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众所周知,西方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提出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主张,并在掌握国家政权之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最完备的民主。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的对立物而出现,在历史上是巨大的进步,它在西方国度里曾经经历了光辉的战斗历程,才走向没落。可是,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命运却是十分悲惨的。它在中国地平线上初露头角,立即被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所绞杀,并且一去不复返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悲剧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深刻认识这种历史必然性,才能正确地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训。一正当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末期,封建王朝江河日下的时刻,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实现了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列强各国迅速崛起的客观现实,不能不对已经国势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自由观述评王逍“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响亮的口号,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精髓,是一把直刺封建专制制度的利剑。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了拯救祖国,也毅然高举起“自由、平等”的大旗。但孙中山并非简单承袭和仿效欧美...  相似文献   

3.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一次最深刻、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不仅推翻了统治法国达千年之久的封建专制制度,而且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有力地推动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列宁对这次革命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为全世界奠立了资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自由的基石,以至整个十九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  相似文献   

4.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宗教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宗教特点刘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区别于法国大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披上了宗教外衣,即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斗争以宗教派别之争的形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且贯穿始终。宗教之争不仅反映在革命前的反封建启蒙运动中,而且还是革命的直接导火...  相似文献   

5.
言论、出版自由是政治自由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离开了这项政治自由权,公民的其它政治自由权都将失去其真实价值。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用根本大法的形式肯定了公民的这项权利,我国宪法也明确规定了公民有言论、出版自由。所谓言论、出版自由就是公民有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向社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的权利。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为表达自由或新闻自由。言论、出版自由这个口号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提出来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以“天赋权利”说,阐述主权在民的思想,抨击封建专制扼杀人的思想、言论自由的行径。这一口号的提出,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需要,符合历史发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在担任临时大总统的三个月中,除制定了我国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制定了30多项法律、法令.这不仅对于当时“扫尽专制,巩固民国,崇尚法治,尊重民权”起了重大作用;而且对以后的革命,乃至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仍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仅就孙中山的法制思想,谈点粗浅的认识.一、孙中山第一次在中国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的思想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沿袭了两千多年,虽然有过不少次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但从未有人提出过改制的问题,好像封建君主专制是天经地义,历史上的农民战争.不过是推翻这个皇朝,又建立另一个皇朝,改朝换代可以,但皇帝不能没有.就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运动,也是用君主立宪代替君主专制,把希望寄托在主张维新的光绪皇帝身上.孙中山看到满清这个封建君主制王朝腐败无能、丧权辱国,是中国人民长期遭受苦难的根源,他大声疾呼:“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因此,他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相似文献   

7.
沙利·孟德斯鸠(1689—1755)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杰出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和社会学家,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先驱之一。孟德斯鸠生活在法国极端腐朽的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了最高峰并开始转向没落的时代。这是一个正酝酿着革命风暴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制度内部竭力为自己开辟道路的时代。他在这样一个时代登上历史舞台,站在新兴的资产阶级的立场上,用自己犀利的文笔机智而勇猛地同封建统治阶级及其专制制度展开斗争。  相似文献   

8.
评拿破仑     
拿破仑(1769——1821年)是法国资产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他的统治是法国革命的一个发展阶段,他在巩固和防止波旁王朝封建复辟,打击和摧毁欧洲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起了重要的进步作用。 但是,新老沙皇却把拿破仑说成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是使人类流尽鲜血的、历  相似文献   

9.
1848年3月爆发的德国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1848年欧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德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和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结束封建割据状态,建立资产阶级的集中统一的共和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劳动农民(主要是农业工人、佃农、小农),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主派,其中无产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进行过一场严重的斗争。这是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个部分--上层和下层出身不同,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的联系有多有少,因而在政治经济要求上,以及为了达到各自目的而采取的途径和手段上,都存在着分歧、矛盾和斗争。一个主张在不根本改变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良,一个主张采取革命手段,根本推翻封建专制制度。这些分歧、矛盾和斗争,通过各自的政治代表,就表现为历史上有名的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斗争,它随着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愈趋明  相似文献   

11.
关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资本主义民主的虚伪性问题,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已基本解决了,可是近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鼓吹者为了攻击社会主义的民主,又来大肆渲染美化资本主义的民主。本文就资本主义普选制的产生、发展、选举原则等方面,透视其局限性。一、资本主义普选制的历史发展及其进步意义。“普选制”是资产阶级所标榜的体现民主制度的形式之一。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按照“普遍、平等、直接和秘密投票”的原则建立选举制度,并声称他们的这种“普选制”是最具有普遍性的民主。资产阶级在同封建专制的长期斗争中逐步建立了选举制度,以对抗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资本主义普选制的建立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以资产阶级民主的发源地英国为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早在十七世  相似文献   

12.
《秦政记》、《秦献记》,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的斗争中写出的反复辟战斗檄文。今天在深入批林批孔的斗争中读这两篇文章,更能感到它强烈的尊法反儒的战斗气息。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了,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买办势力和帝国  相似文献   

13.
一八四八年二月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的任务是推翻阻碍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和损害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制度;为确立资产阶级的全面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道路。但是,在当时的法国,早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无产阶级已经登上了政治舞台,资产阶级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面前,显得惊恐万状,他们惧怕无产阶级要比惧怕封建势力其为严重。因此,领导革命的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改造与转型的角度来讲,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是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平等、法制等政治原则对封建专制的否定;全面改造和整顿旧的封建官僚机构,建立有别于封建专制社会的资产阶级社会道德新风尚;反对旧式教育,提倡发展资产阶级新型教育;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彻底改造封建的经济结构,力图建立资产阶级的经济秩序。辛亥革命促使中国社会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化,为中华民族展现了灿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在中国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多年并得到了初步发展的基础上爆发的。1905年,革命党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即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作为有组织、有纲领的崭新的革命政党出现,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是件大事。它成立不到一年,组织获得飞速的发展“加盟者逾万人”,“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在它的领导下,组织、发动新军、会党和农民中的反清力量,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清斗争,而1911年的武昌起义就是屡次起义的总爆发。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并和席卷全国的群众自发斗争汇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巨大洪流,在这个洪流中反动的清王朝立即土崩瓦解了,清工朝的瓦解,中华民国的建立,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这是空前革命的壮举,是辛亥革命的辉煌胜利。它使中国社会开始摆脱中世纪落后的愚昧无知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民主觉悟,推动了民主精神的高涨,并使古老的中国向近代化的进程迈进。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农民运动在明治革命中失败 明治革命以前的日本农民斗争的全部历史,是农民大众反对德川封建剥削体制的斗争史。数以万计的农民成了这一斗争的牺牲品。如前所述,民主主义的农民革命斗争运动。在德川末期更加激烈和尖锐。历史证明,复兴天皇权力的武士——倒幕运动的领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利用过农民斗争。为了争取农民的支持,明治革命的志士们提出了一些民主口号,例如在农民中广泛宣传的“四民平等”、“舆论公开”、“四海之内皆兄弟”等等蛊惑人心的口号。但是,在打倒德川家族,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政府组织之后,以武士和大资产阶级同盟为基础的新政府,并没有对农民实行这些改革,而是继承德川的衣钵,用压榨农民的方法,扶植并发展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是孙中山最具有革命代表性的先进思想。它集中地反映和体现着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权问题——这个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上的革命要求和主张,即以武装革命,椎翻清王朝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宪政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8.
一辛亥革命是埋葬封建专制制度的一次伟大实践。第一,在政治上,以资产阶级共和国取代了封建帝制。孙中山说:世界潮流的趋势,好比长江黄河的水流一样,水流的方向,或者有许多曲折,向北流或向南流的,但是流到最后,一定是向东的,无论是怎么样,都阻挡不住的。所以世界的潮流,由神权流到君权,由君权流到民权;现在流到了民权,便没有方法可以反抗。(《三民主  相似文献   

19.
民国精神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并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一种精神理念,它不仅包含资产阶级革命派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同时还兼具反帝反封建思想及民主共和、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民国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为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乃至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整合力量。  相似文献   

20.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纷纷树起出版自由的旗帜,对出版管制加以鞭挞,对出版自由理念做出理论阐释。他们分别从政治、经济、宗教等多种角度提出了出版自由的主张,丰富了当时的出版自由理念。平等派作为一个党派性组织也投入到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中去,平等派的发展和争取出版自由的运动形成密切的互动。对于出版自由的追求成为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力推动了当时的文化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