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近代西方女权思想、人权观念、婚姻理论等渐次传入中国,在近代中国社会引起共鸣。近代先进之士对比中西方女性道德文化,在对中国传统妇德的缺陷进行深刻反省和检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近代意义上的新型女性道德观。这种新型女性道德观的形成与发展,集中地反映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对传统性别伦理道德反思的深度和广度,也清晰折射出西学东渐的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2.
朝鲜族女性的起名习俗深刻地印记着朝鲜族的文化观念 ,反映了植根于儒家思想土壤中的传统的女性观。这种女性观给现实生活中的朝鲜族女性以很大的礼教束缚 ,但在当时树立起那个时代的女性的人格理想。经过漫长岁月 ,她们伴随着苦歌和泪水 ,造就了朝鲜族的许多美风良俗 ,塑造出朝鲜族女性柔顺、娴静、温馨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3.
赛珍珠的小说《东风,西风》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中国女性形象,她们身上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许多美德,但同时又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通过分析对比她们性格的特点来找出她们性格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张洁的作品体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其笔下的女性都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憧憬。然而,面对强大的男权社会,她们处于理想与现实、精神与行为的矛盾之中。作家的爱情理想由建构到解构的心路历程,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女性自我解放的艰难与悲壮。  相似文献   

5.
“天使”形象是典律文本中传统男性作家所创造的理想女性形象 ,它体现了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要求 ,即被边缘化的女性应心甘情愿地接受强加在她们身上的各种社会角色。“天使”的颠覆与女性形象的重构紧密联系在一起 ,成为女作家写作的首要目标。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女作家对“天使”形象的颠覆也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不同时期她们塑造不同的女性文本形象与之抗衡。澳大利亚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揭示不同时期的女作家在颠覆“天使”形象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各自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爱尔维娜为例,对劳伦斯笔下的叛逆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在她们身上,既体现了劳伦斯理想中的女性特征,也反映了他的男权思想,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及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近代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女子逐渐觉醒,到民国时期已取得一定成果。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女性”即是这一成果的受益者。她们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和局限。  相似文献   

8.
宁瀛的《无穷动》在大众媒体和学术领域掀起了有关"女权"和"女性主义"的大讨论,影片透视出一种"女性主义"的文化现象,是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反映。片中的人物颠覆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她们代表的是当下成熟的知识女性鲜活的生命个体。在女人无穷动的欲望背后,隐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无穷涌动。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女性地位开始提高.郁达夫小说<迟桂花>完美地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女性形象.小说的女主人公可谓当时女性的缩影,她们受害于传统,在传统中突破,又在突破中妥协.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新旧价值观的对峙,加深了女性内心的分裂.女性进步与保守的思想共存,并在不同的时期因为不同的人和事而相斗争,造成了传统女性生存的苦闷和困惑,她们的人物形象也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女性无法完成对现实的突破,便只能妥协.  相似文献   

10.
近代文化女性是女性解放运动与中国社会变革密切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女性近代化的提倡者、推动者。虽然她们只占广大女性群体的极少数,但其在近代中国社会各个文化领域的文化活动、宣传表率作用,促进了中国社会风气的转变,女性教育的发展,及女性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转变,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女性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何震认为妇女应当经济独立,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解放自己。其妇女经济独立思想在为妇女争取经济自主权奠定思想基础的同时,也对五四运动,乃至近代妇女解放运动有着很大的影响。文章以何震的妇女经济独立思想为核心,着重论述其思想内涵以及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陕甘宁边区的妇女党员是边区妇女中的佼佼者,虽然她们人数不多、发展缓慢、分布不集中,但作为女性队伍中政治觉悟较高、社会影响较大的一个群体,她们在延安时期党的建设、政权建设、政治动员、社会生产、家庭建设以及推动妇女自身的解放运动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主要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提出与建设。要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研究,需要在研究队伍建设、研究方法等许多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以来,国内妇女学走过以妇女问题和性别议题为对象的研究为主的妇女学,到本世纪以学科背景下的学术研究、高校内的课程发展与组织体制的机制化探索的学科化推动的历程。同时对30年来,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妇女学推动者(集体或个人)在学理、概念和推进策略、方法上的异同及产生的影响进行梳理并力图理论化。在此基础上,展望妇女学的未来走向——通向学术女性主义与行动女性主义的联手推动中国社会的积极变革。  相似文献   

15.
从世界范围来看,妇女比例制被世界上一半的国家普遍采用,以此来促进妇女广泛的参政议政。本研究着重对中德两国在政治领域的妇女比例制进行了对比,发现中国在保障妇女参政权方面存在不足和差距,并根据德国的经验,提出完善中国妇女比例制的建议和对策:将妇女比例制写入宪法和党章;建立法律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中存在大量的恶妇形象,这些形象因其模式化表现而具有了符号意义.恶妇形象在元杂剧中的大量出现,除了有其现实因素外,主要是因为处于现实困境中的杂剧作家需要她们作为一种思想载体来曲折反映社会混乱、自身价值跌落所带来的心灵痛苦,也显示了他们因社会地位下降而引起的心理弱化,以及虚幻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7.
妇女权利的保障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尺,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妇女一直处于受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她们在思想上屈服于“三从四德”的桎梏,文化上极少有受教育的机会,经济上沦为男子的附属品,婚姻上没有自主权,政治上更无参政权。在陕甘宁地区,中共中央十分重视保障妇女的权利,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政策,从而保障了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家庭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权利。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使她们在价值观念、参政意识、思维方式、情感意向、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实现了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女性/性别的诸多议题得以讨论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报刊媒体的关注,尤其画报中女性/性别议题的分量显得颇重。作为近代中国北方大型摄影画报的典型代表,《北洋画报》自然也不例外,蕴含着丰富的性别图景。而由于《北洋画报》本身呈现美与塑造美的旨趣,使得女性身体之美成为映现在读者乃至后人面前的显著亮点。这也是都市社会急剧现代化转型的重要缩影和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9.
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杰出领袖,她积极领导妇女运动,尤其重视知识妇女在妇女运动中的作用,她依据党在民主革命中建立统一战线的基本思想,倡议中国妇女运动之团结,为发展妇女界统一战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延安时期,为了克服妇女工作前期存在的不良倾向.在党内兴起调查研究之风的同时,妇女调查也开展起来。广泛深入的妇女调查,为党中央制定妇女工作的正确方针政策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事实根据,推动了妇女工作向实事求是作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