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诉讼文化论     
“文化”一词含义是相当广泛的。在现代社会学著作中,它主要指特定社会或群体在长期生活中所生成的环境反应模式,这其中包括行为方式、信仰、态度、观念、价值取向、推理方式和感性认识等。换句话说,文化,反映一种特定社会或群体在许多方面的共同行为方式和思想的构成。关于“诉讼文化”概念,要在着手研究之初根据社会学关于文化概念的理论来下一个定义,我们认为,所谓诉讼文化,是指较为普遍地存在于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与诉讼机制有关的规范、设施、制度、理论、观念和价值等一切成果的总和。实质上,诉讼文化是一种综合宏观研究诉讼问题的代名…  相似文献   

2.
论全球文化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必定推动文化全球化的到来。全球文化是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广泛和深远的、先进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观念。全球文化不是同质和一元文化 ,而是由各民族的先进文化所组成的多元的和异质文化。文化全球化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文化扩张 ,从而 ,全球文化和民族文化会发生冲突。要建立全球文化新秩序 ,西方发达国家必须以平等的方式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 ,同时 ,发展中国家必须不断创新本民族文化 ,把本民族文化融入全球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3.
文化生态学视域中的鄂伦春传统渔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倡导生态文明的高度来重新审视鄂伦春传统渔猎文化,既可以加深我们对该文化传统内在价值的自觉认知,也有利于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高度文明的现代文化.鄂伦春渔猎文化是繁衍、生息在特定生态环境内的族群的智慧创造,是人与自然不断融合、碰撞所逐渐形成的与特定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理性化的文化行为.对自然崇拜的生存观念、游动迁徙的生存方式、合作和分享的平和心态构成了鄂伦春渔猎文化的基本特征,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文明因子.渔猎文明是一种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与最为持久的生存方式,对自然取之有度,合理利用,构成了渔猎文化的本质特征,它也应该成为生态文明所必须坚持和遵守的基本原则.因此,鄂伦春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是一个必须加以重视的文化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4.
试论人的文化存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活于特定的文化情境之中,是由文化塑造的,个体发展的过程就是其所处文化情境塑造的结果。人创造了文化,又被文化所创造,人与文化密不可分。人格是个体在特定文化状态下的生存样态,它的形成和发展受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也就是说,人格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人格,即个体在接受特定文化熏陶时,通过对特定文化的内化及个体社会化后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表现为气质性格、个性特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它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社会文化影响和熏陶的结果。把人格界定为文化的产物,原因在于作为一个生物体的人,跟动物的区别之处在于,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被创造者,人类创造了文化,但对每个个体来说,文化又塑造了他。人是文化中的人,文化是人的文化。因此,可以说,人格是个人对特定文化内化的结果,也是人的文化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5.
王菊娥 《唐都学刊》2003,19(3):139-141
语言不仅是信息的载体,而且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运用方式集中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特征。习俗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习俗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许多问题,包括误解、不快、关系紧张,甚至产生严重后果,都是由于交际双方不了解对方的习俗文化造成的。习俗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重要障碍之一。这就要求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建立良好的习俗差异意识。  相似文献   

6.
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是该民族长期发展的积淀物,它有产生、形成和发展、丰富的过程。它不仅对本民族的过去有所反映,也是现在、未来该民族精神文化发展的基础,对民族文化的全面进步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民族的精神文化主要指的是该民族的传统文化。从理论上讲,传统  相似文献   

7.
曹春梅 《社科纵横》2008,23(7):95-97
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维吾尔谚语体现了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观念,反映了维吾尔族广泛多样的民俗生活;作为一种语言表现形式,维吾尔谚语的结构系统与汉民族谚语的结构系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反映了历史上维汉民族的交往和融合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以儿童为本创建儿童福利院的组织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组织文化,是指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群体意识、风俗习惯等。组织文化实际上是指组织的共同观念系统,是一种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它是在"和而不同"文化机制的作用下由中华诸族在特定时空下共同创造的以各种承载历史记忆和集体意识的文化符号为表征,以各种蕴含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等的文化基因为内核的具有中华精神气质的共同体.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文化生成机制、 文化竞争与调适机制以及结构化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鸦片战争以前,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始终深蕴着一种执著的本位精神,虽然曾经多次受到游牧文化、 海洋—工商业文化的冲击,但是并未造成双向性的优化组合.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逐步走上民族的、 科学的、 大众的轨道,从而实现了自身的蜕变和新生.  相似文献   

10.
"中华(中国)多元一体"观念不仅是一个政治概念,也是一个学术概念,符合中国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实际。"中华多元一体格局"之内的华夷两大势力经过碰撞、冲突,以至此消彼长、互为主导,加深了各方的了解和民族认同,淡化了"华夷之辨"、"尊夏贱夷"等观念,促使各民族逐步凝聚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华夏汉族王朝和夷狄族王朝的文化建设,都不仅仅是一元化的"汉文化"继承和选择,而是对前朝及同时并立的各民族王朝的多元文化作出重新选择、吸收和整合工作,从而建立起一种有别于以前的"汉文化"、同时也不同于西方学者所说的"第三文化"的新质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的不断选择、吸收和整合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种多元文化的选择、吸收和整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论文化发展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发展权是公民个体及其组成的集合体包括一个民族、区域、国家拥有的文化得到保护与发展并由此获益的权利,是发展权的重要内容。任何国家、民族、区域的文化都具有特定的尊严和价值,应当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在全球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在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形成一定冲突的情形下,本文以人权法哲学为指导,从发展权和文化权的交叉研究入手,提出了文化发展权的定义、内涵、价值功能以及保障制度、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世界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时代,民族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基本构成已经成为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的意义。保护、传承、弘扬和发展该地区的民族文化,不断探索和创新和该地区民族特点的多元文化民族教育模式,使民族教育和现代教育相结合,推动西北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民族教育之"根"须植于民族文化之"土壤"中,要充分包容各民族文化优秀部分和文化特性,塑造具有多元品格和充分包容品格的文化精神。为此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在课程构建中秉承多元文化、本土化等多重理念,多元文化课程应具有多源于整合互补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与中国文化哲学相对话的语境中介绍了过程哲学家对于宇宙、自然和生命等的六种共同观念 ,以及过程哲学关于宇宙的 1 2种观念、关于生态伦理学、关于存在不同等级的精神、关于作为人类之存在方式的文化等的基本观点 ,并进行了在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之间、过程哲学与文化哲学之间建立相互理解的桥梁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张丽红 《创新》2014,8(5):113-116
两千多年来,广西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从未间断过,形成了和谐共生的文化传统。考察广西民族团结的发展历程,民族文化交融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正是持续不断的文化交融奠定了广西各民族大团结的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文化交融是广西民族团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日本传统文化与军事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川 《日本学刊》2004,(5):135-149
军事观念是一个传统文化与军事实践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长期以来 ,在一些日本人中间形成了崇尚武力的军事观、狭隘的民族使命观、极端的日本中心主义利益观和缺乏自律的战争史观等独特的军事观念。这些观念体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 ,对日本的军事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始原文化看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吕超现代日本文化是由以始原文化为起点的传统文化发展而来的。经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和逐渐积淀,日本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有别于世界其他各民族的文化精神,民族性格正是这种文化精神的外化表现。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是人在与...  相似文献   

17.
马兴国 《日本学刊》2001,(2):110-124
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各集团共同生活中普遍具有的代代相习的社会事象。它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积淀 ,集中表现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伦理观念以及心理结构等方面的传统特征 ,构成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原动力。民俗作为一个科学研究的对象 ,在世界现代人文科学中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当是在 1 9世纪。人们普遍地将英国人汤姆斯 ( William John Thoms)提出“民俗学”的 1 84 6年 ,视为国际民俗学运动史之发端。一日本有关民俗的记述 ,从广义上讲 ,可以溯源到记纪神话时代。《古事记》( 7…  相似文献   

18.
李时人 《求是学刊》2002,29(4):90-96
文章从成书、精神蕴含和数百年来对民族文化的巨大影响等方面论述《三国演义》是一部“史诗”性质的作品 ,是一部代表我们民族一定历史时期“文化精神”的“文化经典”。《三国演义》凝聚了中古以来中国广大民众的历史观、伦理观和道德观 ,反映着社会不同阶层、不同人群观念意识的折衷 ,尤其是在继承传统“经典文化”的同时 ,又对其道德伦理观念进行了解构和新的阐释 ,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这正是其作为民族文化“亚经典”存在的根据和为社会不同阶层、不同人群所接受的原因。而作为比较近古的民族文化“经典” ,《三国演义》的成书、传播及其巨大的影响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精神现象 ,仅仅将《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 ,或仅以文学批评的方式来研究、解读《三国演义》是远远不够、甚至是不得要领的  相似文献   

19.
审美文化消费作为一种文化愉悦的精神性消费行为,承继着人类既往审美经验的历史积淀,但同时又吸纳了当代新奇、轰动、同步、冲击的消费和体验方式,引起人们的关注。视像时代的审美文化消费注定要在特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以及被某种随机性所左右并在大众审美趣味的共同参与下发展、变化。个体的感性自娱追求和群体仪式化的心理效应显示了审美文化消费方式的基本和普遍的特点,喜新求异的消费更迭加快了审美文化消费的运转周期,多元趋向选择构成了审美文化消费的多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民族在对应生境中的创造物,美国黑人在经历了三百年的族际演化后,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新的民族,其民族文化必然是基于现代生存环境和其黑人性与美国性的一种特定的、全新的文化.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通过描写梅肯·戴德一家三代人所追求的不同生存方式,展示了美国黑人寻找其民族文化的艰难历程.在对白人文化的完全摒弃和接纳都无助于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时,莫里森意识到了在黑白两种文化的冲突中必然会导致美国黑人文化的创造性地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