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黎海波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9-72
公共选择理论就是探讨政府选择的一种理论,是经济学方法在政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研究公共决策的过程和结构。其实质就是政府通过具体的决策对各种各样的公共有效物品的供给问题和公共无效物品的克服问题做出决策。鉴于公共选择理论在政治产品、政治市场和政治民主三个方面的分析和建议,政府改革应向三个方向发展:政治产品的效率——精政府、社会化,政治市场的秩序——立宪制、树规范,政治民主的价值——民主化、平民化。 相似文献
2.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6-58
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观点及其方法论对我国传统公共决策机制的改革和优化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适用性分析,我们可以从制定决策责任机制、强化对决策制定者的约束机制、加强社会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等方面来设计我国政府公共决策机制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3.
公共选择理论与政府经济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先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77-79
公共选择理论源于现代经济学对政府经济行为和经济政策的思考,为解释政府经济行为和经济政策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也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和经济政策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4.
吴群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1):60-64
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改革的核心主题,也是取得最大成效的改革领域.文章对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所导致的政府失败的分析予以了关注,对各国在实践中针对于此所进行的"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改革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苏灵 《今日湖北(理论)》2007,(4)
公共选择理论是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问题,从公共选择的视角出发,用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来分析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问题,分析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动力和可能性,列举了源自经济理性的公民参与障碍,并针对性的提出参与制度化,参与法制化,参与途径多样化等措施促进公民参与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71-74
公共选择理论是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问题,从公共选择的视角出发,用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来分析学术界讨论比较热的公民参与问题,可以找到诸如“搭便车”、决策者的压力等源自经济理性的公民参与障碍。并针对性的提出政务公开、制度建设和价值约束作为促进公民参与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马智博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34-36
通过对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及内涵的阐述,以个人主义方法论、经济人假设以及经济学的交换范式为方法论基础,分析了公共选择理论中的政府行为,这种分析对我国的政府行为具有理论借鉴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詹姆斯·布坎南是公共选择理论的重要代表,他应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过程,把经济人假设拓展到政治领城,提出了政府失灵说。对这一理论进行介绍和分析,对于我国政府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与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邹宏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1):4-5
邓小平关于我国政治体制弊端的论述,有助于我们认清政府机构的弊端;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目标的论述,为我们深入理解政府机构改革的必要性以及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张尹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6):19-23
本文从比较方法论的角度入手,试图将经济学中的人性分析方法引入政治学的研究.凭借对公共选择理论的发生、发展及其研究模式的演变历程进行的概括性回顾与分析,重新审视了公共选择理论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揭示该理论对我国正在进行中的事业单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以及政府机构改革所具有的借鉴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公共选择学派主要观点有 :强调个人自由 ,鼓吹市场经济 ,推崇古典学派经济思想 ,坚持自由放任 ,反对国家干预等。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的经济角色主要有五种 ,即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宏观经济的调控者 ,外在效应的消除者 ,收入财产的再分配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府职能的范围应取决于市场和社会的需要及自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肖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9(3):8-10
本文对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框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理论的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进行了评述,指出了这一理论对于我国转轨时期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群梅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2):84-88
政府与市场关系历经几次大的历史演变,仍未找到最佳契合点.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的职能范围就是市场失灵的地方,即提供公共物品;由于"经济人"自利和理性在政治领域的存在则使实现政府职能的公共选择机制变成了利益与实力的较量,最终导致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理论既承认政府的必要干预,又反对政府的过度干预,试图利用制度约束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寻找一种新的平衡,从而为政府与市场关系提供了一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4.
刘爱芳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3)
从治理变革的角度来看,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之所以难逃历史怪圈,症结在于以往机构改革是一种未能与市场的完善和社会的培育形成有机联动的单向度改革.因此,破解机构改革怪圈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通过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多元共治彻底转变政府职能,使机构改革走出精简-膨胀的循环怪圈. 相似文献
15.
政府人是公共人而非经济人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将西方经济学有关“经济人”的假设运用于政府人行为分析存在着许多谬误。将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人定位于“公仆”角色实质上是正确的,但不够准确,更准确的定位是“公共人”。政府人作为公共人,他追求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行使公共权力,依靠公共给养,接受公共监督。要成为政府人,就意味着要成为这样的人,也就意味着要放弃常人角色。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公共物品的概念,运用公共物品理论中的物品属性对我国铁路资产进行分类;由此得到对我国铁路改革的启示;对不同物品属性的铁路资产产权制度模式的确立,依据以上分析对我国铁路运输管理体制中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对我国铁路进一步深化改革给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土地征收中的政府失灵分析:基于公共选择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敏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2):44-46
我国土地征收实践中,政府行为的局限性导致了政府失灵,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文章从公共选择理论出发,分析了征地过程中政府失灵的表现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政治与经济的整合研究——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振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30-39
公共选择理论不仅是当代西方经济学、政治学中的重要理论学派,而且成为当代西方政府改革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学的假说、方法和模式应用于政治领域,对政治过程作出不同于传统政治学理论的解释。这一方法论的独特性是其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力量源泉,也是它的虚弱所在。研究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有助于促进社会科学研究中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方法论集体主义的融合,推动政治与经济的整合研究。 相似文献
19.
韩欢欢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3):19-22
目前,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建设已初见成效,但尚存在问责文化滞后、问责法律缺失等问题。公共选择理论以“经济人”假设为理论根基,以“政府失灵”问题为研究重点,分析政府行为低效率的原因,并提出避免政府失灵的对策。在我国同样存在政府失灵、政府部门及官员的经济人行为,所以公共选择理论所涉及的分析角度和方法,可以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骆诺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3):109-111
公共选择理论指出,政府的自利性是造成政府失灵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治理政府失灵,必须从制度上克制其自利性,一方面限制政府经济职权范围和立法活动,并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另一方面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行政垄断,移植市场化的经营模式改进政府运作,通过法治化和市场化的手段提高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