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民族文化资源化陷阱主要表现在形态异化(文化失真与破坏)、生态异化(文化资源过度转化利用)和能态异化(文化资源依赖)等方面。以大研古城和喜洲古镇为例从市场扰动(商业化、利益驱动和短期寻租)、文化挤压(外部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内部失调(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力度不足)等方面分析了民族文化资源化陷阱的症结。最后,提出从持续(合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认同(提高公众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认同)和管治(加强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防止民族文化资源异化和流失)等角度应对民族文化资源化陷阱。  相似文献   

2.
视觉文化广义上是指与传统以来的单纯纸质文字文化形态相对的,由视觉(包括听觉)因素和视觉形态在我们的文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狭义是指,以电影、电视(包括摄影、绘画等)为代表的视觉媒介和视觉产品所形成的社会文化现象。视觉文化形成的主要理论资源涉及哲学、美学、社会学、文艺学乃至传播学等多种领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理解和重视。成为当今时代极为重要的一种文化研究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旅游天然密不可分,文旅融合是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趋势,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和吸引力,是提升海南旅游业价值、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高质量发展背景,探索挖掘海南特色文化资源,以文旅融合助推海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梳理海南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价值增值不高、人文资源开发不足、旅游体验层次偏浅等主要瓶颈问题及其原因;(2)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海南历史文化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已有研究中挖掘海南特色文化资源,提炼海南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特征;(3)从品牌建设、产品开发、业态融合、科技支撑和顶层设计等多方位提出促进海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文化资源相对应,具有文化资源的一些共性特征,其中最本质的特征是创意性。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路径包括同心圆扩散、链式扩散和融合扩散等方式。同心圆扩散既与产业化的地理范围有关,又与其业务范围有关;链式扩散主要指在价值链、生产链和产业链方面的扩散;融合扩散包括了传统文化资源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政府管理、行业协会、产品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构成了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的障碍,而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强行业监管,促进信息流动,重视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有助于破除这些障碍。  相似文献   

5.
辽沈地区满族文化资源丰富而厚重,并体现在各个方面:人口分布;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民风民俗与文化艺术,后者包括:民居、饮食、祭祀与节日、婚礼和丧葬、艺术、歌舞与体育、服饰。历史遗址类资源则包括兴京、东京与盛京、沈阳故宫、永陵、福陵与昭陵、七寺四塔等。文物古籍也是该资源的一方面。辽沈地区满族文化资源为辽宁的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精神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推进国内外对森林文化的研究,使森林文化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北京林业大学将与浙江林学院联合召开第三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现将会议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研讨会的主题此次研讨将分为3个大的主题:森林文化、林业史及森林与环境法律问题,详细内容如下:1.森林文化1)森林生态文化,如森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如何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森林行为文化,包括当代如何促进森林文化的教育、传播、认可及交流。3)森林动植物文化,包括森林中的动物文化、植物文化、花文化、茶文化、竹文化等。4)森林游憩文化,包括通过旅游等体验活动,人们所感知的森林之美,包括森林美学与文学研究。5)森林民俗文化,包括各地如何通过建立乡规民约来约束大众对森林的利用及其这种规范对森林保护的意义。6)森林利用文化,包括森林、植物、动物、木材在园林、建筑、家具、用具中的应用文化。2.林业史1)生态资源史,包括我国及世界历史上森林资源和湿地的分布与变迁,以及这种变迁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2)林木管理培育史,包括我国及世界历史上对林木的培育管理、相关的林业法规和赋税等内容。3)森...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推进国内外对森林文化的研究,使森林文化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北京林业大学将与浙江林学院联合召开第三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有3个主题:森林文化、林业史及森林与环境法律问题,详细内容如下:一、森林文化1)森林生态文化,如森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如何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森林行为文化,包括当代如何促进森林文化的教育、传播、认可及交流。3)森林动植物文化,包括森林中的动物文化、植物文化、花文化、茶文化、竹文化等。4)森林游憩文化,包括通过旅游等体验活动,人们所感知的森林之美,如森林美学与文学研究。5)森林民俗文化,包括各地如何通过建立乡规民约来约束大众对森林的利用及其这种规范对森林保护的意义。6)森林利用文化,包括森林、植物、动物、木材在园林、建筑、家具、用具中的应用文化。二、林业史1)生态资源史,包括我国及世界历史上森林资源和湿地的分布与变迁,以及这种变迁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2)林木管理培育史,包括我国及世界历史上对林木的培育管理、相关的林业法规和赋税等内容。3)森林利用史,包括我国及世界历史上的木材采伐运输、竹木加工...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发达的海洋文化中,潮文化占有较大比重,且历史悠久。古代潮文化中,"潮"词含义广泛,并非仅指周期潮汐,还指非周期的潮灾。潮灾主要是风暴潮,但也包括海啸(津浪)。周期性潮汐包括普通的潮汐和暴涨潮(涌潮),而普通的潮汐又包括"天文潮"与"地理潮"。此外,除了潮汐,还包括大海中的"潮流"。在古代,潮文化对沿海资源开发、农业、减灾、航海、战争、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生活习俗、旅游、宗教、哲学等方面均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软实力资源已是国际竞争的重要资源,它包括三方面要素:文化(在他国能够产生吸引力)、政治价值观(在他国得以真正实践)及外交政策(被视为具有合法性及道德威信)。鉴于中国面临的文化挑战日益严峻,加强软实力建设刻不容缓。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打造优秀国际形象和推动中国国际体系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文学资源丰富,但由于开发途径较单一、利用效率较低且资源外流情况严重等导致文学资源在文化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产业化背景下,应建立生产(作家)——销售(出版商、广告商)——消费(读者)于一体的产业化协作链条,并通过现代产业链的多级转化,开发文学文本的潜在资源,实现文化与经济的互促共赢。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中国经济最大的增长点:中国传统文化的产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资源非常丰富,让人叹为观止.然而由于诸多原因,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巨大破坏.在文化的荒漠上是不可能建立起经济大国和政治强国的.因此,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势在必行,而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是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选择.传统文化产业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文化输出;寻求中国传统文化与市场新的结合点;做强做大文化企业;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创建集约化经营模式,以为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相似文献   

12.
文化型探索戏剧着意从文化的视角审视历史与现实,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剖析封建文化传统中的消极糟粕成份对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形成的负面影响,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积极、最有价值的基本精神,呼唤重建健全的民族精神、重塑理想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不仅包含了经济的一体化,而且也蕴涵着诸多的政治意义与文化内涵,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世界政治与文化的趋同化;因此,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所创设的环境和我国加入WTO后发展模式的塑成,势必对中国民族文化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具体而言,这些影响既包含了不同层面的强劲冲击,也孕育着诸多的发展机遇。立足这一客观背景,应该从观念更新、文化自觉、文化转型等不同层面探寻弘扬民族文化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中的“生态想象”,一方面,有着现实性、丰富性、层次性、整体性、超越性等鲜明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态世界的向往,体现了一定意义上的生态文化自觉;另一方面,它综合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诗性、审美性和哲理性等多重特质,饱含着浓郁的文化意蕴。解读《西游记》中的“生态想象”,对当今社会生态文化的中国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儒学在本质上就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学说。儒家伦理包括传统文化的儒家伦理与文化传统的儒家伦理。儒家伦理作为一种客观的既定的存在之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地位具有根源性、民族性、母体性、前提性和不可回避性等重要的地位。儒家伦理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有着其他文化体系无法代替、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民为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及大同思想等儒家伦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方法思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两千余年的传统社会被认为是停滞的社会,究其原因是完善的政治社会化机制促使了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超稳定。基于封建政府与乡民社会既对立更互补的视角,将我国传统社会政治社会化的路径分为官方路径、非官方路径和内化路径三大维度,进一步又将官方路径分为政治录用、公开表彰和学校教化三层面,非官方路径分为家庭教化和乡规民约两层次,内化路径分为自我修养和宗族信仰两方面。最后指出我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社会化即经此种多维路径而由宏观到微观、由具体到抽象而逐级递进因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文化资本:经济增长源泉的一种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资本是能为人们带来持续收益的特定价值观体系,它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一种关键性生产要素和最终解释变量。熊彼特所揭示的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在于企业家在生产中投入了文化资本。文化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具有报酬递增的特性;二是它制约着人们对资源、技术、制度等要素的选择。进行文化资本投资主要包括实现思想、言论自由与开展文化交流、改革教育内容等,它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们对世界进行认识和思考时所采取的形式,反映了思维的轨迹。传统的思维方式主要有整体性思维方式、直觉性思维方式和内向性思维方式,而这些传统的思维方式对传统的体育文化的理论、形态、方法等的建设与塑造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开展传统思维方式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塑造的研究,能更进一步深刻地理解传统体育文化,从而对提高和发展传统体育文化起到积极地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特点是政治至上,具体表现为政治在社会生活中占绝对主导地位、轻视经济、轻视科学技术及其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作用、宗教作用有限等。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特点有利于准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为中国传统文化向中国现代文化的转换做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哲学概观(一个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文明途径的特殊性制约着哲学智慧的产生和发展的特点,大致有三:力求“明天之际”,特重“通古今之变”,注意“穷性命之原”。这些特点集中表现为哲学的人本化。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包容性与绵延性,贯串于传统哲学发展的“四大螺旋”过程中。中国的现代化,绝非欧风美雨的“冲击反应”,而有其根本的内在的根芽或活水源头。只有树立起“以我为主”的主体意识,才能善于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及其最新成果,并使之在中国文化思想土壤中生根。故必须认真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历史接合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