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隐喻成语翻译过程中,对源语文化的处理一般有"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方法。前者主要以目标语为归属,后者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属。翻译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译者的文化价值驭向、翻译目的、译文受众、源语和目标语的文化差异度等。文章认为,隐喻成语是一种独特的隐喻文化载体,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泽者应充分考虑源语和目标语文化的共性和个性,采取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原則,把原语隐喻承载的文化信息失真降低到最小限度。  相似文献   

2.
在图式理论框架下,英汉广告翻译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图式转换的过程,即将源语中的各种图式再现予目的语之中。英汉广告中存在的文化图式对应、冲突和缺省在翻译过程中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广告的传播效用。在进行广告翻译时,译者要熟知源语广告的文化内涵,还耍跨越目的语文化障碍,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合理转换受众头脑中的文化图式,从而实现广告的商业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翻译实质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比较,分析评述了两位译者在传递不同背景的文化信息方面所采取的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及由此对读者所产生的效果和在目的语文化中所起的作用的不同.本文的研究认为异化策略在保存源语文化特色和传播源语文化遗产方面显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形象作为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形象中的文化因素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由于文化的开放性和现代的文化大融合趋势,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应主要采用以源语为归宿的原则,具体到汉语形象的英译,就是采用保留形象和加注的翻译方法,此外,由于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也应该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接受性,适当采用转换和删除形象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翻译中的文化相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翻译过程不仅是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语言转化过程,还是一个文化相融的过程。翻译要将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结合起来,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真正交流。  相似文献   

6.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与汉语新词语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历来是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巴斯奈特认为翻译等值就是原语与译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文章根据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尝试探讨在汉语新词语的英译中对汉语文化的处理以及翻译方法,旨在诠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的具体含义及其对解决翻译中的文化问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文化取向对翻译策略的制约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翻译不只是简单的语码转换,也是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语码转换过程中涉及翻译的文化取向和翻译策略问题,即翻译是以译语文化为主,还是以源语文化为主,或者说,是以归化策略为主,还是以异化策略为主.不同的翻译取向和翻译策略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迁移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分析翻译过程中文化迁移现象的形式及影响,目的是通过分析研究翻译与文化迁移的内在关系,对翻译所涉及的文化迁移现象做初步的探讨,为翻译过程中处理文化迁移现象及认识翻译对文化的影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从韦努蒂提出的翻译法中,可以对应地引出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常规方法,即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翻译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翻译。尽管两者各有各的存在价值,但归化扭曲了被翻译文本的文化身份,而异化对于保存文化中的“异质因素”尤为重要,且利于彰显多元文化,从而确立翻译中的文化认同。在文化融合背景下的今天,异化翻译已成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际翻译必然是介绍和传播源语所体现的文化,即文化翻译。翻译的目的在于实现源文与译文的文化等值。翻译不仅需要翻译技巧,而且需要有很强的文化意识和敏感性。文章对文化翻译提出了四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译者应该选择最恰当的翻译策略,以促进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对胡大浚《唐代边塞诗选注》中369首诗歌的韵脚、韵式进行统计、分析、归类,并对其在从军报国的壮志豪情、战争带来的忧愤思怨、绝异中原的边塞风情等三类不同主题诗中的分布情况加以研究,从语用的角度较为全面地探讨作为语音手段之一的--韵,在形成唐代边塞诗语言风格中所起的作用,即韵脚的使用有助于构成唐代边塞诗“刚柔相济”的风格特征和韵式的使用有助于构成唐代边塞诗以简约为主、繁丰为辅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学者散文重新崛起 ,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学者散文以文化、哲学的参悟为底蕴 ,以知性、理性、悟性为其基本的美学特征 ,对历史、现实、世态人心 ,以及现代人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生存困惑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咀嚼 ,是极为严肃意义上的纯散文。  相似文献   

13.
农村税费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的税负不公,计征面积帐实不符,计税价格与市场价格存在差异.农业特产税据实征收难度大,乡村组织收入下降导致运转困难等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确定“费改税”的计税标准,公平税负.加快现行农业税制和农村教育体制的改革,建立有效的乡镇财政增长机制等对策,并认为农村税费改革必须与财政体制改革、行政机构改革等配套进行,才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4.
试论唐代西域的可萨汗国--兼论其与犹太人入华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萨是西迁到高加索地区的一支突厥化部族,公元7至9世纪,可萨人在伏尔加河中下游建立了强大的可萨汗国,成为丝绷之路北道上的重要中转站,同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8世纪中叶,可萨人从萨满教的信奉者转而皈依犹太教。本文着重分析可萨人改信犹太教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并结合唐代文献证明可萨汗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同中国相连,由此提出这样的论点犹太人或可萨犹太教徒有可能从可萨汗国出发,经过从中国到拜占庭的北道入华。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07,(4):23-23
你会游泳、做饭或手工制作吗?想一想自己最拿手的一项本领是什么,然后写写自己学这项本领的过程、体会或趣事。  相似文献   

16.
东方的儒家文明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是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文明,二者对各自文化圈的政治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圣人观"和"上帝观"作为两个文明的核心观念,在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决定了东西方社会的政治思想行为,形成了双方各自的政治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13,(12):58-61
在一个宁静的傍晚,地处美国圣安东尼奥小城东南部的萨凡纳小镇遭到了吸血蝙蝠的疯狂袭击,游客乔恩被噬咬得满身血窟窿,命悬一线。而这惨忍睹的一幕,恰被前来观光旅游、专门研究哺乳动物听觉定向系统的在读博士詹妮拍摄下来。为揭开吸血蝙蝠裘人事件,詹妮不惜和男友闹翻,并冒着生命危险接近栖息有数千万只蝙蝠的布兰肯洞穴一探究竟。危险重重,是生是死,是阴谋还是奇迹,詹妮又会被露一个怎样的真相?  相似文献   

18.
明代的京东地区处于边防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这里的移民问题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出现了军籍移民类型。军籍移民是整个京东移民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同其他移民一样,共同开发了京东大地,为京东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一个民族的风情习俗最能体现其民族心理和民族审美情趣,不同民族的风情习俗又往往因地域性的差异而极富民族个性。本文通过考察青海藏族的几种重要礼俗及其文化内涵,从审美的视角来揭示这些民俗事象所蕴含的特殊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0.
如何运用好政府基础建设投资,以增量投资促进存量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提高西部基础建设投资效益的关键。文章认为产权投资、项目融资以及市场化投资机制的建立是提高西部基础建设投资效益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