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看待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普遍性格,是20世纪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因其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答而创造出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区分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内容,把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普遍性转化为方法论,去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在宇宙观的意义上建构了融普遍性与特殊性为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方法论,在世界历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上衡论中国文化的变革和未来走向,从而创造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唯物主义”是美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形态。它是沿着两种不同的思路建构起来的 :一种是借助于文化人类学的成果 ,在经济和日常生活层面上 ,建立经验的文化哲学 ;一种是汲取欧洲“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果 ,在语言意义和意识形态层面上 ,建立批判的文化哲学。本文着重考察这两种思路在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传统和对马克思实践范畴的文化阐释上的不同观点 ,揭示美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多元理论走向。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唯物主义”是美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形态。它是沿着两种不同的思路建构起来的:一种是借助于文化人类学的成果,在经济和日常生活层面上,建立经验的文化哲学;一种是汲取欧洲“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果,在语言意义和意识形态层面上,建立批判的文化哲学。本文着重考察这两种思路在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传统和对马克思实践范畴的文化阐释上的不同观点.揭示美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多元理论走向。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从根源上说,主要是由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变革和重建引起的。关于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的改革的讨论已经进行了多年,但收效甚微。进入新的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出了旧的框架和视野,逐渐走向自觉,尤其是教学与研究方法上的自觉。高度决定着视野。为此,我们必须寻找一个更高的制高点,并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的最终目的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位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定位 ,从而调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视角 ,这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十分必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由主要发挥其批判的革命的功能转到以建设创新为重心的轨道上来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原则与学科科学性的统一 ,实现由绝对真理体系向相对真理的观念转换 ,由封闭走向开放 ,要注意文本研究 ,更要关注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都具有批判性、问题学等特征 ,在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有某种惊人的相似 ,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如果说后现代主义的致思取向是从平面到平面、从语言到语言 ,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从社会的表现走向历史的深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何而来"与"向何而去"密切联系着,与马克思创立理论的问题、思路、视角、价值取向密切地联系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创立)的特质,就决定了它自身的走向.我们应在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深刻反思,在对资本主义的互动扬弃,在对马克思思想的重新解读中,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与建设.  相似文献   

8.
经济问题是经济哲学走向成熟的范式平台.如果确立经济问题为经济哲学的共同范式平台,可以解决经济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流关系、经济哲学与经济学的学科正常渗透关系、经济哲学和经济实践的开放式互动关系、经济哲学自身发展的动力等目前影响经济哲学走向成熟的"四大难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提出了新的问题,其中有三个问题是关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向和方法的原则性问题:一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性问题;二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问题;三是中国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一书以这三个问题为基点,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结合点上做出了自己的解答,全面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整体风貌,真实切中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本身。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一些专家对《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一书的几点意见为导引,以澄清的方式进一步阐释了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比较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见解。第一,关于哲学思维方式与哲学家的基本哲学立场的关系。首先对哲学思维方式的含义做了限定,然后分析了哲学思维方式与由其所构建出来的哲学理论内容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了二者的重要性。第二,关于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及西方现代哲学对它的超越。主要探讨了主客二分的含义、其在近代哲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局限性以及现代哲学在超越主客二分上的成败。第三,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主要是有针对性地谈了两个问题:其一,当前学界在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上存在的主要偏向;其二,应当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联系和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历史事实为依据 ,揭示了中国传统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联系。分析了中国传统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影响 ,论证了中国传统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思想来源。从而提示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中国传统哲学 ,把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同挖掘和吸收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实践和历史三个维度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形成了学哲学用哲学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党的领袖群体、理论工作者同党员干部多方联动、凝聚合力,在武装全党、指导革命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推动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新时代,系统总结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的经验,对于我们把握中国发展大势、牢牢抓住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回答时代之问、中国之问、人民之问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最大的弊端是非哲学化,无法培养学生正确的哲学观和哲学思维方法。改革当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提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哲学化,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本清源,才能保障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永久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东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分别主要继承了恩格斯的和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前者突出科学理性,后者突出人道主义,它们的区别是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反映。前者适应理性启蒙的需要,促进工业文明兴起,能够纳入资本主义框架;后者产生于工业文明走向反面的时期,适应批判资本主义的需要,是埋葬资本主义的哲学。东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别是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产生的基础。这是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史的钥匙。  相似文献   

15.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改革开放传入我国以来,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哲学建设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之间还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研究方式和价值立场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向服从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上来;另一方面则在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缺乏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观点的必要了解和科学定位。实现二者良性互动关系的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实现价值立场、研究方式转换的同时深化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研究和增进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了解,展开平等的理论对话。  相似文献   

16.
哲学对话已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路径。与中国哲学对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及其特色最为直接的方式,也为在生活和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所必需。与西方哲学对话,是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语境并反思我国现代化问题的必要环节,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禀赋当代性和世界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所讨论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一个方面。它所讲的“结合”是相互的,即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哲学也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途径和方法,作了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和论证,这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的中国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康德、黑格尔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经历了启蒙介绍、传播融会、曲折发展和走向新的繁荣四个时期.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不同解读方式的转换,构成了康德、黑格尔哲学在中国传播与研究过程的一条基本线索.通过中国传统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多种形式对话,来全面阐释康德、黑格尔哲学的文化底蕴和时代意义,是进一步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念表征的是中国人对其生命体验的自我理解,塑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自我”有赖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塑造“哲学自我”与实现“马中会通”,二者是一致的:一方面,当代中华民族在思想与实践上创造性地理解、运用与实现自己的文明理念,需要在现实性、实践性、哲学性以及历史时代性等方面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另一方面,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自我”,需要超越用西方哲学的模式解释中国哲学的哲学观,消解直观性、外在性、机械性的思维方式,以各自保有其个性特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为基础,实现二者的真正会通。实现“马中会通”,需要真实地把握其思想实质、现实基础与哲学使命,阐明相关哲学观及其变革,揭示二者的内在契合性,澄明会通的连续性与时代超越性。只有在“马中会通”的基础上,才能憧憬当代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文明境界与塑造新的“哲学自我”。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核心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全球传播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传统哲学实现民族性与时代性发展相统一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这将为后工业时代全球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新的哲学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