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蒋大椿先生的《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一文从关于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问题 ,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 ,关于超越唯物史观的问题等四个方面 ,论述了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这些观点存在逻辑矛盾。其实社会历史规律是客观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的根本基础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并不是某一历史事件的具体规律 ,而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惟一不可超越的哲学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多种矛盾组成的有机体。正如自然界物质结构具有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多种层次一样,社会主义社会的动力也是有层次的。我们认为,其主要层次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层次是,社会主义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千差万别的事物和现象,但概括起来不外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大类。它们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最外面的一个矛盾层次。第二层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这一  相似文献   

3.
人是社会生产的主体,也是社会存在的主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当"顶层"的社会意识左右了社会存在,社会存在背离了普遍的主体性价值,普遍的社会意识就会显现出对抗的因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矛盾就会加剧,社会意识的更多诉求,就会取向于社会存在的变革。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牢固确立执政党的为民意识,始终坚信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享受发展成果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务必强化执政党的服务意识,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始终做人民的公仆而绝不凌驾于人民之上。务必要从意识形态的顶层,扭转只为少数人或少部分集团谋利益的价值观念,让社会回归正常的存在形态,让主体人的意识重归主流渠道。  相似文献   

4.
关于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有些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写道,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论和历史唯心论的唯一标准。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论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这个道理,人所共知,似乎用不着再作什么  相似文献   

5.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两种历史观的斗争归根到底是围绕着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的不同回答展开的。因此,分清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  相似文献   

6.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社会存在的每一运动、变化,都要求伴之有相适应的社会意识的运动和发展,总是要求先进的阶级和人们,披荆斩棘,勇敢地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为新时代而呐喊和战斗。 在本世纪以来,我国人民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历史表明,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都对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历史唯物主义领域里,对一些基本的范畴的内涵和外延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深入探讨这些范畴的确切含义,对完善与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有重要意义的。大家知道,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但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设施等社会现象,应该划入社会存在,还是划入社会意识呢?  相似文献   

8.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逻辑关联,既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长期以来,学界对此开展了很多研究并形成了不少有影响的成果,但依然存在着诸多研究空间,甚至一些“元问题”也依然有探讨的必要。如果我们引进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三种维度并由此来阐释此种逻辑关联的话,那就会有新发现:众所周知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成立于本体论维度,“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成立于认识论维度,“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共同决定社会实践”成立于实践论维度。只有完整把握马克思的上述思想,才能深刻领会马克思语境下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9.
<正>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那么,社会历史观中有没有社会主客体的关系问题?如果有,这种关系的表现又是怎样的?承认社会主体的能动作用是否同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论断相悖?这些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探讨这些问题,对于坚持唯物史观,深化历史唯物主义,是大有益处的.那么,历史唯物主义应该如何规定社会主客体的涵义?  相似文献   

10.
普列汉诺夫关于社会意识两种基本形态的学说长期遭到非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指责普列汉诺夫把意识形态“仅仅看作是人的心理的反映,而不把它们看作是整个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反映”。本文试图从思想史发展的角度,说明普列汉诺夫的这一学说是唯物史观的具体化,是人类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关系的长期探索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政治、经济因素导致了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的现状,也因此分立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文章通过分析这种状况的深层原因,强调社会分层与保障对城镇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结构的本质是历史时间,社会结构变迁乃是历史时间的流动。在历史时间中不存在永恒不变的历史单元。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视角来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具体的历史发展阶段中有着具体而丰富的表现形态,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具体化地表现为对历史前进承担着不同角色的社会成员。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急剧发生的时代,这个主体被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抽象的社会基本矛盾并不能引导发展具体问题的解决,对处于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而言,社会基本矛盾往往表现为现存经济体制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形态,在中国现阶段则表现为体制转型的具体运作。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与社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起源于古代的慈善思想和慈善事业,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工业社会。近一个世纪以来,它在不断回应社会需要的过程中成长。中国社会自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处在转型之中,社会转型呼唤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帮助和支持弱势社会群体,服务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和协调发展方面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工作有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学关于现代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强社会建设,改善社会管理,是我国社会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为这一战略部署提供理论支持则是社会实践给社会学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以现代西方社会学思想体系为背景,对其中关于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论说和理论进行了梳理,认为,无论从历史还是现状看,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应用看,社会学都是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研究的主力军.从广义上讲,全部社会学理论和思想的核心使命就是研究和解释社会管理和建设实践及其过程,就是为其提供科学知识和思想工具.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保障对社会公平的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就是社会公平,也是社会保障追求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虽然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树立社会公平的价值理念和政策取向,要弥补社会保障制度的漏洞和缺陷。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且还要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发展慈善事业。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社会公平的进一步实现,也才能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生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显元 《江淮论坛》2006,46(2):5-10
社会生活是社会形态的一个基本要素。各种社会形态的演进,都表现为社会生活的提升。社会生活包括总体社会生活和主体社会生活。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因而都是人的本质的现实展现。和谐生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要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建设好和谐生活,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成果。生产、生活和生态是相互联系和彼此制约的,生态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内容。在处理三者关系时,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生态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元宇宙作为时下新兴概念,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为社会各个方面注入新动能,但同时也带来新风险。对于这一概念,互联网巨头公司和科研专家分别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分析各种定义间的异同,可给出一个元宇宙概念的综合定义:元宇宙是融合多种科技手段创造的虚实结合的广义网络空间,具有用户主导的特点,能够促进学科融合和空间融合,推动社会形态的转变。与之前的互联网时代相比,元宇宙的发展推进了科学技术融合进步,推动了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文化繁荣,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同时又带来了信息泄露、金融诈骗升级、虚拟人格界定不明等问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对元宇宙进行社会治理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多个国家和地区针对网络空间的治理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法律治理体系和行业自治方案,涵盖网络安全、个人隐私保护、数字经济等方面,可以作为元宇宙社会治理的参考。在元宇宙发展过程中,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根据本地发展状况和元宇宙发展趋势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以维护健康的元宇宙社会环境并追求利益最大化。根据先前经验和现有针对性政策,可以推出元宇宙治理的未来路径。在推动元宇宙进步的同时,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为社会各个方面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福祉。  相似文献   

18.
社会道德是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重要前提,支持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社会保障制度道德支持的主要原则是公开原则和行善原则。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道德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为促进了公平道德、行善道德以及责任道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正六题——防止中国社会天平的倾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忠民 《东岳论丛》2004,25(2):72-79
社会需要公正 ,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更加需要公正。中国社会的一些主要群体如工人阶层和农民阶层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弱势化趋向 ;一些精英群体之间开始出现利益结盟的迹象。这些 ,已经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形成了挑战 ,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一个社会只有提倡“增富减贫” ,才能走出“劫富济贫”和“劫贫济富”的困境 ;一个社会只有做到“增富减贫” ,才能实现富裕群体利益增益与弱势群体处境改善的同步化。另外 ,正确理顺公共投入的优先次序 ,以民生的基本问题为公共投入的重点 ,对于实现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 ,对于促成中国社会持续而健康的发展 ,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均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技社团作为一类重要的非政府组织在当前的科技事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应该承担起如下方面的社会职能:学术交流、科学普及、中介服务、科技认证、科技评价和政策咨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