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知识刚性使得企业固守现有知识并阻碍外部新知识的流入,从知识刚性视角分析产业集群企业间的知识转移,有助于研究造成集群知识锁定和路径依赖的原因。通过设定企业知识刚性和知识吸收能力等状态变量,设计知识刚性影响规则、最短路径规则和知识转移发生规则,针对具有小世界网络特征的产业集群网络中的知识转移行为进行了仿真。仿真数据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知识刚性对集群内部知识转移有显著影响,控制知识刚性,建立多渠道多样化的相互学习和合作关系,进而扩大知识转移范围,提高知识转移成效,是缓解产业集群知识锁定和路径依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集群企业社会网络嵌入、关系张力和关系绩效之间的理论模型,并以浙江省不同产业集群中172家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集群企业社会网络通常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企业社会网络水平与垂直嵌入均对关系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集群企业社会网络水平嵌入与垂直嵌入不仅直接影响企业关系绩效,而且通过关系张力间接影响企业关系绩效。此外,在不同规模以及不同产业的集群企业中,关系张力对于企业关系绩效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说明不同规模及不同产业类型的企业在合作关系构建及维系上具有本质的区别。集群企业若要切实提升企业关系绩效,必须重视企业所在社会网络对于企业间关系动态平衡的影响,同时构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合作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超边际分析的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机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思想,考察了劳动分工、交易效率与产业集群演进的互动关系,认为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同样是一个劳动分工深化、学习费用降低、交易效率提高的折衷过程,分工的网络效应不断促使迂回生产经济的扩大、新技术的涌现;对杨小凯基于专业化经济的劳动分工模型进行了拓展和深化,以便对产业集群的演进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当前政府更为紧迫的是要注重产业集群软环境的建设,以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产业集群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已有经济理论不能很好解释过去10多年间,中国产业转移规模显著滞后于中国交通条件改善的现实,表明还存在其他制约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有待发掘。本文旨在从经济社会学视角丰富和完善产业转移理论,将产业转移视为一种嵌入在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的经济活动,实证了社会关系嵌入对产业转移存在抑制效应。利用对长三角18位企业家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以及312个样本的问卷调查的量化研究,发现这种抑制效应是通过"关系嵌入—信任—转移意愿"的传导机制实现的。进一步,我们区分了"政—企关系嵌入"和"企—企关系嵌入"两个维度,发现现阶段"政—企关系嵌入"对企业转移意愿的影响程度更强。通过在结构方程模型中控制生产嵌入和模型稳健性比较检验两种方法,发现引入关系嵌入后模型的解释力显著提高,说明我们的发现是稳健可信的。  相似文献   

5.
在产业集群背景下,跨国企业携技术领先优势进入集群,经历从竞争嵌入(斯坦伯格博弈)到融合均衡(古诺博弈)两阶段。基于此,本文研究集群原有供应链在跨国企业嵌入后,形成原供应链与新供应链之间相互竞争,以及最终达到集群整体网络动态均衡的变化过程,通过利用变分不等式和动态博弈方法,建立起考虑汇率下的链与链动态竞争网络模型,并给出相应的算法。通过实例发现,在第一阶段原有集群供应链能保持较高的消费者满意度,且市场占有率高于跨国企业供应链;在第二阶段,跨国企业供应链的市场占有率则反超。更重要的是,在第二阶段集群市场整体销量和整体利润总和均高于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是相关企业共同发展的摇篮,近年来其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这种共同发展与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密切相关。本文论述了产业集群的概念,分析了产业集群各个层次知识共享的特征,以及知识共享对于提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运用博弈论构建了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利益模型,并探讨了与之相适应的产业集群知识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参与者交互偏好与知识网络演化:模型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网络是产业集群网络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先决条件,本文将产业集群中参与者进行交互的偏好分为任务导向型和知识导向型,建立了一个基于多智能主体的产业集群知识网络模型,利用Blanche软件实现了知识网络演化模型的仿真计算,通过仿真研究了任务导向型和知识导向型知识网络的对网络演化的不同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广东省佛山市陶瓷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讨论了企业社会网络对集群产业转移中企业转移模式和行动特征的影响。我们从网络联系强度、网络异质性和网络中心性3个维度对企业社会网络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异质性和网络中心性越强,集群企业就越倾向于选择选择性转移,而不是复制性转移,而网络联系强度对企业转移模式没有明显影响;网络异质性越强,网络联系强度越弱,集群企业转移就越倾向于采取独立行动,而不是集体行动。而网络中心性与企业转移行动特征没有显著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政府实施产业转移相关政策、集群中的企业制定转移战略决策以及集群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网状式企业集群中知识共享关系演化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建立了企业集群中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关系网络模型;在提取企业个体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状式集群企业网络中企业间知识共享关系演化的动态特征,建立了企业间知识共享关系状态转移方程;研究了各种影响因素对企业间知识共享关系产生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作为非精英群体的温州移民,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做嵌入当地皮具产业集群而成功创业。此移民现象不同于其他创业现象,故现有理论还不能作出很好的解释。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非精英群体移民海外,在特定的产业集群环境下取得创业成功并获得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产业集群的细密分工、产业集群的区位特征、当地温商社会网络、"中国制造"在佛的复制和中意收入差异所吸引来的低廉劳动力等5个因素,通过降低温商创业门槛或获取竞争优势,提高了复制型创业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李旲  曹宏铎 《管理学报》2010,7(3):453-461
从网络视角研究集群的演化,应用一个小世界演化模型与选择价值函数演化模型相结合的双重网络演化模型,研究集群网络的演化特征和集群网络的演化过程.此模型可反映集群网络从形成期到成熟期的演化进程,应用该模型对集群网络形成期和成熟期的网络密集性、连通性和中心性进行了仿真试验,并对集群网络的形成机制给出了解释和分析.研究表明,小世界网络模型模拟的集群网络具有集群形成期网络整体密集性和连通性剧烈变化的特征,而个体选择价值函数模型可以解释集群网络的成长期、成熟期的密集性和连通性趋于稳定的特征,将2种演化规则相结合,则可以反映集群网络从形成期到成熟期的各生命周期特征.最后,由小世界和价值函数演化机理出发,给出集群网络演化进程中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内因解释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产业创新网络是由产业内以创新为目的、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企业以及企业间关系耦合而成的网络.产业创新网络的演进机制是其研究的关键内容,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定量研究成果较少.文章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将产业创新网络描述为企业间以创新为目的的关系网络;企业节点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产业创新网络结构,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产业网络创新的基础,企业的进入与退出机制以及企业的行为决策影响产业创新网络的演进过程,基于此构建基于多智能体的仿真模型来分析产业创新网络的演进机制;中国基于TD-SCDMA标准的3G产业网络演进过程实例表明,该仿真模型能够有效反映产业创新网络演进的特点,仿真模拟是分析产业创新网络演进机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黄玮强  庄新田  姚爽 《管理学报》2012,9(10):1475-1483
通过刻画集群主体的理性创新合作决策行为,建立集群创新合作网络演化模型,运用仿真方法研究网络的自组织演化规律及拓扑结构特征等.结果表明,知识溢出效率越高,网络越快自组织演化至稳定状态,其资源配置效率及公平性也越高.知识非完全溢出情形下,出现合作主体间的影响力异类匹配,网络具有普遍的小世界性特征.知识的互补性并非建立创新合作关系的必要条件,潜在合作伙伴的网络位置也是独立于知识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中隐性契约的存在抑制了集群合作中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使得集群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合作比一般企业更具有稳定性。本文基于产业集群隐形契约约束,根据Hotelling博弈模型,分阶段对集群企业间知识共享伙伴的选择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早期建立更为广泛的知识共享伙伴合作关系对集群企业的长远发展较为有利,集群企业总是更愿意与网络权力较大的企业形成知识共享关系,隐形契约的约束有利于产业集群建立更为稳定的知识共享关系网络,提升集群企业知识收益,有助于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虑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两个部门,通过构建企业内生网络模型研究企业间信用关联内在形成机制及其演化特征。通过对内生网络模型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模型重现了现实企业系统存在的一些特征:企业信用网络度分布服从幂律分布,该网络具有无标度特征;较长的合并周期则能更好地反映企业间信用关系,且随着合并周期变大,网络密度也显著增大;企业资产规模分布具有幂律尾部特征,企业资产增长率随时间演化逐渐呈收敛状,且其概率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6.
Despite the rise of globalization, industrial clusters remain vibrant spaces for the generation of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Aware of this reality,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MNEs) seek to reconcile the advantages of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with the specific endowments of individual territories. By studying the case of the Inditex subsidiary in the Vinalopó footwear cluster, this research shows how the creation and activity of a specialized subsidiary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industrial system interweave. The study shows that, rather than agglomeration per se, access to specific resources guides location as the cluster matures. Furthermore, local embeddedness shapes post-entry dynamics at the micro and meso levels. Autonomous decisions boost the subsidiary’s access to local networks and the exploitation of cluster advantages, aiding the resilience of the cluster by contributing extra-cluster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7.
李星  范如国 《管理学报》2011,8(4):587-594
利用概率论中的状态转移方程建立了企业间信任关系状态转移的非线性动态模型,并利用仿真手段分析了产业集群网络中企业间的信任关系的动态演变特性,得出了与产业集群发展实际相吻合的4个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8.
魏龙  党兴华 《管理科学》2017,30(3):83-96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技术创新网络逐渐进化成为不同类型创新角色相互协作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创新催化作为网络中创新产生的关键过程,目前研究将知识派系作为创新催化的支撑条件,然而鲜有考虑知识派系中网络闭合和知识基础双重属性的微观构成及其作用悖论,忽略了支撑条件与创新催化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进一步破解技术创新网络的创新催化机制成为有待厘清的重要理论问题。        基于悖论整合视角,分析开放式和封闭式网络闭合、专业化和多样化知识基础、结构洞生成和填充的创新悖论,通过网络闭合和知识基础的交互匹配,探讨开放式专业化、开放式多样化、封闭式专业化和封闭式多样化4种网络配置组合对创新催化的差异性影响以及结构洞生成和填充的调节作用。结合战略联盟数据库SDC Platinum和专利数据库UPSTO,以嵌入在高科技行业合作网络中的中国企业为样本,利用社会网络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网络闭合、知识基础与动态结构洞的多维匹配是实现创新催化的最小功能集;开放式网络情景下,组织嵌入在开放式专业化网络具有显著的创新催化作用,而开放式多样化网络存在信息过载的风险;封闭式网络情景下,组织嵌入在封闭式多样化网络具有显著的创新催化作用,而封闭式专业化网络存在过度嵌入的缺陷;结构洞生成和结构洞填充强化了开放式多样化和封闭式专业化网络的创新催化效能,抑制了开放式专业化和封闭式多样化网络对创新催化的促进作用;动态结构洞的调节效应存在时效差异,结构洞生成的促进作用能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结构洞填充的调节效应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弱。        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技术创新网络的创新催化过程,识别创新催化的最优网络配置以及效能发挥的情景依赖性,对提升网络组织的创新能力、构建中国情景下的创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知识流动为研究视角,将集群创新过程中的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内生化,构建包含三种创新模式下的产业集群演化模型,重点分析集群知识分布和知识衰减程度与集群创新模式的内在机制及其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并进行仿真实验。研究表明:不同知识分布下,混合创新模式的创新产出表现最好,外部吸收创新模式与内部自主创新模式呈现出不同的创新产出演化路径;在外部吸收创新和混合创新模式下,均匀分布型产业集群的创新产出表现最好,集中分布型表现次之,异质分布型表现最差,而在内部自主创新模式下,集中分布型则表现最好;不同创新模式对知识衰减的敏感程度呈现阶段性差异特征。这些结论对产业集群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