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媒介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媒介社会角色的嬗变是一个历史过程,与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环境和行业状况等因素相关。近年来中国媒体行业发展迅猛,微传播风头日盛,新旧媒体交融成为常态,媒介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角色与以往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媒介社会角色经历从传播工具到社会公器再到倾向于娱乐施教的动态变迁,折射出微时代新闻社会功能的变化,消费文化盛行、媒介技术驱动、行业发展演变等因素是构成其变迁的主因。微时代守望公众利益、践行职业逻辑、多重角色交融共存既是媒介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媒介机构应该坚守的角色伦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绿色音乐的媒介传播现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绿色音乐为线索,以中国绿色音乐的媒介传播为主体,选择绿色音乐(生态文化)+媒介传播(生态传播)的交叉模式,以一种历史的、全球的眼光对绿色音乐的定性及媒介传播的价值进行一定梳理.同时,从传播媒介形态及特征、创作主体和传播策略、内容表现、受众接受及传播效果等方面审视中国绿色音乐的传播现状,并分析其现实特点,反思存在的问题,从而在一个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视域中探寻新时代的传播优化之路.  相似文献   

3.
由于所处时空的虚拟化、形式的多样性、规范的缺失等原因,网络语言作为传播符号的能指和所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呈现出与传统媒体语言完全不同的传播特征.网络使人们站在了一场有史以来最大的语言革命的边缘,而语言的变化势必会导致文化的变革.近年来,由网络语言传播引发的许多不容忽视的文化问题,严重地破坏了媒介文化生态,网络语言的强大生命力和感染力使虚拟的世界向现实不断渗透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文化纠葛.因此,应充分发挥语言对文化的控制功能与引导功能,通过改善网络语言传播环境构建和谐的媒介文化生态,促进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传播中的生态传播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生态议题日益进入公众视野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传播被提升到了一个重要高度,也必将成为未来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的学术增长点.本文首先对生态传播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态予以厘清,其次主要考察我国新闻传播中生态传播的现状以及不同介质媒介的表现形态,最后阐述了新闻传媒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媒介形式不断出现,媒介融合的进程不断向纵深推进。融合平台的建构以及融合新闻的常态化,增强了受众参与社会公共活动、进行新闻报道及信息传播的主动性,传者和受者之间的截然界限已经被打破,实现了传者和受者之间的融合。媒介融合生态对所有新闻传播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媒介教育需要从媒介素养向媒介素能教育转型,实现公民意识和新闻理念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的建构离不开媒介生态环境的优化,平衡、协调的媒介生态系统无疑将推动和谐乡村的建设。从武陵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田野调查,可知少数民族地区的大众传播媒介在功能与结构方面严重失衡。因此从政府、媒介、农村受众三方面构建媒介生态优化的策略,不论对国家发展战略还是民族地区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媒介融合给信息传播带来一系列变化,它的发展也给新闻伦理带来种种挑战。媒介融合发展在我国经历了三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给新闻生产、记者角色认定、信息生产方式带来了挑战,直接导致了信息过剩、信息污染、个人隐私的无保障、新闻传播者角色定位等问题。面对媒介融合给新闻伦理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必须从更新传播理念、强化新闻理想教育、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加强新闻传播法治建设等方面入手,重建新闻伦理。  相似文献   

8.
试论媒介的信息传播功能及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媒介的信息传播功能的特点,如媒介的信息传播功能具有对象性、双向互动性、兼容性、科技性和经济性.提出了媒介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认为通过媒介的信息传播功能,可实现信息的全社会共享,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9.
我国媒介融合的内外动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合是当前媒介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为更好地认识媒介融合的现象,把握媒介融合的规律,从科技发展的历史和媒介发展的现实两个维度考察我国媒介融合现象,可以看到,媒介生态环境及媒介形态环境革命性、指向性变化是促进媒介融合的内在动因,媒介产业的发展是媒介趋向融合的外部力量。现实语境中,探析媒介融合的内外动因,有利于了解新闻传播方式、媒介内容生产方式的变化过程,推进媒介进一步融合,促进传媒业的整体发展;同时也能给当前媒体从业人员提供重要的启示,为我国新闻业界和学界变革提供重要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微博事件具有高度公众性、议题性和影响力,深层次触及受众情感和切身利益.本文以媒介生态学为研究视角,从微博事件传播的媒介生态因子和传播模式两个角度来解读和研究微博事件的叙事文本、受众生态、环境生态及传播模式,对其发生发展规律及传播模式作系统性的考察,为我们正确把握微博事件传播的特点,引导微博发挥社会正能量提供一个新的参考视角.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公民社会的渐趋形成,公民参与教育改革的热情持续增加,社会舆论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正在加大。社会舆论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媒体是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渠道。因为传播特征和传播方式的不同,不同媒体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持现状也有很大的差异。主流媒体坚持传统的宣传与鼓动模式,不遗余力地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市媒体在市场和社会的压力下,寻找舆论宣传与新闻营销的平衡;社交媒体能够让公众直接监督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社交媒体成为舆论监督和规范改革的重要力量。社会舆论可以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正能量”,为教育改革提供智力支持,指引教育发展的方向;同时,社会舆论也具有情绪化、非理性的特征,如果教育部门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社会舆论也会产生强大的负面效应。教育管理部门、教育教学单位应该在把握不同媒体传播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引导社会舆论向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闻媒体的转企改制是新闻出版领域的重要体制改革,转制过程中涉及全新的媒介规制建设。新闻媒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社会主流价值观中,承担宣传者和促进者的重要作用,新闻媒体不仅要报道事实真相,还要正确引导舆论,维护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传媒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存在一种互动关系,新闻媒体转企改制过程中,要以和谐价值观为指导,从媒体与社会的关系、新旧媒体的融合互动、媒体与媒体从业人员关系三个方面,完善相应的媒介规制建设,真正维护传媒的社会公器地位,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和谐湖北"的进程中,新闻传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媒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内容之一.建构和谐媒体的关键是推进新闻传播体制的改革.这种改革主要涉及四个方面:改革传媒经营管理体制;调整传媒结构布局;集团化模式的深化以及规范传媒运作.只有全面改革,湖北传媒才能胜任社会交流工具的职鞍责,在构建公共领域、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以及社会预警和社会监督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闻媒体担当着监测社会环境的"守门人"功能,是民主化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倘若新闻媒体出现腐败变质,必然影响媒体的公信力和客观、权威性。分析新闻媒体腐败现象种种,揭示新闻腐败的实质是新闻权的滥用,而造成新闻腐败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和缺乏对新闻媒体有效的舆论监督机制。对此,应在建立有效的媒体监督机构的同时,大力整顿媒体从业队伍,强化社会舆论对媒体的有效监督,并将之纳入法制化轨道,在构建强大的"反腐败"社会力量之下。实现媒体舆论监督社会和社会监督新闻媒体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新闻传播事业和社会风气的健康向上。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进程,既取决于民营经济追逐利益的内生动力,也处于政府关于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刚性约束之下。在我国由政府所有、领导的媒体体制下,行政指令通过社会意识形态化的媒体传导,相应体现为某种社会舆论的变化形成。在互联网时代,我国的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一定变化,但民营经济与社会舆论强烈的互动关系仍对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存在相当大的影响和作用。厘清自身社会职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是我国大众媒体需要加以重视和研究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6.
记者社会资本是记者通过社会关系网络获得的资本,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新闻竞争的加剧,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一样,逐渐成为影响记者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记者社会资本具有增值性、累积性、流动性、依附性等特征,记者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可以为媒体带来某些方面的优势,跨越媒体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增强媒体的竞争力,改善媒体的传播效果,对记者成长和媒体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构建起一种新型的社会语境和媒介生态,媒介的融合诱发了社会变革,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舆论因而呈现出多种异化与畸变现象,给社会管理带来了冲击与挑战。如何在新媒体语境下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管理范畴的重要课题。因此,需要通过议程设置重构、完善网络问政机制、加强网络社交管理、规制政府行为失范、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等途径,实现对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从而促进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得以健康稳定、和谐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传媒公共话语讲述,体现了社会大众对政治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与公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事务的参与关注。中国传媒经历了一个从绝对政治权力话语到政治公共话语领域的转型,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大背景下,逐步建构起传媒的公共话语系统。中国传媒公共话语领域的建构,回应着公共参与国家事务、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利益与自身利益的媒介期待,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和中国传媒自身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导致公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的同时,正确认识大众传媒与社会公平正义建设之间的关系,并综合运用包括大众传媒手段在内的一切方法措施,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应该指出的是:需要正确对待、客观评价大众传媒对公平正义的建设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新闻媒体迫于国内与国际传媒的发展形势,进行了体制改革。由于这种改革不是在市场经济的磨合中自然进行的,而是在行政作用下强制进行的,因而很难找到传媒双重属性的契合点,使新闻伦理陷入了二元对抗的困境之中,造成新闻伦理的异化。因此,要彻底改变新闻伦理的堕落局面,重构新闻媒体圣洁的精神之塔,必须建构一套系统的新闻伦理制度,确定新闻伦理新秩序,调节和规范新闻从业者的行为,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营造良好的伦理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