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浦生阿訇(1874~1965年)不仅是一个伊斯兰教育家,而且是一个对伊斯兰教伦理思想和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思想都有很深造诣的学者。在其所著的《伊斯兰六书》卷四中,他从《古兰经》和伊斯兰教教义的基本原则出发,结合中国穆斯林所处的文化环境,系统地阐述了伊斯兰教人道观的道德原则和具体内容,并将伊斯兰教的天道观与人道观结合起来,建构了既坚持伊斯兰教基本原则,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善”为核心,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伊斯兰教人道观。  相似文献   

2.
天命观是王岱舆"以儒解回"的典型表现,他在运用儒家的"天命观"阐释伊斯兰教思想时,坚持了伊斯兰教立场并赋予其伊斯兰教含义。王岱舆的"天命"指真主从天所降下之"明命",真主自天降下"明命"目的是"修道而立教"。"天命观"在王岱舆伊斯兰教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运用这一范畴,王岱舆系统阐释了他的中国特色伊斯兰教哲学体系,丰富了中国伊斯兰教哲学传统。  相似文献   

3.
罗莉 《青海社会科学》2005,5(3):128-131,157
伊斯兰教具有悠久的历史,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作为一种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传播,目前它在回、维吾尔、哈萨克等10个少数民族约2000万穆斯林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清真寺是传播伊斯兰教思想和广大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和礼拜的场所,清真寺经济在历史上有过独特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侧重对历史上清真寺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收入来源和经营形式进行考察,说明这种经济的局限性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中国伊斯兰教中特有的门宦制度,也约有三百年左右的时间。但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史籍中几乎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也没有一部介绍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的专著。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国外伊斯兰教的同志介绍,目前,国外即使是在研究伊斯兰教权威性的著述中,也基本上没有涉及到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的问题。马通同志著,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一书的问世,不能不说是我国伊斯兰教研究的一个突破,填补了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5.
一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以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因受儒家文化思潮的浸润与影响,产生了中国伊斯兰思想文化,使中国伊斯兰教具有自身的特色,形成了区别于其它国家和地区伊斯兰教的特点。一方面它仍是伊斯兰教,虔诚的穆斯林们照样严格恪守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遵守宗教功课,其表现出的浓烈的宗教感情与宗教气氛和其它国家的伊斯兰教并无二致。另一方面它又适应中国的国情,具有中国或西北地区所特有的其些宗教观点、宗教制度、宗教组织和礼仪方式。伊斯兰教同民族问题紧密相连。我国基本上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可、塔塔尔、  相似文献   

6.
明清之际的回族伊斯兰教汉文译著家在阐述伊斯兰教思想时,阐述了他们对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看法,并且对各种思想作出了不同的评价。他们坚定伊斯兰教信仰,尊崇儒家思想,批判佛教和道教,在比较中提高伊斯兰教在中国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7.
我国对伊斯兰教的研究是从唐代开始的。最初主要是对一些经典教义、教理、哲学的反复辨析和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即使有一些专门研究的论述,内容也多为校勘、考证和评注。而且反映原始伊斯兰教基本情况的文献主要是《古兰经》,虽然《古兰经》是了解伊斯兰教创建前后阿拉伯半岛政治、经济及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献,但对伊斯兰教的形成和历史进展仅以《古兰经》作为史料依据那是远远不够的,何况当时并没有汉译本,而且有关伊斯兰教记载的汉文史料又很少。进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才有汉译本《古兰经》。加之伊斯兰教在国内有了综合性的研究,有部分学者对伊斯兰教文献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翻译做了大量的工怍。下面以时代顺序对伊斯兰教著述与出版刊物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广西回族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回族源流问题,许多学者已有较深的研究,并理出了基本的脉络。此文仅是用新材料加以补充,并提出个别新问题,就教于前辈学者。关于伊斯兰教何时传入广西,过去有两种说法“一谓唐时从广东回教会分脉而来,盖回教于隋末流入中国,首先在广东番禹创建怀圣寺以传教,遣唐中叶影响渐大,达及广西,初于桂林布教,今西门外清真寺,即其旧址。一谓元代由官吏传入,因元并中国,所置官吏,多西域人之情牵回教者,政治力量所到之处,教权随之,今桂林回教中之著姓,多其后裔。以上两说,姑并举之以供考证。”①以上两种说法都是没有根据的。一…  相似文献   

9.
“西北五省(区)伊斯兰教学术讨论会”西安会议,八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九日在西安举行。到会的回、汉、维、东乡、满、蒙族代表八十八人,收到论文、资料、译文和赠刊共102篇,会议就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一、关于伊斯兰教的研究如何为两个文明服务的问题;二、关于伊斯兰教与十个少数民族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的问题;三、关于伊斯兰教在中国各地的传播及其特点的问题;四、关于中国伊斯兰教各教派的兴起及其教义的问题。中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终于同读者见面了,这是中国伊斯兰教学术界的一件大喜事。作为这部书编著人员和资料翻译人员的同仁和朋友,我对这部书最终正式出版由衷地高兴。由于这部书的出版,列入国家“六五”、“七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最后成果的三部有关中国伊斯兰教历史研究的专著,即《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中国伊斯兰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已全部出齐。二十年来为中国伊斯兰教历史研究呕心沥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介绍了陈垣先生“稿凡五易,时阅四年”而研究、整理出的近现代回回历法的辉煌成果——《中西回史日历》,继而探讨了先生的《回回教入中国史略》一文对研究回族史和伊斯兰教史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在我国流传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进入21世纪,我国学者对伊斯兰救的研究向深度和广度迈进。近两年来撰写出版的著作虽然只有10多部,但都有新思想,新观点,这些著作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伊斯兰救历史和当前伊斯兰思潮的研究。对伊斯兰教史的研究我国学者的实力较强,但对伊斯兰救思想的专题研究比较薄弱,至今汉有日本学者井简俊彦的《伊斯兰思想史》(秦惠彬译,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2003年2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国学者马通先生的《伊斯兰思想史纲》,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自7世纪中叶传入我国,历经唐宋元之后,到明初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一,经元代大批穆斯林入华,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迅速增长,做为伊斯兰文化主要载体的回族已基本形成,并遍布全国各地。其二,伊斯兰教在我国诸多宗教文化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开始对明代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分析研究明前期统治者对待伊斯兰教的政策,对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明朝的民族同化政策与对伊斯兰教的宽松政策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从维护朱家王朝对中国的长久统治出发,对一些少数民族采取强迫  相似文献   

14.
五、清政府对伊斯兰教的政策和伊斯兰教在反清起义中的作用关于清政府对伊斯兰教的政策,在历次讨论会上分别有两种不同的评价。第一种意见认为,清政府对伊斯兰教的政策,或者说对回民的政策中始终带有偏见。以元、明、清三个朝代相比较,很明显,回族在清朝的地位是最为低下的,尤其在发生历次反清起义之后,统治者对回族群众极为仇视,因此总是残酷镇压和严加管制。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复兴运动与土耳其的社会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土耳其的社会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伊斯兰教占绝对统治地位到政教分离的世俗化、现代化,再到伊斯兰复兴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现代化与传统、西方化与民族化之间的矛盾对立与抗争,伊斯兰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矛盾仍将是影响土耳其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变数。  相似文献   

16.
追求和平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旨之一。“伊斯兰”阿拉伯语意即“顺从”、“和平”,“穆斯林”即“顺从者”、“和平者”,就是顺从其主并谋求和平的人。和平意识体现在穆斯林生活的各个方面:真主的99个美名之一就有“和平”;天堂名之一就有“和平”;穆斯林彼此见面互道“色俩目”,敬祝和平;天房周围的诸多门中有一道叫做“和平门”,可见“和平”在伊斯兰教中的分量。在伊斯兰教发展史上,从来就不主张胁迫非穆斯林改信伊斯兰教,而是和睦相处。伊斯兰教是讲求“中道”,不走极端、不偏激的宗教。  相似文献   

17.
一、导论刘智(约1655—1745,江苏南京人)自幼"趋庭问学",饱受中国传统文化滋养,是中国伊斯兰教界屈指可数的学通四教(伊斯兰教、儒教、佛教和道教)的大思想家之一.实际上,他将伊斯兰教义与中国传统理性思想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伊斯兰教在东西方普遍遇到的某些神学问题,他所创造的伊斯兰宗教观,不仅对西道堂等教派有直接影响,而且对整个中国伊斯兰教的彻底民族化,对处于被歧视被迫害中的中国穆斯林寻求未来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伊斯兰教在中世纪取得世界性胜利后,一方面获得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又遇到了如何解释教义中的某些疑义的问题,如安拉完美与世  相似文献   

18.
哈萨克民族的人名多以自然现象、自然物、动物、前辈人名以及伊斯兰教式的人名为内容。通过对人名的探讨,可了解哈萨克民族宗教思想发展史;对研究哈萨克民族文化和分析伊斯兰文化在历史上对哈萨克民族的影响程度,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我们进一步了解哈萨克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心理都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常见的几类人名现象进行分析,不妥之处望方家指正。一、哈萨克人有以自然现象、自然物以及人造物命名的习俗。例如:昆别克(太阳别克①─Kunbek),阿依苏鲁(阿依─月亮,苏鲁─美丽,Aysulu,女名),波兰拜(…  相似文献   

19.
谈回历     
回回历(简称回历),实际上是伊斯兰教的教历。这个历法延续到今天,已经一千四百零三年,是世界上八亿穆斯林所遵循的历法。每年回历十二月十日是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全世界穆斯林不管居住多么遥远,也不管有无通讯传播,都能在同一天或第二天分别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节日前,来自各大洲的各色人利、操着不同语言的上百万的穆斯林还先后云集到沙特阿拉伯麦加圣地朝觐,而指导着他们这一宗教活动的历法就是回历。 回历传入我国,始自唐代。当时伴随着伊斯兰教的移植,回历也相继传来。回历为官方采纳,则始自元代。元代没“回回司天监”是专门从事天文观察和历法推算的一个机构。回回司天监官为正四品,足见元代对回回历的重视。 到了明朝,《明史记事本末》卷七十三载:“……十五年(洪武年)命大学士吴伯宗等译回回历、经纬度、天方历书。” 《明史·历志》载:“回回历法,西域国王马哈麻所作,洪武初,得其书于元都。……命翰林李(羽中)、吴伯宗,回回大师马沙亦黑等译其书……回回历设科,隶钦天监,与大统历参用二百七十余年。” 清康熙三年(1664年)曾一度沿用回历,命杨光先为钦天监正,吴明烜为钦天监付。但他们因推闰错误而被革职。回历直到康熙八年(1669年)才永被废除。自元明清三朝,回历  相似文献   

20.
对人性的探讨是哲学研究中的主要论题,明末清初时期的中国穆斯林学者们以伊斯兰教经典为据,参照宋明理学对人性研究的新观点,来阐释伊斯兰教的性命观。中国穆斯林学者把人性划分为“真性”和“禀性”,认为“真性”是人性的本质存在,人性本善,而“禀性”则是导致人为恶的根源;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正身、清心、尽性”的功修之路,成为“人极”。中国穆斯林学者通过“以儒诠经”的方式,完成了伊斯兰哲学的本土化,客观上消除了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两个文化体系之间的隔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