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关联翻译理论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四种译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论证关联翻译理论中的认知环境、交际意图及最佳关联对等等概念在诗歌翻译评论中的可行性,尝试在诗歌文本翻译的多元阐释中为诗词翻译评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从关联理论出发探讨了翻译学家格特(Gutt)关联翻译理论对修辞格翻译的强大解释功能。关联理论可以从语用学的基础和认知视角对修辞格的形成和它所产生的文化语境提供强有力的解释。关联理论将翻译视为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在此过程中,语境效果十分重要,并且是交际双方追求特定认知环境下的最佳关联。透过英译本的《围城》中使用的隐喻、双关和反语,可以看到关联理论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3.
在充分把握文献材料的基础上,对历年来学术界关于《月出》主旨的十三种观点进行一一辨析,认为这些观点可归纳为五大类。其中《毛传》的刺时事说、杨树森的民俗文化说、牟庭的中秋咏月说皆不符诗歌文本实际;丰坊的月下怀人说有一定合理性;朱熹恋歌说最切《月出》文本实际。只有客观理性地审视《诗经》文本,才能得出最接近《诗经》文本实际的主旨。  相似文献   

4.
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对《枫桥夜泊》三种译文进行比较分析,论证关联翻译理论中的认知语境、交际意图及最佳关联对等等概念在诗歌翻译中的可行性,从认知语用学角度为诗歌翻译批评提供一个参照指针。  相似文献   

5.
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三种译文进行比较分析,论证关联翻译理论中的认知语境、交际意图及最佳关联对等概念在诗歌翻译中的可行性,从认知语用学角度为诗歌翻译批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宋词《声声慢》极具中国文化意象,对其译文的批评从文学角度出发很难信服地解释文化意象的完整重构,而关联理论因其在认知和语用维度上的独厚优势可以对此加以验证,并能具体指出各译本在何处暗合最佳关联原则,何处再现文化意象方面仍稍有缺憾。  相似文献   

7.
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是一个双重的明示—推理交际过程,是涉及到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个交际主体的动态的三元关系。这里试从关联理论角度探讨其对语用翻译的启示以及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并尝试通过对老舍戏剧《茶馆》英译本的分析,证明关联理论在解决翻译实践中因文化等因素产生的问题时所起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关联理论看广告翻译中的功能对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方文化在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些文化差异体现在广告中就造成了广告翻译中的不对等问题(unequivalence).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译者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而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又为我们评判一则广告是否实现功能对等提供了指导作用.它启示我们广告翻译中的功能对等不是形式对等或内容对等,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原语读者和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要看广告译文能否让读者实现最佳关联,从而实现广告的诱导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框架,从最佳关联、语境效果、处理努力三个角度,对经典影片《泰坦尼克号》的部分中文字幕进行了简要评析,探讨了关联理论对影视字幕翻译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沁园春·长沙》及其三个英文译本为研究对象,以意识形态为视角,采用CDA的分析方法,结合SPSS17.0软件,从及物性系统选择角度进行分析,译本在过程类型、相同类型中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选择存在差异,表明及物性系统的不同选择是译者建构意识形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交际双方认知结构和认知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同语言构成的语篇或文本因语义和文化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有严格意义的对等,翻译和翻译的方法只能是动态的,因此"对等"也只能是动态的。关联理论是译者和译语接受者阐释语篇时的依据。关联理论视角下语篇翻译的动态对等模式可为翻译过程中话语与语境假设不相冲突时进行系统切换,两者冲突时进行调变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关联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具体翻译中,译者应超越单维语言层面,寻求最佳关联,并获取最佳源文语境效果,以引发译入语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3.
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而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确地认知和理解语言.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具有指导作用.依据关联理论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寻找关联,解释翻译过程中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从而更好地顾及读者的认知,达到翻译中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关联理论从交际与认知的角度,为英汉双关的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关联性就是制约翻译的基本原则,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寻求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而最佳关联性的获得要求译者不仅要对原文的双关语进行识别、推理,而且在实施语码转移时要充分考虑交际语境,处理好双关语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的语言交际实质上是一种示意—推理过程,说话人提供最大关联的信息,听话人则根据语境对信息进行处理,挑选关联性最大的假设,获取最佳关联,准确地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使交际获得成功。关联理论也把翻译看作是一种交际行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示意—推理过程或行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是沟通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以实现成功交际的桥梁,扮演着双重的角色。故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语文体规约的归化翻译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翻译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深化以及中国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品被译成外语。典籍英译便是这种译介活动的一种,旨在将中国的典籍作品翻译成英文,以弘扬中国文化。关联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进而找到最佳关联并形成译文。因此,在关联理论视角下,译者在典籍英译的过程中,需要正确理解原文,寻找最佳关联并形成正确的译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外宣翻译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我国外宣翻译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从语用学与翻译的关系出发,以关联理论的视角对外宣文本的翻译活动进行研究,考虑外国受众的认知环境的同时尽力保持中国文化元素,总结出“意合”向“形合”转换,力求翻译文本语言简洁、平实及解释性翻译等翻译策略,从而揭示关联理论对外宣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