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道是女人天生是为爱情而生的,“不谈爱情”的池莉其实从其创作伊始就对婚恋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从最初引起文坛注意的短篇《月儿好》到稍后的《少妇的沙滩》、《长夜》,再到创作成熟期以描写当代都市烦恼人景观而轰动文坛的“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及《金手》、《一去永不回》、《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直至到近期作者将笔触伸向历史题材领域(所谓的“新历史小说”)的几部中篇:《你是一条河》、《预谋杀人》、《疑眸》等等,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由一个或几个“爱情故事”所构筑的婚恋世界。作家以女性的细腻情感与笔触.从生活的底层潜人这个世界,将这个世界中那些处于情爱  相似文献   

2.
在人生旅途艰难挣扎的轨迹─—评《九月寓言》中的农村女性系列韩日新张炜作品中的女性,一直是因有光彩而得到好评的。那些八十年代的小说写到了一些农村少女与少男之间心灵碰撞而产生的一种介于友谊与爱情之间的朦胧感情,曾让人感到清新和愉悦。但对于女性来说,爱情和...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众多女作家中,蒋韵以其多产、低调和特立独行而在近年来逐渐引人注目。在她30年间创作的大量中、短、长篇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经得起一读再读的女性小说精品。以作品论的形式和文本细读的方法,从性别美学视角切入,具体分析《栎树的囚徒》、《上个世纪的爱情》、《走入深渊》和《心爱的树》这几个小说文本,可以看出其作品的若干特征:以女性个人本位的创作视角彰显出无所不在的权力对家庭女人生存命运的主宰;在爱情与权力“面对面”的语境中表现爱情的短暂与脆弱;两性关系中男性对女人身体的征服欲与占有欲以及面对权力所出现的驯服与不驯服的身体;在女性日常生活根基中融入鲜活的个体生命体验,表现出同一历史时期中作为“个人”的不同的女人和男人,并把一个个关于日常生活,关于爱情婚姻,关于家庭,关于背叛与出走的小说叙事,提升为关于珍惜生命关于爱和救赎的具有生命哲学意味的女性小说。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众多女作家中,蒋韵以其多产、低调和特立独行而在近年来逐渐引人注目。在她30年间创作的大量中、短、长篇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经得起一读再读的女性小说精品。以作品论的形式和文本细读的方法,从性别美学视角切入,具体分析《栎树的囚徒》、《上个世纪的爱情》、《走入深渊》和《心爱的树》这几个小说文本。可以看出其作品的若干特征:以女性个人本位的创作视角彰显出无所不在的权力对家庭女人生存命运的主宰;在爱情与权力“面对面”的语境中表现爱情的短暂与脆弱;两性关系中男性对女人身体的征服欲与占有欲以及面对权力所出现的驯服与不驯服的身体;在女性日常生活根基中融入鲜活的个体生命体验,表现出同一历史时期中作为“个人”的不同的女人和男人,并把一个个关于日常生活,关于爱情婚姻,关于家庭,关于背叛与出走的小说叙事,提升为关于珍惜生命关于爱和救赎的具有生命哲学意味的女性小说。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从哈代的三部小说《还乡》、《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中的女主人公游苔莎、苔丝、淑所遭遇的爱情悲剧来反观作者的女性观:作为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对于女性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强烈愿望及所遭受到的社会和环境的压制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而另一方面,哈代的女性观虽具有超越时代性,但依旧未能从本质上揭露造成女性悲剧的社会原因,也尚未指出明确的改造道路。哈代笔下的女性大都难逃悲惨的命运,常给读者留下“幻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爱情,作为人类一种高尚、珍贵的感情,是“自从人类以来就存在的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恩格斯语)。用诗歌来表达爱情,几乎和爱情本身一样古老。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特别是其中的十五《国风》,那些以恋爱、婚姻、家庭为主题的民歌,就是我国古代人民用诗歌表达爱情的典范.它热烈、纯朴、大胆而真率地描写恋爱过程中我们民族特有的心理状态和以爱为中心的各种各样的矛盾关系,委婉而执著地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7.
《长恨歌》是唐诗中的精品,古代叙事诗中的杰作,与《琵琶行》堪称为诗人白居易之“双璧”。《长恨歌》的主旨何在?历来众说纷纭,大概有“讽谕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等。我持“怨恨说”,认为这首著名诗歌的主题就是歌“长恨”,对人间美丽的爱情无法实现而表示深深的怅恨,这才是全诗主题的实旨所归,堂奥所在。  相似文献   

8.
爱情问题是《聊斋志异》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整部书中,此类作品最多,而且往往是最成功、最为人传诵的篇章,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主性精华.多年来,人们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论述,但不足的是.人们往往把注意力主要地投向了爱情的一方——女性(这自然是应该做的),而对爱情的另一方——男性,则关注较少.在许多文章中.人们或者把男性作为女性的陪衬,一笔带过;或者干脆将其断之为“软弱”.实际上,《聊斋志异》中男性的爱情追求,也是极富有新意和特色的.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塑造了一个庞大的女性的悲剧世界,“二尤”作为众多悲剧人物形象的缩影,除了具备这些悲剧女性的共同品质外,还具有很多这些女性没有的特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出身的不洁和她们自身悲剧对宝玉和黛玉爱情悲剧所起的作用,正是她们区别于其他《红楼梦》女性形象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朱淑真的《断肠词》是宋词中面貌独特的词集,它的三十首词(《断肠词》收词三十一首,但《生查子·元夕》有人认为是欧阳修词),没有一首不是女词人对自己爱情和婚姻的咏叹,即使是那些题为《催雪》、《梅》等咏节物之词,词人也都以比兴、象征等手法,寄寓自己在爱情、婚姻上的思想情感。田艺衡《纪略》称朱淑真“因匹偶非伦,弗遂素志,赋《断肠集》十卷以自解。”指出朱淑真因婚姻不称意,所以写了诗词十卷以自我宽慰,论断是很确切的。可惜朱淑真死后,她的十卷诗词“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一存。”(魏仲恭《断肠诗词序》),词只剩下三十首了。翻开《断肠词》,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女词人对婚姻和爱情的悲歌和怨歌,那些抒发女词人对婚姻和爱情的悲愁、忧伤、哀怨、痛苦的词,催人泪落,令人肠断。对于《断肠  相似文献   

11.
程青的小说《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是一幅当代爱情的经典画卷。作者以女性的视角扫描了文化女人的情感世界,以略带嘲讽的语言揭示了“后爱情”的变幻无常和情不由己。轻松的笔调既解构了当代人带有游戏色彩的爱情生活,又从本质上剖析了“后爱情”忽略女性智慧、拆除责任心的客观效果,使读者对当世的爱情故事有了形象与理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从情性角度看,电视剧《后宫·甄嬛传》是以“爱的葬歌,情的颂歌”为主题的.“爱的葬歌”从女性爱情层面分析,认同女性性别角色的妃子为追求皇帝的真爱,爱情以悲剧告终;进行女性性别反抗的妃子因缺乏女性解放的场城,为生之担当,爱情也以悲剧告终.“情的颂歌”从情感呈现方面剖析,妃子的率性任情、皇帝的怀旧情愫、侍婢的忠诚不二,在后宫尔虞我诈、虚情假意的映衬下,其真、善因子大放光彩,值得称颂.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是自觉攀登莎剧高峰 ,而又善于消化创新 ,取得卓越成就的中国现代戏剧家。他于 1942年创作的《孔雀胆》 ,在选材和立意方面 ,很像“中国式的《奥赛罗》”。仅看两剧所显示的爱情真理 ,便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主要内涵包括 :主体的致命弱点是爱情的内部蛀虫 ,旁人的自私破坏是爱情的外部敌人 ,个人荣誉和政治愚忠是爱情的障碍物  相似文献   

14.
河边的爱情     
李书磊 《社区》2017,(23):8-8
今天读来,《诗经》真正活下来的诗是那些爱情诗、阅读《诗经》中的爱情诗,我发现了一个动人的情节,这些爱情大都发生在河边,爱的歌咏有很多都同河流和河水有关。那首开宗明义且家喻户晓的《周南·关雎》写的就是河边的爱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当然你可以说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一种虚写的起兴,但要知道起兴实际上常常是即景的:举目望去,  相似文献   

15.
每当看到书店里成堆的《名人论爱情》、《名人论性》、《名人眼里的美食》、《名家谈浪漫》、《名人轶事》、《名人情书大全》之类名人作品“集锦”、“选粹”、“汇编”,我心里就冒出一个大不敬的念头:瓜分名人。而且又随之产生了一个更不雅的联想,譬如市场的肉鸡摊上,整只的白条鸡倘算做“名人全集”的话,那么,成堆的分好的鸡腿、鸡翅、鸡爪、鸡肠、鸡头、鸡肝,就好比《名人情书大全》之类“集锦”了。 无疑,文化名人,特别是那些著名作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使我们受益匪浅。但文化名人其所以“成名”,也无非是在某一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造诣和著述,并非个个都是全才通才,所议所论,也并非方方面面都精当可鉴,名人之间的情趣意旨憎爱好恶,更是大相径庭,甚至势同水火,很难扯到一块去。  相似文献   

16.
论《红楼梦》的多重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性是《红楼梦》的总体审美风貌,其体现在爱情悲剧、青春挽歌、生命祭歌、人生悲剧、文化悲剧、女性悲歌和封建社会悼歌七重悲剧中。它们呈“网”状交织,构成了《红楼梦》丰厚的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17.
2008年4月上旬,继中央电视台一套之后,很多电视台在热播电视剧《乡村爱情2》,剧中那些个性鲜明的普通人物成了令人关注的焦点,饰演淳朴村姑“谢大脚”的于月仙也一“脚”成名。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于月仙长相漂亮洋气,而且她真实的爱情和饰演的“乡村爱情”反差很大,颇具浪漫感和文化味呢!  相似文献   

18.
《三国》中母爱和爱情都贴了“权、忠、义”的标签,《水浒》中女人是祸水。《三国》、《水浒》女性意识的失落导致历史性缺憾甚至艺术创造上带有全局意义的损伤。产生这个倒退的原因是存天理灭人欲的宋儒理学。  相似文献   

19.
《红豆》 组诗是闻一多著名的诗作, 它并非人们所阐述的那样是简单的对忠贞爱情的叙写, 而 是完整丰富地记录了因旧式婚姻而产生的各种酸甜苦辣、 悲欣怨怒, 讲述的是 “过渡时期的中国爱情故 事”, 在中国爱情诗歌史上, 实现了类型的拓展, 创造出了具有特殊认识价值的诗歌文本。  相似文献   

20.
李建中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撰文《神女与寡妇———对魏晋文学中两类女性形象的文化审视》指出,魏晋文学中,以“神女”和“寡妇”名篇的赋有近20篇。对于以男性为主体的魏晋诗人来说,美艳而欢愉的神女与孤寂而悲伤的寡妇,并未真实地反映那个时代正在觉醒的女性意识。魏晋时期无论是美艳的少女还是新寡的嫠妇,并非全是恪守礼教而甘作男性或艳羡或哀怜的对象,而常常能够大胆、主动地追求自由和爱情。当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意识已经随着汉魏之际的文化转型而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候,魏晋文学的“神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