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艺术真实与真实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勤毅 《学习与探索》2008,6(1):188-192
艺术真实,不仅仅是个定义和概念,更是个开放状态的母系统.其中不同艺术种类所构成的彼此区剐、相互交叉的横向子系统与不同层次艺术真实间相互联系、彼此渗透的纵向子系统,共同组成了纵横交织、不断运动的网状结构.从横向看,艺术真实分成五大侧面,作品类型分为纪实型、叙事型、浪漫型和现代型.从纵向看,艺术真实应该是反映一种完整运动过程的艺术活动,可分生活的真实境、作家的真实情、作品的真实性、受众的真实感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读小说时,一方面清楚自己读到的一切不过是虚构的,不是真实的;另一方面,又必须把小说看得具有真实性。这样,就对小说的真实性提出了题问:它在哪种程度上,用哪种方法描写真实世界?世界在哪种意义上,以哪种方式出现,才成为小说真实的参照对象? 我们看不到小说的真实,但我们知道小说具有真实性,知道小说内的事物暗示着小说外的真实。就科学角度而言,现实世界中的真实是没有共同可感的形状的,只存在着一种符号与真实的关系。小说虚构在我们周围建立起的并不是具体有形的真实整体,而是一种真实与虚构事物的关系。这种关系改变了我们对于现实事物真实看法。  相似文献   

3.
艺术真实性历来被称为艺术的生命或艺术的本质特征。随着新时期文学发展的深入,对传统的文艺观发生了愈来愈烈的冲击。艺术真实性也受到了某些人的轻视,甚至遭到诘难。这促使我们进一步反思,对艺术真实性进行深入的审视和观照。 真实性作为艺术的特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不仅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将来也需要强调艺术真实性。关键在于我们的真实现,我们对真实性该如何理解和认识。诚然,我们过去对真实性的理解比较简单,并没有真正把握它的内涵和外延。艺术真实性是一个多质多层次,既矛盾又统一的开放的运动系统。从纷繁复杂的文艺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特别是经典作品是作者个性和人生观的充分表达,是作者对所处时代和生活的一种描述和解释.文学的真实足指作品关于一种人的普遍精神的反映,它体现在作者的文学智力和文学情感之中.所以,文学批评关注的不是作品中生活和人物是否完美的问题,而应该是作品足否有可能成为这种真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的本质从其现实性来说,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文学作品,特别是以叙事为主的文学作品,要塑造出具有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充分发挥其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就必须真实地深刻地描写现实关系。一文学要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述,塑造典型形象,揭示生活的本质,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重要理论命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其不朽著作中,特别是在那些光辉的文艺评论和文艺书简中,曾经反复强调这一问题。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书中,对法国作家欧仁·苏的长篇小说《巴黎的  相似文献   

6.
粉碎“四人帮”以来,文艺战线拨乱反正,提出恢复和发扬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批判瞒和骗的文艺,艺术创作中的真实性问题重新受到高度的重视。我们的文艺创作沿着革命现实主义的道路向前跨进了一大步。近年来,一大批真实地、深刻地反映我国人民的斗争生活以及他们的命运遭遇的作品相继问世。这些优秀作品大都达到了现实主义的深化,为我国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究竟怎样才算现实主义深化?如何去深化?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待于我们去做进一步的探索。本文就是想结合近年来的文学创作实践,发表一点探索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自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相继产生了各种流派的现代主义文艺及有关理论以来,几乎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现代主义向传统的艺术方法现实主义挑战的局面。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学艺术的不断发展,随着某些现代主义流派作品及其理论的传入,在我国文艺界也陆续展开丁关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问题的讨论。怎样看待现代主义,作为艺术方法或流派,它有没有积极意义?现实主义能否从现代主义吸取某些有益的东西?随着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实现,现代化生活的加速进程,是否必然要产生现代主义的文艺?这大体是当前争论的焦点。本文就此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一)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不同点:(1)从内容构成关系看,历史真实要求本质的真实,艺术真实以有限反映无限;(2)从与外部现实关系看,历史真实不能和历史现象相抵牾,艺术真实却可以脱开历史真实的羁绊,享有极大的自主性;(3)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典型化方式运用不同,历史真实运用抽象思维方式,艺术真实采取神形兼备的形象思维方式。(二)艺术真实的超历史性:(1)叙述上可以打破时空顺序的严格排列,按照思想和艺术的实际需要,对史实进行自行的剪辑和组合;(2)内容上可以将史实整体大块移入,也可以取其一点强化之,不必面面俱到,顾及全貌;(3)手法上可以严循史实,也可以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甚至可以以假当真;(4)评价上可以与历史的结论同步,也可以持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意见。但是,历史文学的超历史性不等于随意性,应有一定的“限度”、条件和规律,同时还应该和深层寓意的价值目标联系起来。(三)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性:(1)从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上看,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有其统一的可行性;(2)从思维方式看,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也是可以成立的,(3)从思维活动的脑生理机制看,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向舟并鹜,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自然也是互为沟通的。  相似文献   

9.
一在本文开始之前,我必须首先申明:诗歌不是一种存在。即使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中,也没有既定的诗歌形态存在,诗歌是诗人创造的结果。当诗歌没有被创造之前,它只是一些艺术的元素,艺术元素与艺术元素之间可能是毫不相关的内容。我们所说的“诗意”,如果放在诗歌的创造过程中来看待,应当是一个完成性的概念,它是与确定了的诗歌内容不可分割的。那么诗意的创造是诗人主观构拟的结果,它与客观现实世界有着天然的相悖性。作为一种文学文体,诗歌的主观构拟表现出强烈的自由个性,它有着比小说更激进的创造可能,小说在虚构中更重视反映生活的逻辑,而诗…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具有丰富内涵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它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实践性,也就是指导现实的文艺实践活动。什么是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握文化产品与市场的关系,怎样看待高雅文艺作品和通俗文艺作品在市场运行中的不同情况和要求等,都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实实践中所面临的复杂的文化、文艺问题。只有在研究与解决这些现实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发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对现实文艺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贴近文艺现实,恪行守正创新,加强现实文艺问题研究,这应该是开展毛泽东文艺思想与文艺实践研究的正道。  相似文献   

11.
<正> 也许这样说并不过分:文艺价值的功能象阳光一样,泽被万物而恒久不息,具有包罗万象的性质.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文艺价值功能的更多方面正在得到进一步的发现和界定. 文艺价值的功能与作品本身的性质密切相关.艺术杰作总是要比那些二、三流的平庸之作赢得更多的欣赏者,产生更为广泛、持久的社会影响;再者,在文艺行为流程中总是艺术家确定"写什么"和"怎么写"在前,文艺作品的实际作用在后,这一先后次序是不能颠倒的.另外,作品的思想意蕴、题材、形象、风格、体裁乃至艺术媒介的固有性质对于文艺功用的发挥也总是具有主导意义.总之必须联系作品的性质来看待文艺的作用,这是考察文艺价值功能的一个出发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文艺与生活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不仅回答了当时革命文艺运动中提出的现实问题,而且科学地揭示了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对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四十年来的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的论断是正确的,是经得住历史检验的。它的基本原则,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仍然有着指导意义。(一) 文艺的源泉是什么?这是文艺思想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唯心主义者认为,文艺是精神的产物。例如,黑格尔就把文艺视为思维发展的结果;泰纳把文艺说成是心理话动的产物;斯宾塞和格罗塞则主张文艺产生于游戏;还有的甚至把文艺的产生同巫术、宗教联系起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他们的说法不同,但都否定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对此作了正确的回答。他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  相似文献   

13.
近来读一些作品,看一些电影、电视,一看开头就知道结尾,总觉得不生动,不感人,不够味儿。然而,读了半个世纪前鲁迅写的杂文,则使人那么兴味浓烈,情致勃勃。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根本区别是,前者虚假,后者真实。鲁迅杂文的美学价值,就在它的真实性。鲁迅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其实,鲁迅杂文的生命也是真实。如果说艺术是生活的反映,那么,鲁迅的杂文,则是现实生活更直接、更真实的反映。只有真的,才是美的。  相似文献   

14.
茅盾作为一位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中长篇小说的情节,是处处合乎生活的情与理的,人是现实中的人,事是人间的事,没有怪诞,也不离奇,严密地体现着生活的逻辑性。但是情节又必须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具有吸引人的力量;刻板呆滞、平淡无奇与读者的欣赏要求是不相容的。读者正是在情节的牵引下进入作品,在兴趣盎然的欣赏中领略到生活真谛的。生活本身也是多变的,平淡呆板的情节也很难反映多变的生活。茅盾的优秀中长篇小说情节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正在于真实性和多变性的统一,在展示生活逻辑的同时,又富有变化,呈现出多色调、多节奏、多起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现实生活并不是一个纯而又纯的真善美的集合体,而是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彼此交融、互相掺杂的混合体。艺术要反映现实生活,就不可能只反映生活中美的事物,而是要描写和反映更广泛的社会生活,这当然要包括现实生活中丑的东西了。那么,作为现实美的对立面的生活丑,是怎样进入艺术作品中,又为什么能够进入艺术作品中呢?它在艺术作品中的价值与地位又是怎样的呢?研究这个问题,无论对于美学理论还是艺术创造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为意识形态的形式之一,文艺不仅反映现存冲突,而且解决这个现存冲突.而文艺对现存冲突的解决既有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是虚假的.因此,我们在肯定文艺所包含的真实内容的同时,也要揭露和批判文艺所蕴涵的虚假内容.否则,文艺批评就会丧失真正的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17.
论戏剧真实     
如果说到生活的真实,那么我们必须接受这种实际,而不只是说说而已。举一个例子。就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巴西发现了原始人。他们一切还保持着石器时代的水平,不知铁器、哲学和艺术为何物,也就是说完全无知。我很难想象有什么办法能使我们的这些同类进入我们这个世纪。但他们毕竟是我们的同时代人。人,我们的同时代人,这种真正的动物,是多  相似文献   

18.
(一)文学,真实的文学,美的文学——无论其为散文,为诗歌,为小说,为戏剧,其功效都在于真实地反映生活,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鼓舞人们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奋斗,以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而读者要获得这样的功效,其关键环节在于鉴赏。但是,鉴赏却很不容易,困难主要存在于两方面:一是作品本身。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都是深邃的、多层次的,而不是单一的、直观的;而且它艺术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也是独特多样的。即使在同一作家笔下,各种艺术手法也常是交互使用的,而不是单一的,可以程式化的。二是鉴赏者本身。由于时代、阶级、思想、性格与情趣的不同,生活经历、文化素质的差异,每个人在阅读文学作品,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鉴赏时,都会出现微妙  相似文献   

19.
历史剧真实性新探——从郭沫若的历史剧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不同意以历史事实去衡量历史剧真实与否的标准。认为历史剧既然属于艺术,它的真实性必须从艺术本体角度去探求。当历史材料作为历史剧的素材后,它首先受到作家主体精神的渗透,然后又受到戏剧体裁审美特征的规范,而后,在当代作家和历史素材之间会发生当代“视界”和历史“视界”的双向融合,形成历史剧的主体性、假定性和当代性真实内涵。历史剧的主体性真实、假定性真实和当代性真实的综合实现,并且通过观众的鉴赏、认同,产生出认同性真实。因此,历史剧真实性是一个丰富、复杂的流动过程。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文艺理论上有几个令人反复讨论,但又总是纠缠不清的问题,关于文艺反映生活本质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近来,全国报刊上又连续发表了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值得学习。但是,也还存在一些值得探讨商榷之处。我们在下面将就文艺要不要反映生活本质?如何认识本质?怎样反映本质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文中将谈到几篇发表文章的个别章节,是为了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