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个农家子弟,经过高考拼搏,好不容易圆了大学梦,当了国家干部,但他并不满足于此,决心在农村干番事业,发挥自我价值。他就是江西省南昌县小兰葡萄良种场主人、在江西享有相当名气的被当地农村称之为“葡萄大王”的邓定洪。邓定洪从小就跟父母在田里干活,对农业农村农民有深厚的感情,同时,也深感家乡的贫穷落后,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实现自己的田  相似文献   

2.
佚名 《山西老年》2013,(6):16-17
1958年春风吹拂的时候,赵树理正在他的家乡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此时的赵树理也是如沐春风、踌躇满志,正同家乡农业社的干部们谋划着农村的水利建设,绘制着宏伟的发展前景。后来,赵树理还派自己回乡务农的女儿,专程到外地买来苹果树苗和海棠果苗,在尉  相似文献   

3.
王安石(1021—1086),宇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是北宋时代的一位杰出政治家、文学家。他的一生虽然在家乡时间不长,但对故乡的山水民情,父老亲友,都怀有极其深厚的感情。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虽其身去为吏,独其心不须臾去也”。②他在许多诗文中,生动形象地记叙了自己在家乡成长活动的情景,描绘了家乡山山水水的美景,抒发了热爱家乡的眷眷之情:  相似文献   

4.
东平 《华人时刊》2006,(3):49-51
林文镜常说:“一个华侨热爱自己的家乡,就要担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正是怀着这样一颗赤子之心,以造福家乡为己任,用人生晚秋的17年光阴,默默地拼搏和奉献,使他的家乡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走上了富裕之路。他还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来众多海外华商共同投资中国,建设家乡。他记不得为故乡做了多少好事76年前,林文镜出生在福建福清的溪头村,7岁时随母亲到海外,16岁便担负起家庭的重担。经过艰辛创业和积累,到上世纪60年代末,他已成为一位巨商,林氏集团的总裁。1987年,林文镜从海外回到家乡兴业。他的第一个梦想,就是造福生养自己的溪头村。当时,溪头是远近闻名的穷村,雨涝旱干,蚊蝇遍地,血吸虫病长年不能断根。他回乡那天,穿着雨鞋,蹬上自行车,细细地沿村察看,随后便投入行动。他先出资修建公路,引闽江水进村,清改淤泥河道,建成福建第一个农村公园;他还捐资办起了村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农民夜校,建起了医院、图书馆、礼堂、体育运动场,完全改善了溪头的环境面貌。接下来,林文镜又利用自己在海外工商界的影响力和人脉关系,先后近百次前往台湾招商,并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形象     
同学从家乡的县城来看我,我差点认不出他。几年不见,他的头发已经白了一半。对他来说,这是沧桑生活的见证。他从贫苦的农村家庭走出来,中专毕业,娶了个多病的妻子,妻子病刚好,又要为随之而来的孩子操心。等家庭的一切都有了好转的迹象,自己  相似文献   

6.
《小康生活》2005,(1):32-33
武立进在家乡是出了名的大能人,平时喜欢钻研科技的他在以过反复的论证和试验后,发明了一种太阳灶,利用大阳能来取热,安全、方便、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厨房的环境。武立进也因此而致富,成了城乡创业者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同学从家乡的县城来看我。我差点认不出他来。人间的苦难总在不停地访问他。从贫苦的农村家庭中走出来,中专毕业,娶了个多病的妻子,妻子病刚好,又要为随之而来的孩子操心。等家庭的一切都有了好转的迹象,自己却下岗了。一切又得从头开始。  相似文献   

8.
一位不到30岁的年轻人,带领全村群众艰苦创业,走上了富裕道路。他就是贵州省凯里市旁海镇屯寨村委会主任潘昌文。1993年,18岁的潘昌文高中毕业,期望自己能成为高校的一名学生,但却圆不了成了庄稼汉。他对生活充满着渴望。他相信,在家乡这块红土地上,只要有汗水的挥洒和热情的倾注,一定会创出奇迹。他暗下决心,买来《贵州科技  相似文献   

9.
正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提出:"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此话一出,舆论一片哗然。众多网友感到愤怒,凭什么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难道农村孩子就应该喂猪、割草、放羊?愤怒过后,深思意见背后会发现这位代表的想法不是不无道理。在就业难的大环境下,既非"官二代",又非"富二代",出生农村的大学生想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一个农村家庭培养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在外打工的孙红军回到河南省柘城县创业。面对家乡的黄土和清澈的惠济河,他决心用自己在外打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家乡闯出一条致富路,以报答父老乡亲。  相似文献   

11.
今年午季,青年农民农艺师朱永祥又是一个丰收年。他技术联产承包和租赁经营的134公顷小麦,平均亩产分别达到443.3公斤和252.5公斤。1973年,朱永祥高中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安徽省颍上县三十铺乡李海村。他想,我是农民的儿子,要为父老乡亲的治穷致富奉献微薄之力。他刻苦自学农业科技,把自家的0.5公顷责任田划分为几个小区,进行良种对比、  相似文献   

12.
正近期,网上一则"复旦博士,回贵州做医生"的新闻,感动了无数人,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高达1.4亿。人们纷纷向胡馗伸出大拇指时,《人民日报》也点赞他"反哺生养自己的家乡,这是担当和责任的体现。"为了乡亲的期待胡馗,1986年10月出生在贵州偏远地区的农村,童年是在放牛割草中度过的。家乡给他的印象是经济条件差,医疗技术落后——小病治不好,大病治不了,每次传出某某病人因耽误或被误诊,他仿佛都看到了病患期待求救的双眼,心里都非常难受,梦想长大了当个医生,改变当地的这一状况。  相似文献   

13.
成济武,今年72岁,泽州县南岭乡小东沟村人,现在是泽州县关工委委员。老成从小因家境贫寒,没有念过一天书。1994年退休后,他决心要在有生之年,为党、为下一代办点好事、实事。他说,自己吃过的苦头绝不让在孩子们身上重演。成济武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改变家乡孩子的上学条件。他从自己办加油站赚的钱中拿出16.1万元,在村里建起了一座540平方米的两层教学楼。后来,他又投资400多万元在家乡办起小煤矿。随着企业的发展,老成决心彻底改变家乡面貌的劲头更大了。他请技术人员给小东沟村设计了3项工程:第一项是再建一座22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3层教学…  相似文献   

14.
曾任乔李镇科技副镇长,20世纪80年代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毕业的张永清,1998年退居二线后,任镇关工委副主任。为了引导农民走科技致富的道路,老张于1999年秋利用自己几十年工作中积累的资料图书,办起了家庭图书馆———“科苑书室”。几年来,他发挥自己的特长,带领全村农民学科技、学文化,推广农业技术,引进新的品种,充分利用“科苑书室”这块阵地,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培养教育农村青年做出了积极贡献。创办科苑书室张永清是在党的培养教育下,由一个农民成长起来的党的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几十年的农村工作经历,使他和…  相似文献   

15.
陈华宁是靠养鸡发家致富的。二十年前,十八岁的陈华宁高考落榜后同到家乡,他的家乡在浙中地区的大山里,山青水秀,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山民们仍然过着仅靠田里微薄收入维持着生活。同到家乡后,陈华宁决心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而努力。虽是山区,但由于大办钢铁时期毁  相似文献   

16.
刘占厚,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国家干部。1990年退休后,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偏关县王家坪村。在11年的时间里,他为村民寻求到了一条致富的路子。他的名字也因此传遍了晋西北黄土高原。王家坪村地处关河岸边,土地平坦,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但是,多年来,人们在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下,仍沿袭着传统的农业耕作方法,种植着老化低效的农作物。刘占厚回乡后,看到村民们依然以种植玉米、糜谷、山药为生,万分感慨。于是他选择了自己新的生活道路———学科学、用科学,带头引进新品种,推广新科技,带领村民走科技致富的道路。他自…  相似文献   

17.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孔繁森同志生在山东,长在山东,家在山东,他深深地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亲人。但是他懂得,西藏是伟大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内地干部和各方面人才的支援。所以,一旦党组织发出召唤,他便毫不犹豫地奔赴西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大学生数量随着近年高等教育扩招而明显增长,当下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又的确存在,相当数量落户城市的农村大学生难以充分发挥支持农村家乡建设的作用,面临着落户城市与支持家乡的二难选择困境。旅沪同乡会是一种介于政府与民众间的社会团体组织,旅沪同乡通过这一组织既较好地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又较好地发挥了支持家乡建设的作用。当下在城市落户的农村大学生可以尝试以类似同乡会的社团形式支持农村家乡建设,化解落户城市与支持家乡的二难选择困境,帮助拓展城乡经济社会联系,在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9.
余晖暖桑梓     
甘雪芳 《老友》2014,(5):29-29
正"回到家乡,我就是上山的樵夫,下河的渔夫,拿锄头的农夫。"一位老人自豪地谈起了自己的退休生活。他叫肖秉楠,今年62岁,曾担任江西省监狱局监察室调研员。退休后,他自愿回到家乡泰和县沙村镇正大自然村,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勾画出一幅余晖暖桑梓的动人画卷。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大学生数量随着近年高等教育扩招而明显增长,当下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又的确存在,相当数量落户城市的农村大学生难以充分发挥支持农村家乡建设的作用,面临着落户城市与支持家乡的二难选择困境。旅沪同乡会是一种介于政府与民众间的社会团体组织,旅沪同乡通过这一组织既较好地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又较好地发挥了支持家乡建设的作用。当下在城市落户的农村大学生可以尝试以类似同乡会的社团形式支持农村家乡建设,化解落户城市与支持家乡的二难选择困境,帮助拓展城乡经济社会联系,在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