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人力资源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祖云 《学术论坛》2004,(2):108-112
我国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与模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其原因主要有 :公共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弱化 ;公共人力资源的构成、分布与配置不当等 ,必须针对上述原因加快人事制度的改革 ,完善用人的激励与配置机制。  相似文献   

2.
赖昭瑞  冯继康 《东岳论丛》2004,25(3):174-176
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原则的选择、配置主体的转换以及配置机制的再造是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政策目标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战略转变的背景下,我国人力资源质量、人力资源结构及合理配置问题日益凸显。以福建省为例,构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体系,必须采取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完善配置、构建职业培训体系和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问题浅析孔祥国一、当前我国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16年来,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发牛了许多积极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进一步发展,计划管理尤其是统包统配的指令性计划管理范围大大缩小,使企业和劳动者分别获...  相似文献   

5.
宏观调控:完善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逐步形成了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模式.市场化配置模式为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缺陷以及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发育不够充分,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还存在无序性和不均衡性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必须注重政府宏观调控,建设规范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  相似文献   

6.
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利用翻转课堂模式将会有利于学习者应用能力培养与提升。在论述了翻转课堂的内涵、开放教育学习者及《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特点基础上,探讨了翻转课堂下开放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课的教学模式,并对模式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丰富教学资源、促进教师角色转换、完善学习评价机制等策略。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源配置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是全球化后出现的一个新课题,人力资源国际化融合是吸收全球优秀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实现大国崛起的一条捷径;本土化配置是开发本土人力资源,注重人才的本土适应性,创造海归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机制。本文主要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国际化、本土化及其关系作一些梳理和界定,对人力资源国际化融合、本土化配置的路径选择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工科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力资源统配方式正逐步被以市场为导向的合理配置方式所取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市场化轨道已是大势所趋,毕业生不包分配而进入市场竞争已成定局。在这一人力资源配置方式转换过程中,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在全国人口总数中所占份额极低(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仅占5.7%),每万人口中技术人员数量只及发达国家的1/20至1/35,以及各行各业求贤若渴的现实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说明高校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
高等医学院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特殊性,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面临着缺乏配置的科学标准、对人力资源配置工作重视不足、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研究和借鉴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遵循科学的配置原则与标准,履行合理的配置程序,以人为本、更新观念、强化意识,重视服务科学、形成服务文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总量过度“富足”与人力资本严重“贫困”的现实,现代化经济的日益增长所带来的对人力资本的需求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低、不全面进而造成人力资本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是特定时空条件下多种主客体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和作用的结果。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在分析影响农村人力资源资本化的主客体因素的基础上,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社会人力资本形成的对策及路径。  相似文献   

11.
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量大、人力资源的产业配置结构不合理、区域人力资源的调控机制不健全,要实现该区域人力资源协调管理,应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实现区域产业规划与区域人力资源配置的协调;构建区域产业集群,打造人力资源集群优势;加强区域人力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人力资源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发挥政府对区域人力资源的调控作用,促进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是经济生产函数的四个基本要素,如果再进一步,这四种要素可以归结为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两大类。任何一个经济的运行都是对这两类资源内部及其之间的配置。 物质资源因其天生的“物质性”和所有权可转让性,其商品经济形态或市场配置方式易为人们所接受,而对于人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则因理论上的认识差异和实际操作中的难度尚未达到共识。然而,人力资源作为经济运行必不可缺少的两大类经济资源之一,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不改革传统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无论非人力资源市场多么发达,都难以实现经济资源(包括非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市场化改革,使价格机制取代计划机制成为配置资源的基本方式。货币、银行成为经济的核心,矛盾和问题集中通过金融体现,这一现实给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建立和完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金融体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是市场经济组元中唯一能动的活要素。不实现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制。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由传统的大一统计划调配手段向市场机制转换,有着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必然性。从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度阐明并把握这一进程的客观逻辑性,不仅对于人力资源市场理论与实践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人力资源市场是人才活动自身的必然产物 人力资源市场是社会专业分工体系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方式,是人才在社会分工条件下最基本、最普遍的联系方式。人才的社会联系的真正基础和最一般形式就是人才向社会提供劳动并交换劳动产品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交换关系惟有通过市场才能  相似文献   

15.
刘兰华 《理论界》2003,(4):48-49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的竞争。总结与研究世界各国和我国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实践经验,探索和构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和对策,为建立繁荣的社会经济,发达的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文化教育,先进的科学技术服务。一、我国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和文化教育发展,我国人力资源的落后状况有了显著改善,人力资源的开发、配置、保护和使用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人力资源的综合发展仍面临多方面的问题。1、人力资源供求失衡劳动适龄人口不能…  相似文献   

16.
江奔东 《东岳论丛》2003,24(1):34-36
我国资源配置机制转换的目标是产权主体格局的多元化 ,这是因为资源配置市场机制的形成、国有经济改革的出路、以及我国融入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 ,与产权主体格局的多元化相联系。从资源配置机制转换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看 ,资本、科技、教育、人力、土地和环保是下一步资源配置机制转换攻坚的六个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亟待建设一个非户籍制、非身分制、非等级制和非单位制的自由签约型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即以城乡统筹和区域开放的一元户籍制度为基础,建立起自然法则下的个人权利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自由签约和自由表达意志为标准,建立起理性社会的契约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多维度、多向量和多渗透性的现代组织为模式,建立起一种彻底摈弃行政阶序格局与所有制和行业差序格局的网络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为基本手段,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这一制度将真正使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具备统一性、流动性、开放性和自由竞争性等诸多功能,充分体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要素优化配置的高效率,并在总体上扭转人力资源总量供求矛盾不断恶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人才建设:问题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资本的蓄积培育和市场配置是文化产业要素市场的关键要素和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文化人才存在总量偏少、精英不多、结构失衡、分布不均等问题,优秀人才稀缺已经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人才短缺源于人才供给机制不够健全,人才的市场配置效能未能充分发挥,尚未构建起契合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需要拓新文化人才资源的配置路径.与此同时,实施文化产业人才战略,应该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主渠道作用.我国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存在学科与专业、理论与实践、自律与他律的矛盾,实施交叉培养、有所倚重,两轮驱动、二元并重,区位对接、特色取胜的育人路径,是消解这些矛盾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劳动就业制度是整个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就业机制的转换是整个资源配置机制转换的一个重要内容。10年来,我国的劳动就业制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同时,劳动就业机制的转换也遇到了严重的困难。认真地总结10年来我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成败与得失,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我国劳动就业制度中面临的深层矛盾,也有助于我们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个总目标出发,来促进我国劳动就业机制的进一步转换。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时期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完善短期就业机制,而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城镇化道路、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作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探讨,以形成一个协调有效的转移机制和政策体系,成为解决我国农业和农村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