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拉申 (S Krashen)的输入假说模式 (TheInputHypothesisModel)共包括 5个假说。虽然一些学者和教师对其提出了质疑 ,但是它对外语教学的积极启示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2.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文 《兰州学刊》2010,(10):209-211,214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20世纪以来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理论假说。自假说其问世以来,学术界对其思想内涵与核心主旨争议不断。文章追溯假说发展轨迹,探讨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核心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指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实质内涵是语言相对论,它揭示了语言对思维具有影响与限制的作用,对人类深化语言与思维关系研究的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Swain的输出理论及其在外语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提高写作技能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向斌 《殷都学刊》2008,29(1):54-60
“诗言志”具有显性和隐性含义。从显性意义讲,“诗言志”指用诗歌来表达“赋诗者”的情感、意志;从隐性意义讲,“诗、言、志”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志”为内涵的“诗”,“诗”为外发的“志”,“言”为述“志”的手段和“诗”的外在形式。这说明“诗言志”的意义概念和事实概念之间具有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5.
万静 《兰州学刊》2008,(7):182-184,196
宋亡之后,遗民词人刘辰翁抒发亡国哀痛的最主要题材就是咏春词和元宵词。这种偏好的原因在于创作两类词意象模式的特殊性。咏春词中的传统意象更容易激发亡国情绪,而经验意象则重叠着过去与目前双重的情感;元宵词多用今昔对比的意象模式,同时将现实意象与非现实意象交替入词,强化盛衰兴亡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在反思传统"综合英语"教学模式不足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观点为理论依据,根据"输入"和"输出"假说,作者提出基于主题的多维交互式输出型"综合英语"教学模式。在"综合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输出为导向,围绕课文主题开展多维交互活动。历时两个学期的对比试验,证明这种新模式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英语新闻被公认为是英语学习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英语新闻学习更具便利性。本文以输入输出理论为指导,探讨了如何通过央视英语频道CCTV News的学习来有效地全面提升英语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井盐文化是以井盐为载体,以井盐的生产、贩卖、使用为中心形成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形态。川籍作家陈铨出生于上世纪初一个"因盐城邑"的古老县城富顺,富顺在一千多年的井盐生产中积淀下的井盐文化早已深入人们生活、心理、认知等方面。井盐文化中的重教化使陈铨成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大学教授,同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陈铨又以自己的故乡富顺为地域背景,创作了《天问》和《彷徨中的冷静》两部乡土小说,并在其中展现了浓厚的井盐文化,如环境、题材、主题表达的"盐味"。为学术界在探讨地域文化对作家作品的深远影响方面提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语言文化学来源于语言哲学奠基人洪堡特的思想。洪堡特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19—20世纪语言学思想的发展方向,决定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语言文化学研究的进程。在语言世界观的基础之上,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和沃尔夫提出的语言相对论,经过众多学者的探索,语言世界图景理论日趋成熟。自20世纪90年代语言文化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以来,在俄罗斯学界形成了语言文化学研究的几个不同学派,探索不同语言单位中凝结的民族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0.
源于小说"隐括"机制下史传的内在背离性,孙犁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文体的分裂"与"文本的间隙"形成了构建该小说结构要素的文体裂隙,成为带有明显文体裂隙特点的典型文本。以《风云初记》为中心文本并通过对其创作前后杂文、文论和《文艺学习——给冀中一日的作者们》及《文学短论》等周边文本的考察,可以发掘史传内在背离下,作家历史观念审美表达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程小平 《殷都学刊》2008,29(2):67-71
宋代理学对诗学的影响在何种层面上发生一直众说纷纭。事实上,理学性、情观对宋人思想观念的影响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文人思想结构的改造,理学性、情观影响到诗人的创作思想。宋人“以意为诗”论中就渗透了理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它同时也铸就了宋人诗歌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2.
马艳  田同旭 《晋阳学刊》2008,(6):111-114
关于元曲家石君宝的籍贯,历来有平阳人和盖州女真人二说。孙楷第所提供的文献资料透露出以下线索:石君宝好友之子王恽,与石君宝之婿姜或,不仅曾为御史台同僚执友,而且又同时任官平阳。石君宝与王恽、姜或同在平阳,王恽墓志铭所记石君宝为盖州女真人不会有误。由此可知,石君宝本辽东盖州女真人,后居山西平阳,致力于杂剧事业,成为元杂剧重要作家。而石君宝杂剧中表现出的较多女真民族社会生活习俗及草原文化道德观念,进一步说明了石君宝确实是一位从盖州进入中原,深受中原文化影响而被汉化的女真民族元曲家。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伤逝》与茅盾的《创造》同为婚恋题材小说,且都融入了作家各自的情感生活经历,折射出作家独特的情感体验。同一般的爱情小说不同,小说男女主人公涓生和子君、君实与娴娴既是恋人,同时也是启蒙者和被启蒙者的关系。因而,这两篇小说通过对这两对青年恋人情爱故事的描绘和展现,不仅揭示出女性的现实处境和未来的解放之路,也对启蒙和启蒙话语进行了质疑和反思。  相似文献   

14.
《陌生女子》这一短篇小说收录在法国作家维里耶的小说集《残酷故事》中。这篇小说写了一个美得非同寻常但无法实现的爱情故事。小说由简单的故事情节和大段的哲理性对话构成,小说结构和传统以写实为主的小说拉开了距离,其重心也不再放到对现实的模仿上,而是转移到对抽象事物的描绘。作者刻意通过小说人物的出场顺序、歌剧院场景的设置、有听力障碍的女主人公、人物的大段对话表达象征主义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5.
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因其自身的际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中西文化的双重影响.在其文学创作中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现代文学的精髓,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气质的文学风格。而有着“台湾的良心”美誉的另外一位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陈映真,则是以他作品中强烈的社会现实意识而得名。陈映真通过文学这种特殊的形式作为切入点来探究现实中台湾普通百姓生存境况,从而引发出对社会的一系列思考。白先勇和陈映真用各自独特的笔触描绘着自己眼中的世界,关注着不同人物的命运,对人性有着深层次的思索。  相似文献   

16.
李术华 《理论界》2014,(7):158-160
《赴宴者》是严歌苓的首部英文长篇力作,在美国出版之初,就立刻引起评论界的关注并获得文学奖项。它虽然是以男主人公的荒诞宴会虫经历展开故事情节的,但作为配角的女性悲剧形象,却饱含了作者对女性主义和女性生存现状的深度思考。本文试图以文本分析的方法,解读《赴宴者》中四位女性悲剧形象,挖掘其悲剧产生的原因,以其达到更深层次理解严歌苓对女性性别的思考和诠释。  相似文献   

17.
细读路遥小说《人生》,从主人公高加林的悲剧中,深思其"无为"的行为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源于农村时代政治话语下的隐在的政治性;另一方面源于作家的"选择",路遥纠结于政治和道德话语的挣扎,呈现出道德性倾向。  相似文献   

18.
马建辉 《云梦学刊》2010,31(2):124-127
何建明是我国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其作品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地处理了文学与人民的关系;坚持唯物史观,科学地处理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坚持核心价值体系,艺术地处理了反映与引领的关系;坚持推陈出新,成熟地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这既是作家的创作特质,也是我国报告文学创作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朱娟辉 《云梦学刊》2011,32(6):110-112
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小说《凡人》,其死亡主题和对人性本能欲望的描述契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即“死的本能”和“力比多”(Libido)说。  相似文献   

20.
郭剑敏 《阴山学刊》2009,22(6):51-54
《青春之歌》的初版本与再版本在内容上有诸多的不协调之处,这一结果的出现,来自于作家对主人公林道静这一形象在两个版本中角色定位的内在冲突。再版本中的林道静已偏离了作家的写作初衷与原有的形象发展轨道,这反映了作品写作年代的国家意识形态话语对作家个人话语的制约与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