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合理性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关于合理性的实质内涵 什么是“合理性”?“合理性”究竟指什么?这是不少学者参与讨论合理性问题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人们对“合理性”实质内涵的理解,可谓歧义丛生,因而对“合理性”的概念界定也是五花八门。但总地看来,较有代表性的理解及界定主要有如下几种: 有人认为,人们对“合理性”的内涵从来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标准,其中较为普遍的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方式:一种是科学意义上的合理性,它含有“合事实、合理性、合规律与合逻辑”的意思;另一种则本身就是价值判断,含有“合目的、合理想、合原则”及“是应该的”意思。 也…  相似文献   

2.
对于法律义务的探讨,不仅要进行规范性的讨论,而且也要进行概念性的研究。对于法律义务的合理性标准的考察,首先要考察法律义务是自评的,即法律义务是否合理是以自身为标准,还是他评的,即以法律义务之外的范畴为标准来评价法律义务是否合理。法律义务之外的主要标准是法律权利。对法律义务的合理性分析是以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为分析模式。在讨论了法律义务的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标准后,还应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给人类带来了科技与理性、超越与进步,但也必须意识到“现代性”本身也是一个包含了内在张力和矛盾的悖论式概念。本文之所以将“现代性”视野引入河北人文精神的探讨.就是要将河北的地域性问题,在整个中国和世界范围的文化构架中重新提出。通过对“现代性”这一全球性境遇的深入解析,通过探究其合理性和内在弊端,来探讨我们当下人文精神的构建应该确立怎样的价值依持、彰显怎样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研究对立面之间的关系,是深入研究对立统一规律和事物发展动力的必需。近年来哲学界对这一问题议论颇多,有不少好的见解。我以为首先要澄清某些概念,然后才能论及其他。这篇短文专就反映对立面之间关系的几个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讲一些看法,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指教。要说明对立面之间的关系,必然要涉及“关系”、“联系”、“同一性”、“斗争性”这样几个基本概念。在使用中,这几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长期存在着含混不清的情况,不利于研究和讨论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5.
在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中,决策水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决策水平提高的问题。一、切实端正决策的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决策指导思想,就有什么样的决策方向和价值追求。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复杂环境,一些领导干部在“为谁决策、决策为谁”这一事关决策的立场和方向的问题上出现了偏差。有的人在实施决策时不是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是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出发,甚至利用决策权为个人谋取私利;还有的人眼睛只盯着个人的“政绩”,作出的决策违背科学发展观,对搞“形象工程”、“政绩工…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早期衡文观研究田建民文学不仅有是非之分,而且有美丑之别,是“存在判断与价值判断合而为一”的。衡文标准是文学批评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没有一个标准或尺度就无法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进行评价。而选择什么样的批评标准又表明了论者的美学理想和追...  相似文献   

7.
李席 《学术探索》2009,(6):87-91
新时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在有关史学本质问题的探讨上,从何兆武先生的史学“二分法”到张耕华教授的史学“四分层”,这实质上形成了一种关于“史学本质”问题“分层思考”的研究模式,从而体现了新时期我国史学理论研究思想开始走向成熟。“分层”正是为了探究“历史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但这必然引出的问题是:史学各分层上的知识本质和认知形式的不同终究要依据什么判断标准来划分?因此,关于史学本质首先应探讨的是其判断标准问题,否则我们就不能将史学本质问题说清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理论界。学术界对于“什么是‘认知”’、“什么是‘认识”’、“‘认知’与‘认识’是什么样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对于澄清思想起了积极的作用,给人以较大的启发。笔者也想就以上这些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见解,以求教于学术界的各位同仁。 要搞清楚“认知”与“认识”的关系,首先须搞清楚“认知”与“再认”的关系。在我国心理学研究进程中,“认知”与“再认”曾经是同义词,但随着西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影响,我国学术界基本上已经不再把“认知”和“再认”看作是同义词。“认知”和“再认…  相似文献   

9.
决策合理性的标准问题既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人们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我们认为,从哲学层面上探索与阐明决策合理性的标准,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于认识合理性的标准和实践合理性的标准十分必要。本文旨在对决策实践合理性的标准问题进行哲学层面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一、邓小平决策思想概述在研究邓小平决策思想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什么是决策,先从概念上作一番简要了解。“决策”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孤愤》:“智者决策于愚人,贤人程行于不肖,则贤智之士羞而人主之论悻矣”,意为如果才智之士要由愚蠢的人来决定主张,贤德之主要让不贤的人来评定品行,那么才智和贤德之士就会感到羞辱,而国君的论断也就荒唐了。这里“决策”的意思是“决定计策”。现代管理学中的“决策”,由英文“decisionmaking”择来,原意与我国古代的“决策”相近,意为“作出决定”。美国当代管理学家赫伯特·A·西蒙在…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给人类带来了科技与理性、超越与进步,但也必须意识到“现代性”本身也是一个包含了內在张力和矛盾的悖论式概念。本文之所以将“现代性”视野引入河北人文精神的探讨,就是要将河北的地域性问题,在整个中国和世界范围的文化构架中重新提出。通过对“现代性”这一全球性境遇的深入解析,通过探究其合理性和內在弊端,来探讨我们当下人文精神的构建应该确立怎样的价值依持、彰显怎样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已经成为20世纪下半叶两大对立的社会制度之间斗争与较量的主要形式。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反“和平演变”斗争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的战略任务。本文仅就当前反“和平演变”理论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再探讨。 一、关于“和平演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要正确而有效地开展反“和平演变”斗争,首先必须准确地把握“和平演变”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构想的提  相似文献   

13.
任何组织都要实行某种组织原则,否则就不可能存在。无产阶级建立共产党组织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原则,那么,国有企业按照《公司法》改制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结构和领导体制后,企业党组织应实行什么样的组织原则、领导制度和领导方法呢?现代企业制度下的领导体制与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有什么关系,能不能与民主集中制原则相“对接”?进一步说,现代企业制度下的领导体制是不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载体”?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空白点”。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一、现代企业制度的领导…  相似文献   

14.
要想正确认识和引导各类社会思潮,首先就应该对“社会思潮”的内涵进行科学全面地把握,但目前多数是从不同侧面对其内涵进行诠释。因此,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思潮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特殊的群体意识、时代精神的动态表现和表述人们思想愿望利益要求的方法以及新时期社会思潮的基本特征等方面对其内涵及概念予以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儒家仁道精神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仁道精神是儒学的核心与特质,研究儒学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必须首先抓住这一核心与特质。本文拟揭示儒家仁道精神的内涵,探讨其现代价值。儒家仁道精神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忠恕侧隐的仁爱精神、万物一体的超越意识及生生不已的生机活力。忠恕与测隐是儒家仁道精神最基本的内涵,亦是孔孟仁与仁政思想的主要内容。“仁”无疑是孔子思想的中心范畴和灵魂所在,孔子论仁因人因时而别,没有统一界定,事实上也无法笼统界定之,因为“仁”不是任何特殊的道德条目,而是“全德”之称,任何界定都是对它的限制,都不足以表达其完满性。但这并非说…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新儒学研究改变了以往将儒学简单归结为封建文化甚至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促使人们一分为二地“同情了解”儒学并认肯了它作为多元文化中之一元存在的合理性,以及现代新儒学作为中国现代三大思潮之一的历史地位。这一研究推进了对传统与现代化的辩证思考,使国人对必须树立民族文化精神主体性的问题有了更为明确的理性自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理论的发展。广义的新儒学概念有其合理性,内地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决不能归结为是要搞意识形态的斗争,而是因为它是生命的学问。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良性互动及其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比较研究是新儒学研究面向未来应当进一步探讨的两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浅谈文化馆在新时期的定位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的现代化进程,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文化科学发展和文化对经济的影响,文化的作用越来越显现,这对文化馆来说是一个发展机遇,“改革创新”求生存求发展已成文化馆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文化形式和文化内涵都要有所变化,有所创新。本文就新时期如何定位文化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与时间是紧密相联的,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所谓的历史性,就在于它的时间性,用一个很流行的词,那就是“当下”。“当下”意味着暂时性,所以,以什么样的时间作为历史的尺度,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历史”。而这里我们主要想言说的,不是对我们所遭遇的历史作一番极尽可能的解释(这是很诱人的事情),而是对我们如何面对我们所遭遇的历史做一种方法论上的探讨,简言之,我们应该怎样遭遇历史?我们先来看两位重要人物。一是米歇尔·福柯。他极力要打破过去历史的连续性,而把零落的时间和非连续性作为知识考古学的重点。这源出于对线…  相似文献   

19.
“类”概念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核心概念,是对人的本质的表征。费尔巴哈是基于两种基本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和人与动物的关系)从两个方面(精神性方面和社会性方面)对“类”概念以哲学规定的。“类”概念导源于黑格尔的生命辩证法思想。马克思在《手稿》中以新的实践方式,揭示了人的本质,超越了费尔巴哈“类”概念的内涵。马克思的“类”思想具有逻辑合理性和现实合理性,应作为马克思的人学思想的重要内容给予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要全面理解唯美主义的内涵 ,首先 ,要分清其指涉范围 ,是就文艺创作思潮而言的 ,还是就文艺研究方法提出的 ;其次 ,在此基础上 ,需进一步明确这一范畴的意指重点 ,是就文坛的一种创作原则而言的 ,还是专指某一时期特定的审美追求 ;最后 ,应对其内涵所包含的几个层次逐层剖析 ,指出其与形式主义、审美救世理论和颓废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把握其核心与实质。惟有如此 ,才能真正理解其涵义。同时 ,在将该范畴运用于文学评论时 ,也要在其内涵限定的范围内正确使用 ,并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否则“唯美主义”这一范畴就会被用滥用乱 ,失去其原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