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和其他民族一样,都有过年的习俗,他们有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习俗和贺年礼节。由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的民族的贺年 相似文献
4.
5.
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意义深远.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加快,大城市中的蒙古族高中生是如何对待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本研究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北京市12所中学中的蒙古族高中生为例,调查在北京这种大城市生活的蒙古族高中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了解、继承的程度,探究影响大城市蒙古族高中生对本民族认同感和继承程度的因素,得到一些有价值的数据,对导致大城市蒙古族高中生对自身民族认同和继承程度不一这一现象做出解释,并结合探究所得因素,从北京市蒙古族高中生这一小群体出发,由小至大,为大城市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提供参考,提出建议.希望研究能够反作用于大城市中的少数民族高中生们,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加强社会对少数民族教育的关注,创建各民族文化和谐交流的繁荣气氛.帮助塑造新一代的民族观和文化观,为教育工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视角探讨蒙古族民族过程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族民族过程既呈开放性 ,又不失部落制民族的特色 ,这与蒙古帝国把远东和中亚文明统
一在一个王朝中的背景密不可分。本文从文化视角 ,探讨了蒙古族民族过程中的涵化、分化和异向发展等主要特点 ,认为 :蒙古族民族过程中的涵化可以归纳为混合成新民族的融合型、名存实亡的“假晶”型以及几乎无踪可寻的同化型三种 ;而东、西蒙古与漠南、漠北蒙古等族体长期断的分化 ,形成蒙古族重大的文化异向发展。文章剖析了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理论和现的
启示。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中小学民族文化建设,是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构建的新型的、全方位的蒙古族中小学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体系。蒙古族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民族文化教育的内容也已重点落实在学科课堂教学之中。丰富多彩的蒙古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深化了学生对蒙古民族民俗文化的了解,激发了师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民族文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蒙古族中小学民族文化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8.
9.
本文记述的是生活在祖国西部边陲阿合奇县哈拉克乡范围内的柯尔克孜人的一些生活片断。作者曾在那里供职近四个年头,文中所记皆为亲历。 相似文献
10.
一、蒙古先民之服饰及其与周边民族服饰之关系形成蒙古民族的核心部落是蒙古人——室韦人——达怛人(鞑靼人)。《旧唐书》称其为“蒙兀室韦”。在突厥、回鹘统治时期(公元7-9世纪),蒙兀室韦还在额尔古纳河(望建河)流域。这时期的蒙古部落主要活动在今大兴安岭地区的深山密林中,主要从事渔猎业和牲畜饲养业等,经济活动具有游动性和不稳定性,同时受其自然条件的限制,居住方式为“巢居”、“穴居”等。其服饰也同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及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紧密相关:以皮服为主。“夏则城居,冬逐水草,多略貂皮……男女悉衣白鹿皮襦祷”,“食肉衣皮……皆捕貂为业,冠以狐貂,衣以鱼皮”。 相似文献
11.
贺希格图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6(4)
歌剧<木雕的传说>是以蒙古族民间传说为题材,同时运用西方正统歌剧的作曲技法而创作.它不仅继承了歌剧的传统形式,而且展现了蒙古族音乐特有的曲调风格,是民族性与时代性、戏剧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尤其是少数民族歌剧的发展开辟了一条专业化的道路.用传统歌剧艺术形式创作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歌剧,以适应当代大众的审美情趣,这就是歌剧民族化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重新解读蒙古族游牧经济——《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简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蒙古族以他们特有的游牧生产方式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和文明,但直到目前为止,学界从经济史的角度研究蒙古族的游牧经济的基本矛盾、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变迁还不够.乌日陶克套胡博士的新著《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力图从蒙古族游牧经济内在矛盾出发,考察其演变的脉络及其与农耕民族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额吉河》是小宝历经十余的辛勤劳动,经走访、记录、整理并参阅大量文献资料,最终汇集成的一部令人动容的蒙古族妇女口述资料。从内容上看,虽然只有17位妇女口述的篇幅,但口述对象的社会角色非常丰富,包括普通农民、牧民、知识分子、王族后裔、书香世家等社会层级的各方面;从家庭角色来看,妻子、母亲、女儿、姊妹、祖孙等家庭群体中女性所扮演的各个角色,在本书中几乎无一没有呈现。这些女性的历史,构成了各自家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建立横跨欧亚的大国,东西方交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达景象,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荣,给蒙元朝带来丰富的财富积累。此时蒙古贵族为了显示其威权和地位,开始追求豪华奢侈,喜爱繁缛装饰,色彩金碧辉煌的黄金成为首选,被大量运用到各领域。 相似文献
16.
人名,作为社会成员的符号,如同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体现了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信仰、心理、审美情趣,也必然地反映出社会现象、历史特征、时代风云、民族关系、文化过程等等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7.
神话最能浇铸一个民族的心灵和智慧。本文从天、神、动物、人四个方面分析蒙古族神话所构制的文化模式 ,并且认为蒙古族文化模式是由上述四者组成的一个三角形 相似文献
18.
青海蒙古又叫德都蒙古,是指居住于青海的蒙古族,青海蒙古人称自己为“库库诺尔蒙古勒(青海湖蒙古)”或“德都蒙古勒(上蒙古)”,是由历史上的卫拉特和硕特部众为主,以卫拉特其他部众、东蒙古部众的后裔组成,这些蒙古族入居青海在不同的时间,并从不同的地区迁居青海,与各民族长期杂居,过着古老的游牧生活,形成了德都蒙古现在的布局,他们在传承蒙古族古老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他民族的交流接触和地域环境的间接或直接影响,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习俗,成为整个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我是逐字逐句将这部名为《额吉河》的口述史读完的,对于每天面对堆积如山稿件的我来说,这已经是近年来很少见的情形了。额吉,这是蒙古族对母亲的称呼,是蒙古族的民歌里被反复吟唱的主题。它让人想到温暖,想到希望,想到乳汁和青草的清香,想到草原上平静流淌的河水。北方自然环境的寒冷严酷、游牧生活的迁徙无常,使每一个生命的诞生和成长都显得特别珍贵,也使哺育呵护生命成长的"额吉"一词,呈现出一种特别的庄严和神圣。 相似文献
20.
日本人把农历新年统统换算成了公历,1000年前清少纳言的《枕草子》里所描写的农历新年的场景,如今已变成了公历1月1日的盛况。元旦便是日本人的新年,他们跟着西方走。嫁到日本8年,老公长谷川和他的朋友们统统认为过年是件很乏味的事,什么都干不了,只有整天在家待着。唯一的乐趣便是不断收到如雪片一般来自四面八方的明信片和贺卡。那些整整断了一年联系的亲朋好友都会在那段时间寄上一张卡片,他们称为“年贺状”,寥寥数语,把这一年的大事统统交代一番。礼尚往来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到专门的商店去制作我们家的贺卡当然成了我这个家庭主妇在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