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之蜀商,总被人以“吃苦耐劳”而概之。言外之意,蜀商只会使蛮劲,不会动脑子。针对这一说法,蜀商们从来就是保持沉默,也从来没有人站出争辨或质疑。自改革开放以来,蜀商开始变得精明,有文化,务实,有社会责任感……但他们更懂得如何在风雨泥泞中大步向前,用韧性和理智战胜一次次的挫折,用辛勤的付出去换回那累累硕果。所以,“吃苦耐劳”反而成为蜀商们乐于承认的一种精神优势。这不是说蜀商没有智慧,没有远大的抱负,这恰恰是对他们真正的赞赏。在困境中逆转,而后翔于九天,无不体现了蜀商坚韧不拔,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精神,把这种精神鲜活到具体的一个人身上,自贡鸿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彭布尔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2.
<正>蜀商,一个曾经雄踞中国经济史的名字,当我们回看那段历史时仍会被它耀眼的光芒灼伤。然而,在商帮风起云涌的今天,它却不合时宜地隐向了历史的后台。这演化成我们不能承受之轻,“揭竿起义”顺势而发。值得注意的是,找回千年辉煌,重温历史旧梦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理想;穿针引线,引动蜀商血液里奔腾的商业力量,让蜀商作为一面旗帜重新站到现世的前台才是我们革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一四川盆地辽阔肥沃,物产丰富,历来为繁盛富庶之地,但四周被崇山峻岭阻隔,交通十分艰险。过去,许多朝代京城通往蜀地、尤其是成都必需要修路,这些路就是蜀道。古蜀道有几条?说法不一,广义地讲,蜀国境内及各地通往蜀地的道路都是蜀道。狭义的蜀道主要是指7条越过秦岭翻过大巴山,连接长安到成都的道路。这其中,最著名、最险峻的当属四川广元境内的金牛道。  相似文献   

4.
<正>这段时间,一个曾经沧桑的名字被再度提起这是一个地缘性商人群体。他们不怕苦、敢冒险、敢为天下先、求实而乐于探索,他们曾以强烈的创业精神与杰出的经营能力抒写了中国商业史上的百年辉煌,如今却黯然失色。他们曾呼风唤雨,左右东亚经济,成为中国商人精神的载体,如今却还原为寻觅与复兴。  相似文献   

5.
银根紧缩,老板“跑路”,吴英案……2011年以来,浙江一直处在中国经济的风口浪尖。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当年“敢为天下先、无畏闯市场”的浙江精神的缺失的表现,而对应政府来说,如何完善减负惠企业措施,营造尊商、亲商、兴商氛围,着力提振企业家信心,是这个中国民营经济大省十万火急的战略选项。  相似文献   

6.
<正>蜀商的激情岁月有人说,蜀商没有文化。著名管理学者、四川省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几十年致力于企业文化研究的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黎永泰却说,“蜀商的历史就是蜀商文化形  相似文献   

7.
<正> 江总书记曾经称赞四川省的民营经济人士,说他们“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快速发展的民营经济现已成为了四川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最具有活力的经济成分,对发展四川经济,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形势良好,前景光明 四川省民营经济涉足行业很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产业、产业化农业、房地产行业、生物医药业、饮料食品加工业和商贸业这  相似文献   

8.
<正>有人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民营经济发展史。查阅40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GDP)、民营经济增加值数据,两条平行上升曲线清晰可见。四川民营经济始终与全省经济发展大局同频共振——1978年,四川GDP184. 61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为6. 36亿元;2017年,四川GDP达36980. 2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也突破"两万亿"大关,达20738. 9亿元。另一条上升曲线,更直观勾画出四川民营经济40年的强劲发展态势:1978年,四川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3. 4%;2 0 1 7年占比已飙升至5 6. 1%。民营经济地位逐年提高,撑起"半边天"。  相似文献   

9.
成都十二条     
数据显示,四川省成都市现在民营经济的增加值已达1326亿,占全市GDP的48.2%,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6.6%,全市民营经济税收276.6亿元,占全市国税和地税总收入的68.4%,占财政收入的58.5%。实现了民营经济连续四年以26%的增幅。今年1-9月,成都的民间投资达101亿元,占投资的59.1%,同比增长42.3%,到今年年底,成都固定资产投资有望突破2300亿。另外在民营经济第三产业中增加值也是非常高的,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值的46.4%,工业方面也是如此,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成都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到2006年,成都市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360万,增幅比2005年增长9.0%。这组数据表明,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成都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四川省在良好的营商环境下,民营经济在地区经济总量和比重方面持续增加,市场主体平稳增长,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但仍存在地区间不平衡、高新产业匮乏,品牌支撑力弱、投融资力度不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以新常态为视角,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度分析了四川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最后,以"人——企业——产品"的思路,提出了"三名"(名家、名企、名品)发展路径,从而为四川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是省委省政府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湖北实际出发所确定的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作为尚处在工业化初始阶段的沙市区,必须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这一战略思想,坚持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大力实施“强工活商”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流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营经济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工业增加值和吸纳劳动力方面甚至超过了国有企业。有数据显示,全国共计6000万左右的微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提供了75%左右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3.
程宇宏 《管理学报》2009,6(9):1266-1273
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情境中,粤商形成了特有的文化气质.改革开放以来,新粤商的崛起,从某种意义上继承与延续了粤商文化的传统.与西方基督教商人相比,粤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并体现出中国乐感文化的精神气质.从乐感文化的角度解读粤商文化现象,或许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经营管理者》2014,(5):56-57
今年—季度,四川经济开局良好:GDP5878.5亿元,同比增长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除总体数据之外,从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到外贸进出口总额,四川各大重要经济数据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5.
周海鹏 《管理评论》2001,(11):20-22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1999年的工业增加值中,民营经济已占近2/3的比重;1999年百强私营企业第一名的年销售额达35亿元,最后一名的销售额也有3.6亿元。在国有企业以年均10-15%的速度下降的同时,民营经济却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因此,有专家预测,从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以及世界发展潮流来看,民营经济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主流。然而,加入WTO对民营经济来说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发展,即二次创业的问题。WTO是民营经济的一道“坎”,跳过了这道坎,民营经济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16.
"首届湘商大会"9月26日至28日在长沙隆重举行,这是海内外湘籍商人的第一次大规模聚会。此举标志着湖南打造"湘商"品牌迈出实质性步伐。据9月28日下午大会组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会议期间共2600多人参会,包括来自美国、奥地利、意大利、马来西亚、荷兰、泰国、新加坡以及港澳  相似文献   

17.
丁洪  向可文 《决策导刊》2006,(10):24-25
近年来,璧山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去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63%,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二”。“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围绕“GDP上100亿元”的目标,以繁荣壮大民营经济为突破口,着力打造政策优惠、条件优越、服务优质、前景广阔、精神昂扬的发展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阳光”、“空气”和“土壤”,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观察哨     
<正> 四川省副省长、省计委主任王金祥说,四川在区划调整后,其作为中国大省的地位未变,在人才、科技、劳务等资源及市场容量等方面优势仍在,今后治蜀方略将有“四大调整”。 一是调整了发展思路。可以归纳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化经济结构,高速发展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调整之二为经济发展的总量指标。如200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3亿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850  相似文献   

19.
宁波籍企业家群体的崛起,在近代中国工商界 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现象。宁波地处东南一隅,面积不及全国的千分之一,而近代以来,从这里走出家门,在外创业的几代宁波人却在近代中国创造了辉煌的经济业绩,逐渐形成著名的宁波商帮。本世纪40年代后移居海外的宁波商人艰苦创业,成绩斐然,出现了一大批商业巨擘如世界船王包玉刚、影视大王邵逸夫、电子大王邵炎忠、钟表大王李惠利等等。海外宁波帮的创业精神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精神”。纵观近代以来宁波商人的成功经验,我们可见宁波商人顽强开拓,趋时求新,精明强干,机敏善变,经营得…  相似文献   

20.
在国内外经济不断下行的宏观背景下,四川省以"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为工作基调,着力推进"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投资拉动、产业支撑。1~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回落,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四川的经济形势将继续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四川应着力抓好企业融资、大力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努力扩大居民需求,为保持下半年经济的较快增长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