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将信息提供给其他受众,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人.目前,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际传播的基础性定义,也改变了意见领袖概念的核心内涵.论文采用历史分析法,对"意见领袖"关键概念的历史溯源、 重大发展以及当下转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研究发现,在当今社交媒体、 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的时代背景下,意见领袖呈现出"中介化"、 商业化、 职业化和群体化的趋势,在商业领域还出现了关键"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2.
网络意见领袖是在网络传播中为他人提供信息和观点且对他人有一定影响力的"活跃分子",从本质上而言,网络意见领袖是互联网时代崛起的一个新话语阶层。网络意见领袖的崛起,是社会变迁中公众话语权回归的表现,意见领袖通过积极的话语实践构建了一个公众表达的公共空间,这又反过来拓展了自身的行动空间;网络意见领袖的崛起,亦是网络技术赋权下话语权重构的结果,其影响力形成于话语表达和身份认同之中,并在真实虚拟的社会网络中得到凸显和提升。  相似文献   

3.
通过数据挖掘软件,我们获取了近年三十件重大公共事件的微博相关数据,并从中筛选出意见领袖群体.通过对意见领袖的社会身份、参与议题类型、微博文本框架进行内容编码分析其话语策略,我们发现:在整体上,“情感表达”框架是意见领袖型微博样本的主导类型,意见领袖通过“情感表达”框架实现共意动员,并在此过程中积累影响、树立权威.在微观层面,意见领袖强调基于身份、议题的差异化框架使用,不同框架策略选择的外在表现是意见领袖的框架分化,这种分化的后果是使整个意见领袖群体的影响呈现出层次化传播的态势,意见领袖群体通过框架分化对网络舆论场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我国网络空间舆情的防控和治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是,互联网本质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以互联网舆情的自组织演化为视角,运用AMOS和SPSS软件对政府行为、媒体行为、意见领袖行为、网民行为和网络舆情发展进行实证调研,并对网络舆情的主体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政府行为、媒体行为、意见领袖行为均对网民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倡导的舆论导向、媒体之间的协作关系、意见领袖的舆论观点、网民以及第三方力量的介入都将影响网络舆情的传播与演化。基于我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舆情防控经验,自组织视角下的网络舆情治理需要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强化媒体协作关系、保持舆情要素的非线性作用、注重引领网络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5.
在自媒体时代,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与娱乐至上的价值取向,导致共鸣取代了获知、急躁淹没了耐心、情绪遮蔽了理性.网民群体的结构性缺陷、网民身份的易逝性和多变性、网络话语的"广场性"、协同过滤机制的存在,网络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混杂化都是导致网络理性缺失的重要原因和推手.网络理性是促进网络健康有序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应有之义,重塑网络理性应推进网络多中心协同治理,厘清网络言论边界,改进网络管控策略,培育网络意见领袖,坚守传统媒体的价值底线,涵养网民的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突发公共事件及其网络舆情频发,微博意见领袖地位与作用日隆。毋庸讳言,微博意见领袖群体崛起与政府治理失灵不无关系,与其说是网络技术进步造就了微博意见领袖,彰显了其作用,不如说是政府失灵成就的结果。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微博意见领袖的崛起给予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带来的不仅是挑战,而且更多的是机遇。众多突发公共事件的实际演进过程表明,微博意见领袖与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治理中的交互作用,是制约政府能否妥善处置事件的关键。微博意见领袖正逐渐成长为治理政府失灵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时代,不像早期传统主流媒体对议程设置的主导,网络媒介背后的"网络推手"有意无意地向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输送了议题,形成了媒介间的"溢散效果"."李刚门"、"小月月"等网络事件,都有着"网络推手"操控的痕迹,证明了网络媒介的威力,网络媒介也有成为"意见领袖媒介"的趋势."网络推手"大大缩短了媒介间议程设置的时间,迎合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但其背后潜在的商业利益有可能导致社会话题的沦陷,需要网络推手们的自律和公众的监督.  相似文献   

8.
选取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网络社交媒体,通过网络爬取和实证分析对中国文化传播的意见领袖群体身份进行考察,发现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生产偶像”群体是最重要的意见领袖,其次是从政人士、商业或公共服务业人员、文化及相关产业人员。四种网络社交媒体的特点不同,各平台的意见领袖呈现出不同特征。研究基于不同平台的意见领袖共性及个性特征指出其群体身份的“创意阶层”特征,提出建立包容多元的网络文化环境,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和不同“意见领袖”群体的传播力,完善中国在国际社交媒体的活动机制等策略和建议,以实现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9.
从云南高校发生的三桩杀人案件来看,当前学校网络舆情存在信息公布迟滞,滋生各种网络谣言;沟通不畅,普遍缺乏媒体的联动引导;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而必须健全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和调控机制,分析和把握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及时公布信息,培养"意见领袖",加强多种媒体联动,把握网络舆论导向,改进和完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0.
网络已经成为公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大学生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主导公共话语和公共舆论,成为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他们行为的产生来自于人际交往的需要、情感释放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因素。其行为不同于其他网络意见领袖,也不同于传统的意见领袖,它们行为动机的利益性驱使比较弱,行为主客体的平等性比较彻底,行为的被质疑性比较突出,行为传播的群体性比较明显,行为主体的隐匿性的比较有限。因此,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行为的正向影响,利用他们的行为示范,舆论引导和教育借力,避免行为的负向影响分析,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近年来,我国高校网络舆情事件频发,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进行分析,有助于高校的和谐稳定。 设计/方法基于演化博弈方法,研究了意见领袖、网民和高校三方博弈主体行为选择对高校网络舆情事件演化的影响。通过构建意见领袖、网民和高校三方博弈下的高校网络舆情演化博弈模型,详细分析了其演化策略。结论/发现高校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发布事件真相、挖掘和培养意见领袖、善于教导和引导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等,可以更加有效地引导和控制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网络意见领袖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引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网民对其信任程度是影响舆情引导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多项Logistic模型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网民信任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实诚的损失、平台把关或审查制度、权威性、信息互动、阅读信息、法律约束以及查看微博等因素影响网民对网络意见领袖的信任。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管与引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崛起给公众发表意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得到了更多的尊重。舆论是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基本看法,当公众能够通过网络自由发言时,社会舆论的形成规律出现了重要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传统媒体的信息垄断被打破,公众意见表达更加自由;舆论领袖的身份更加多元,舆论领袖以群体的力量产生作用;社会舆论形成的速度加快,舆论监督的影响力亦不断加大;信息符号和传播手段多样化,把关人的把关难度亦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4.
网络推手是网络主体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针对特定司法案件,意图充当网络“意见领袖”,利用普通网民的司法诉求,制造谣言,扭曲民意,妄图以网络舆论对司法部门施加压力,最终影响审判结果.因此,分析网络推手对司法审判产生的不利影响,研究其矫正机制,对于维护网络社会和全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已成为当今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群体性事件的频频发生折射出改革阵痛与体制弊端,是多种复杂因素长期耦合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其直接诱因离不开信息的广泛传播.群体性事件的网络传播是形成网络舆情的导火索,随着越来越多的有关群体性事件正面和负面的网络信息传播形成网络舆情气候,群体性事件升级演化导致网络舆情危机,形成网络舆论.公共话题上的聚合、公共舆论场的形成、意见领袖的引领、媒介间的议程互动等分别提供了网络舆情向舆论转化的前提条件、重要平台、引领者及催化剂.面对汹涌澎湃的网络民意,执政者必须更新执政理念,适应网络化生存,尊重网民自由表达权;适时引导网络舆论,塑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并对网络舆论进行适度干预,确保国家舆论安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通信设施与软件的普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舆论监督与引导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网络涉腐舆情日益成为微时代廉政舆论生态的晴雨表,因此,在微时代加强网络涉腐舆情引导很有必要。网民数量倍增、政务信息公开、移动终端网络互动、官民廉政微舆论场融合,这些都为微时代网络涉腐舆情引导提供了新机遇。与此同时,网络语言暴力、新媒体用户异质性、网络政治谣言、无序"人肉搜索"等,又给新时期网络涉腐舆情引导带来了挑战。在推进政治新常态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网络涉腐舆情引导规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网络涉腐舆情引导的针对性、有效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微博等新的舆论表达形式快速膨胀,网络舆论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新的监督手段受到广泛重视。本文从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入手,分析了其优缺点,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新媒体作用、开展网络舆论监督、使网络舆论监督成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有力武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准确把握高校网络舆论的主要特征并做好积极有效的引导,是切实做好高校舆情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更是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鉴于高校网络舆论具有互动引导性、前沿包容性、易感可塑性、快速广覆性、载体多样性等主要特征,有效引导高校网络舆论需坚持思想主导、及时有效、前瞻预判、协同聚合等原则,还要从内容、阵地、渠道、队伍和联动等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充分把握高校舆论的主导权、话语权,增强吸引力和感\n染力。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应对网络舆情时存在许多问题:对网络舆情的综合治理能力不足,政府网站在网络舆情引导和控制方面的作用不大,如政务信息公布不及时,更新速度缓慢,在线服务功能发挥不足。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从服务型政府、政务公开、新型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提出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兑现服务型政府承诺,积极引导网络舆情;切实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络舆情危机的预警、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