水面100—200平方米,可年产泥鳅200—400公斤,收入可达800—2000元。兹将其技术要点简介于下。(1)选址建池: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可靠、环境清洁、管理方便的地方建池。土质以壤土为好。池的大小一般面积在100—200平方米为宜,池深一米左右,池内水深约0.5米为佳。  相似文献   

15.
本场已建场八年,是中国“种植、养殖协会”会员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农技咨询推广中心”会员单位,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常年供应以下优良种苗:中华金蛭、中华土元、特大黄鳝、巨龙泥鳅。提供养殖技术,保证质量,以死换活,  相似文献   

16.
笔者的一位朋友是个养殖大户,远近闻名。他养殖的禽畜出奇的长得又肥又嫩又壮,一条黄鳝最长可达六七十厘米,重达1.5公斤;一条泥鳅达200克,一头猪3—4个月重280斤,令我惊奇叹服。春节碰在一起,我反复  相似文献   

17.
“八字”精养法是我国池塘养鱼传统技术的经验总结,已广泛应用到大水面养殖、集约化养鱼方面,成效显著。而目前,有不少稻田养鱼农户却认为:“稻田养鱼是养耍耍鱼,没有多大搞头。”其实不然,稻田养鱼技术与池塘养鱼技术也有许多相似之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养殖螃蟹,投产少、见效怏、经济收入高,是农民致富的好门路。凡是有水源的河沟、池塘、山塘、稻田、水库等所,只要有防逃措施,均可用来人工养殖螃蟹。现将人工养殖螃蟹的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稻田养金鱼     
江苏省沛县安国镇庙道口村农民崔成领,利用稻田养金鱼,实现了鱼、稻双丰收。三亩稻田的年收入,超过了万元。崔成领原来是养鸡专业户,因禽蛋市场滑坡,不得不另谋致富门路。96年,在庭院中建200平方米的金鱼养殖池,开始了金鱼养殖。当年就获得了较为可观的收入。可是,随着养殖金鱼的越来越多,人们对金鱼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不  相似文献   

20.
江苏稻田养鱼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是对传统稻作农耕的合理发展,其发展经历了唐代的挫折,至迟在明代,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复合农业生产方式,放养鱼种逐渐多样化。民国时期,江苏出现了专门机构指导稻田养鱼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了4个阶段的发展,江苏稻田养鱼走向了成熟。稻田养鱼作为一种农业多种经营,是生物多样性在宏观系统层面上的有效利用,在江苏稻田养鱼系统中,水稻是主体,鱼类是绝对优势种群。结合江苏稻田养鱼的历史和生物多样性的思想,提出了江苏稻田养鱼今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遏制水体污染,保护稻田养鱼的生物多样性;增加养殖对象,加强稻田养鱼的生物多样性;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稻田养鱼的技术水平;健全服务体系,规范稻田产鱼的市场管理行为;改善生产条件,完善稻田养鱼工程的硬件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