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本栏目由燕之屋特别策划民间早有俗语:"今年冬令进补,明年来春打虎"。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按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冬季是封藏的季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在冬季新陈代谢速度减慢,此时适当进补,可调节和改善人体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达到防病和治病的效果。冬季阳气潜藏,阴气盛于外,草木凋零,蛰虫伏藏,冬主闭藏。隆冬时节是自然界阴气最盛的时期,但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2.
《秘书之友》2013,(11):F0003-F0003
十一月:早卧晚起 保护阳气 天气特点:11月是冬天正式来临的时候,从24节气来说,包含有“立冬”和“小雪”两个节气。“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进入这一时节,天地万物的活动都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冬季到来,自然界表现为阴盛阳衰,气温降低。  相似文献   

3.
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在自然界的万物之中,老子最为推崇的是水。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人类最美好的德行应该像水那样。因为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之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紧接着,老子指出应从七个方面去学习水的品格:“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七善”,既是做人的智慧,又是处事的方法。领导干部应当具有“七善”品格,达到品格修养的“上善”境界。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冬天,是根类蔬菜大量上市的季节,多吃点儿“大块头”的根类蔬菜,不仅能补气,还能御寒。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根类蔬菜中的“明星”,让它们帮大家安然过冬。
  山药健脾补气
  老话说:“冬天吃山药,胜过吃补药。”别看山药貌不惊人,健脾功效特别好。石家庄市一院中医科主任邢燕军告诉我们,脾虚寒的人,胃消化功能不好,冬季遇冷着凉,肚胀还会加重,这类人多吃点儿山药,能帮助健脾。  相似文献   

5.
杨刚 《经营管理者》2014,(11):109-109
杜牧的名诗写道:“天阶夜色凉如水”,正是秋季的写意,秋季天气变凉,稍不注意,人的身体会有很多不适应,而这时良好的养生习惯就极为重要,养好身体就可平安健康地度过即将到来的冬季。 传统中医把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病理反应同自然界事物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中医理论认为,秋天在五行中属于“金”,其性主肃杀,在五脏中,肺之气旺于秋。也就是说,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金的特点是稳固,正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而且人体精气是向内收缩。因此,秋季具有“金”的气质,而古人称“金日从革”。“从革”就是指“变革”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文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学说。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万物禀道而生,并且道有四种特征。文子的“道”是探讨宇宙本体的哲学范畴,“气”则是偏重于探讨宇宙的生成过程而加以应运的。文子在Z“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道论与气论统一起来。文子援“气”入“道”,克服了老子道路的超验性,又解决了宇宙本原与构成本原的质料“气”相统一的问题。这样便将“道”与“气”做了沟通,使“道”获得了较为实在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盖交饭”是我国的“土特产”,谈不上什么神奇和奥妙。但是,肯德基在我国的60家连锁店推出中式快餐“寒稻香蘑饭”却引起了我国食客的极大兴趣。首次推出“香蘑饭”的北京前门肯德基店出现了顾客排长队“等饭吃”的壮观场面。所谓“寒稻香蘑饭”就是米饭浇上蘑菇和蔬菜汁。因其新鲜、美味,经济实惠,颇受青睐。其实,麦当劳早就尝试着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榨菜肉丝汤”、“五香牛肉”、“橙香排骨”及“盐酥鸡翅”等菜肴,而“薯条摇摇乐”则是借用了维吾尔烤肉的调料和意韵,着实耐人寻味。这些中式菜品出自洋人之手更显得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8.
一曰“话德”现实中大家靠话语交流,但不见得人人都能把话说利索,说好,说出“德”性来。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点都不假,尤其是公共场合的人际交往中。  相似文献   

9.
刘平 《经理人》2007,(6):70-71
凭着李玟妩媚的眼神和“手机中的战斗机”的广告语,波导迅速完成了品牌的原始积累。然而,高处不胜寒,此时的波导正面临着“外忧”与“内患”的双面夹击。  相似文献   

10.
星巴克以咖啡文化闻名,在全球星罗棋布;永和豆浆则以一碗豆浆走天下,蜚声海内外;法国兰蔻只赚贵妇人的钱;温州某老板却几十年只坚持“每个产品只赚一毛钱”的理念,如今已资产上千万;商海无烟,企业八仙,各显神通,正如自然界的万物,各有安身立命之所,各有生存繁衍之道——  相似文献   

11.
《办公室业务》2009,(2):1-1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象征着美好的开始和盎然的活力,孕育着新的希望和勃勃生机。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们播种下希望,期望这一年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春天作为每年的“开头”,往往是各单位制订年度规划的月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全国各级办公室对一年的工作要尽早做好长远规划。  相似文献   

12.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走在郑州的广场和公园,你会发现陪主人遛弯的爱犬,多数已被狗链牵住,脖上还挂着一个“身份证”。全市像这样接受检疫的犬只已达33133只。这背后是3个多月时间、覆盖113万户的“地毯式”排查。  相似文献   

13.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孔子说过,水有“五德”,“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浩大无尽”,利万物而不事张扬,真正的企业家总是让人想起古人赞颂水的品德。  相似文献   

14.
古人崇尚“天人合一”的观念,根据《易经》和《黄帝内经》的论述,人的生理体质可按五行分类:从天来说,分为风、寒、湿、燥、火;从人来说,分别对应木型人、水型人、土型人、金型人、火型人。
  木型人:对应的是“风”。这类人不大喜欢穿白色,易患感冒、过敏,由于风气通于肝,还易患肝及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
  水型人:对应的是“寒”。这类人平时喜欢穿黑、蓝、紫等深色,不大喜欢穿黄色。他们多为寒性体质,容易阳虚肾虚,衣服应护住腰腿。  相似文献   

15.
洛阳春     
惊蛰一过,吹面不寒杨柳风,洛阳的春天来了。
  “洛阳春”三个字,和“女儿红”“江南雨”一样让人心生浪漫、柔情万种,任你心头万千块垒,也都在这样字眼里化为绕指柔情。  相似文献   

16.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要获得事业的成功,必须讲究说话艺术。下面的十二个要点可供人们借鉴。  相似文献   

17.
走向和谐:企业的生态化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先哲荀子在《荀子·天论》中提出: “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养以成。”他将“和”看作是自然万物生成和发展的生态学机制。《礼记》则将体现天地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协同统一的“和”与“序”同体现伦理关系的“乐”与“礼”联系起来,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 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归化。序,故群物皆别。”由此可见,在儒家哲学中,由“和”衍生的生态伦理观是,认识到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关系的自然万物的和谐与统一, 承认各种不同的自然事物生存和发展的独特的生态权利, 要求人们对统一中的自然事物维持一种生态公正性。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在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上,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人类被看作是判断万物的尺度,是一切事物的评判者,结果导致了蔑视自然、虐待自然思想的抬头,把自然界当作取之不尽并可肆意挥霍的材料库和硕大无比的垃圾桶,巧取豪夺,竭泽而渔的大规模征服自然的做法,终于导致了自然大规模的报复,环境污染、生态失调、能源短缺、城市臃肿、交通紊乱、人口膨胀和粮食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人类。  相似文献   

19.
权力与锤子     
“今天早晨,”她对我说,“我读了一篇介绍一些国家元首的文章。真不得了,只是几年功夫,他们的身体就变了样。旁人简直认不出他们了。这家杂志刊登了卡特的两张照片:一张是当选总统之前拍的,另一张是现在拍的,前后判若两人。”她突然看出了我的反应,因为我的前额上方,过去总是浮泛黝黑肤色,如今不见了。她很敏感,又不愿使我伤心,所以赶紧纠正说:“瓦莱里,你可不是这样。你一点儿也没变。”事实并非如此。我也变样了。纵然我尽力使自己保持原来的我,但还是变了。这与总统的职务关系不大。时间足以能改变一个人。无疑,我和自然界万物一样,也要…  相似文献   

20.
读书与思想     
晓海 《领导之友》2009,(6):37-38
西方哲人帕斯卡有一句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自从书籍诞生后,读书就成了一种能够对人这根“芦苇”的思想产生影响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